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数字化技术保护与传承传播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有效路径。以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赡的区域——浙江为例,提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平台要素包括海洋非遗资源的采集、数据库的建设以及展示;同时应发挥政府为主导、建立融资管理和加强传播宣传等策略,管理与运营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平台。  相似文献   

2.
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具有可以创新非遗项目传承人制度、创新非遗文化传播途径和实现非遗资源的整合利用等价值;目前荆州非遗数字化保护面临传承危机、受众危机和保存危机等问题;荆州要通过建立并完善非遗资源库、构建非遗数字化博物馆、形成立体化数字传播渠道等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其传播状况及公众对其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是成正比的。借助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形式,传播公众感兴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信息,对非遗传播和保护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旅游休闲过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偶遇"率高,在此过程中如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信息的联动传播,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的及时性、随机性和全景化,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现状,对数字图书馆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制,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网络化传播中的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积淀,也是解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显示文化个性的依据,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自尊和自信的精神归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特别是在互联网语境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不断丰富和创新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和传播路径,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应有之义,更是当下发展西藏文化产业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将多媒体数字技术应用于关中西部非遗的保护中,分析了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数字处理、数字展示与传播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并结合关中西部非遗的剪纸、泥塑和社火实例构建了数字化保护平台,探索数字多媒体技术视域下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创新模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旅游进程往往在空间和时间上表现为旅游开发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而其中的深刻原因是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民族文化多样性表现为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存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活体形式。旅游开发的历史效果必然地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要把握旅游开发的三个维度,从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和资源属性的关系处理上寻找保护与开发的路径。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完整把握其历史环境遗存、传承载体和精神内质三个内涵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性、民族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区域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性、保真性和系统性三个重要原则及保护存续空间、优化传承机制和增效社会价值的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除了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外,还拥有为数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抢救第一、传承发展;分类指导、科学保护;传承教育、强化传播等保护与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各种非遗保护和开发成为研究热点问题。在木雕非遗的保护和开发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是一柄双刃剑,既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带来了冲突和可能的不利影响。本文对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和开发领域的现状和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数字化时代下木雕非遗保护与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博弈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使得政府在制定保护策略时要同时考虑传承人的传承意识与文化遗产物质代表的生存状况而难以兼顾,本文以一个新的角度——将个人效用数字化,主张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利用博弈理论将个人意识与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统一在一起,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先传承人后文化遗产的二级作用困境,并提供了运用博弈理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的充分性与必要性阐释。  相似文献   

11.
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通过产业化的手段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环境下传承与传播的市场空间,并借市场化的机会扩大规模与集聚资金,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审视过去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还必须在产业化的同时,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后的评估、监测、规范等管理机制与收入分配体系,在坚持整体性保护的原则下,积极寻求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以及"要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的精神,鼓励和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各级教学活动之中,使年轻一代增强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这是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能够长久保护和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ICH)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将民间美术的元素融入本土艺术设计中,发挥数字化技术保存、传播和创新ICH的显著优势,可以实现我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生。为此,本文首先在分析非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民间美术与本土艺术设计融合的重要性、非遗保护中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基础上,阐述了民间美术非遗保护及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意义,明晰了本土艺术设计具有巨大潜力与价值、民间美术与视觉艺术能实现有效融合、数字化技术在民间艺术非遗保护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最后,探讨了本土艺术设计的推动策略,视觉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方案,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科技渠道以及数字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现已成为传媒发展的主流。在此背景下,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受到了巨大冲击,使得其原有传播模式开始变革。由于剧团成员对新媒体认知不足,剧团资料数字化程度较低,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宣传、联合青年群体开展活态传承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伴随着文化环境迭代、受众群体缩小、市场份额萎缩,如今已至濒临失传境地。只有从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出发,分析其面临的困境与限制性因素,并提出对应的传承与保护措施,才能使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前我国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一个热门领域,但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对于保护主体这样一个前提性基础问题的探讨都严重不足,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成为难题。本文以自组织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依此提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条理论假设,并运用耿村故事的传承与保护为个案对假设进行了经验验证,力图对当下和今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一些新的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南皮落子”具有“文武兼备”的舞蹈风格、地方特色歌曲和伴奏、丰富的表演形式等特点,是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通过研究文献和馆藏南皮地方资料,梳理了“南皮落子”的发展历史和艺术价值,分析了以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实施状况及面临的多元文化冲击、传承人年龄老化和新曲目编创缺乏等问题。从主动融入国家地区发展战略和寻求多传播途径等方面,提出完善数字化资源、健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加强传承体验设施建设、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等具体举措,为新时期“南皮落子”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和人类文化生态的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却面临现实发展困境。作为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媒介,动漫是保存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动漫传播尽管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特性和独特韵味,带来本体性危机,但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无限创意空间,有益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动漫可以从精神主题、形象谱系和审美诉求三个方面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途径。动漫传播不仅可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会成为人们了解和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本。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数字化技术被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抖音作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平台代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契机。文章以“传统音乐”+“器乐”为关键词,获取综合排序前100个古琴和唢呐短视频样本,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按不同的生产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一步分析其生产模式与传播数据之间的关系,由此生成不同模式下传统器乐短视频的传播效果比较。通过分析发现PGC生产模式下的传统器乐类非遗短视频有着较高质量的传承主体,在短视频内容上可以较好保留传统器乐类非遗的“原汁原味”,助力非遗传播融入人民群众的现代生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时性传播和历时性传承。  相似文献   

19.
信息手段和内容的革命引发了全球性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浪潮,从而成为了各国开展文化保护的重要发展趋势。如何运用现代手段加强对传统非遗文化项目的保护和利用是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在探索中前行,建设生态博物馆是诸多行之有效的重要传承保护方式之一。海州五大宫调数字化生态博物馆是我国首个此类型的博物馆,通过解剖、分析其实施构想、内部解构和具体方式,把握其运行规律,对我国运用建设非遗数字化生态博物馆方式开展非遗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发展数字经济和加快数字化发展,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推动国家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作出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梳理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在非遗数字化传承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文献计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在本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宏观全局和基本理论研究,忽视传播路径和过程研究等。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应从基础理论、技术、管理和应用等四个层面,建立非遗数字化传承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增强数字技术在高质量文化供给上的支撑作用,夯实非遗数字化传承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以持续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