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海博士: 几个月前,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来香港,言谈间,他知道我来自新加坡,问我可曾认识您?又说他读过了您的《两周金文语法研究》一书,觉得很有斤两!于是,我写信给您,信中用了“至堪佩慰”四个字。佩,是觉得以您的年纪,写出来的论文,竟能被语言学的权威学者认为是很有份量的著作;慰,是忝为您的朋友,觉得您的成就,我亦“与有荣焉”。吕叔湘先生是一个是非分明的学者,决不说敷衍的话。  相似文献   

2.
张志公先生在《语境研究论文集》一书的序中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语境对语义的关系:如果孤立地说:“我是牛皮的”,这句话令人不解而且滑稽可笑,是个“病句”;如果放在一个语言环境里,甲指着乙对丙说:“你看我俩的鞋很相像,但不一样,他是羊皮的,我是牛皮的.”这句话就通了,不发生疑问,也不觉得可笑,只觉得说得简洁.的确,语言符号好比是鱼,语境好比是水.鱼儿在水中生气勃勃,活力活现,离开了水则活不成.语言符号是属于人类社会的,人们用它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语言符号的信息负荷,必须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3.
叫我一声哥     
语默然 《可乐》2010,(7):44-45
若小离小的时候就像一个跟屁虫一样,整天屁颠儿屁颠儿跟着我。这让我很苦恼,因为许多坏事我都不能做,不然她就会跑到我爸面前告恶状。这些坏事包括翻墙、到水库游泳,还有打架……小离没来之前,我玩得不亦乐乎。自从小离的妈妈让我出去玩时带上她,她就义正词严缠着我。我问小离:“你妈妈怎么会把你托付给我这样的人?”小离说:“你是坏孩子的头头,跟着你就不会被其他坏小孩欺负。”这句话让我觉得,小离是个很聪明的女孩子。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美丽     
严歌苓 《社区》2012,(23):4-4
我有一位朋友叫庄信正.是位著名的翻译家、学者。也是研究詹姆士·乔伊斯的专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对我来说,我宁愿把这句话改为“上有天堂.下有书房”。他说在他年少时就想到:反正谁也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他无妨就把它想象成一间书房。  相似文献   

5.
有一则寓言: 花岗岩与佛像同处在一间庙宇,人们常常踩着花岗岩去拜佛像。花岗岩觉得很不公平,就对佛像说:“我们都是从一个采石场里出来的,为什么人们总是将我踩在脚底而去跪拜你呢?”佛像笑了笑说:“从采石场出来时,你只经过了四刀就可以成形,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割才成的佛。”  相似文献   

6.
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辞 各位同学、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记得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我对他们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相似文献   

7.
我观“国学热”邓绍基有一位同学递来一个条子,问我对这几年“国学热”持何看法?我觉得很难用几句话说得清楚。我赞成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方克立教授在一封信中的看法,就是有分析的看法,他认为,即使不能排除某些人想用孔夫子、董仲舒来抵制马克思主义、摒...  相似文献   

8.
残缺的完整     
《成才与就业》2011,(15):41-41
世上本没有绝对的完美。尽管有时候残缺令人遗憾,它却丰富了你的生活,让你得到了一个完整的人生。我的大学四年,难称完美,却足够完整。“逃课大军”中的一员记得刚进大学时,有一位学长曾对我说,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不能称其为大学生活。当时我对这句话还嗤之以鼻,觉得逃课是一种耻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9.
有句话说:“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的官小,到了广州才知道自己的钱少,到了深圳才知道自己的人老。”其实,到了北京,又岂止是觉得自己官小,简直是连人都很小。那么大的北京,一个两个人走了进去,就像水珠融进了大海,看都看不见,影儿都没有一个。这其实也是北京容量太大所使然。一个空间,如果容量太大,纳入其中的事物就显不出“体积”来。不要说人了,就连摩天大楼立交桥那些庞然大物,在北京也显不出有多大。  相似文献   

10.
在说话或写作文时,我们常常用到“自己”这个词。比如“我认为自己的数学推理能力比较差”,这句话中的“自己”是指谁呢?许多同学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指‘我’啦}”的确。这句话中的“自己”就是指“我”。但是,“自己”就一定是指“我”吗?不一定。  相似文献   

11.
“绝四”析     
《论语·子罕》中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句话,今可译为:孔子认为要戒绝四样东西,即不要妄自臆想,不要个人独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唯我独尊。孔子这个人,我们对他究竟作何确当评价,还有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续研究;但象过去那样地把他说得一无是处的情况,看来是不会再泛滥了。在孔子的思想言论中,只要人们不戴“‘左’视镜”,就不难发现有不少至今还可怍为借鉴之处。“绝四”这句话,即此一例,倘若我们对它从积极的方面去品味和领会精神,则无疑会感到这是掷地有声的良言。为人处事,是应当“绝四”的。孔子指出的这四样东西,用今人的眼光和语言来分析,其核心就是“我”字膨胀——“我”可以主观地乱思乱想,“我”是不能容人说不的权威,  相似文献   

12.
当企业在打造团队文化时,常常说到的所谓“木桶原则”又称为短板理论,使大家所共同认知的一个道理是: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依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判断出存在的两个基本形态:一是,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二是,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相似文献   

13.
【记者手札】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人是一个矛盾的动物。”这句话,我现在有深切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世人“一窝蜂”向西方倒了,东方未免过於寂寞,但寂寞也催人奋起,使人有所作为。这位出生在张姓郡望的地地道道的”张家人”,是获得“阿夫沙尔奖”的目前唯一一位中国学者他,修长的身躯,伟岸在我的面前。我有过20年的学校教育,但充其量只能做他的一个学生。他分明是一位有影响的学者,却发自内心地说:“不,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员。”刀世纪以来,世人“一窝蜂”地向西方文化倾倒,千年东方,曾几度辉煌,但在这个时候,未免过於寂寞了。不少中国学者,谈起英、美来,头头是这;但说到东方,却连阿拉伯、波斯文化的区别也知之甚少。我…  相似文献   

15.
贾军利 《社区》2014,(25):42-42
“三心”篇 “作为社区专职工作者,我们要对居民有热心、耐心、爱心”。这是我们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当时,这句话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理论,一个概念,它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的关联度,我体会不到,也无从知晓。到社区工作之后,社区工作琐碎繁杂,面对的居民群众文化水平、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如果没有足够的热心,就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如果没有足够大的耐心和责任心,怎知居民群众的喜怒与疾苦。  相似文献   

16.
我是南京人     
我不晓得我算不算个南京人,因为我总觉得,经历了三十年代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真正意义上的老南京恐怕留下不多,现在厚大城墙里团团箍住的一群人,大都在填表时,籍贯一栏里尴尬地填上一个遥远的外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我曾写过一组文章,说南京人“不东不西”、“不南不北”,说南京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也不失南方人的精明;既根深蒂固守着东方传统文化的束缚,又潜移默化地侵渐着西方文化的苔痕。文章的口吻虽近揶揄,但欣赏的态度却显而易见,就像我在文章里多次诠释“大萝卜”、“二胡”这两个形容南京人的特有名词时,始终认为是一个纯朴、厚道的代名词;不应该含有丝毫贬意的。  相似文献   

17.
究竟什么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尽管已经有不少文章作了有益的探索,我们觉得仍然有研究的必要。所谓特征,就是构成该事物的基本条件,就是此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界限。找不到这样一个界限,就只好浑沌浑沌了!艺术的基本特征要搞不清楚,不但理论上混乱,而且影响到创作实践。 近些年来,大家讨论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形象说”;一是“情感说”;一是“合成说”;(反映生活、形象性、情感和美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合成体)。我们觉得这三种说法都有些合理因素,但也都不准确、不科学。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电话里,龙宽的声音有些沙哑。“北京这几天天气不是太好,特干燥。”三两句话透出些随意,没有年轻出名后的张狂。 我们的谈话从她突然跑去英国的那段时间开始。龙宽淡然笑言:“那都是一个小姑娘的冲动罢了。很多人觉得我特另类,特胆大,敢一个人跑到英国去找一个男人。其实我就是冲动,换作你,情窦初开时也会义无反顾地去见那个人。对吧?”  相似文献   

19.
记得一位哲人在探讨人生之道时,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只有达到“三知”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这句话,我揣摩了好久,觉得应该这样来理解“三知”:知足,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辨证地看待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现状,不要站在这山,看到那山更高;沐在这  相似文献   

20.
爱的接力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我说:“是啊是啊,很勇敢。可世上有些事并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