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因此语言是传递信息和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在语言被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感情和传达信息的过程中,口头表达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因此,要提高学生“说”的素质,培养“说”的能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愿意说,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向别人通报自己已知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表达=表→达     
从人们的交际实践到权威的语文工具书,都把"表达"和"表现"混为一谈,而这是一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表达=表→达。其中"表"是"达"的基础,"达"是"表"的目的。言语表达各要素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任何一次表达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所以,人们说话就要说得清楚明白,让对方一听就懂,能很好地去领会话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人们说话总是一句一句的,因为句子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说半句话,别人就听不懂,达不到交际、交流思想的目的。因此,我们对于句子应该有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简要论述了模糊语言的类型及其交际功能,指出模糊语言作为言语交际的一种策略手段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从而更有效地传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翻译过程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过程。它包含有理解与表达两个基本环节。理解是表达的基础 ,表达是理解的表现形式。本文从理解语言现象、了解背景知识、分析逻辑关系及具体语境等四个方面探讨正确理解原文对确切表达的重要性 ,并提出相应的表达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法中的时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语法对英语动词时态的论述涉及背景设置和界限设置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都与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心理过程有关.时态作为背景设置成分,使言语行为的参与者(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够建立起与话语所表示的行为过程的心理联系.说话人根据自己对所表达的行为过程的识解,用一定的语言手段把这个过程表示为是有界的或者是无界的.这种心理上的界限设置对时态的使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口译和笔译一样,要求把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虽然都是翻译,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笔译用笔,口泽用口。笔译是把一种文字已经表达出来的思想用另一种文字重新表达出来,口译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这两种翻译是在完全不同的环境和完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笔译是在室内进行,译者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对原文进行反复阅读和琢磨、推敲、可以查阅资料、请教师友,充分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然后,从诸多表达手段中桃选最恰当的方式,把原作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从容不迫地表达出来。这样  相似文献   

8.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力图使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最大限度被对方接受,从而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必须从客观环境和交际对象出发,慎重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使对方易于理解,并乐于接受所要表达的思想,因而有必要研究语言的使用,考察人们在社会交际中的言语规律和特点,帮助人们更深入、更熟练地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并自觉运用这些规律进行交际。修辞学便是这样一门研究语言表达效果的学问:“是有效地使用语言的艺术”。(Rhetoricistheartofusinglanguageeffectively.)修辞活动是一…  相似文献   

9.
试论科技文章的翻译技巧刘誓玲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表现出来。一篇好的译文不仅需要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忠实于原文,而且还应将原文的文字技巧、写作风格在译文中再现出来,达到既能表意、又能传神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进行创造性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歇后语是汉语中较常见也很独特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对话和文学作品中,这种表达方式屡见不鲜。概念整合理论是近些年才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此文试图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歇后语的表达。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歇后语的文字这一输入空间和人类认知常识的认知空间相结合和相互作用能更好的被人们所认知。而且这种分析可以清楚地再现人类的认知机构是如何理解语言现象的,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对语言理解的认知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语言交际又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表达,一方面是理解.参与交际的人往往既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又要去理解领会别人使用语言所表达的思想.那么,人们是怎样成功地实现两者之间由此达彼由彼达此的沟通呢?这里面牵涉一个语境的问题:日常交际中,我们发现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或语句来表达,而不同的意义也可以用同一个语词或语句来表达,关键在于所选用的语词和语句与它所处的特定环境是否匹配.匹配,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反之,交际就会失败.从领会与理解的角度看,在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其含义往往是  相似文献   

12.
戏剧语言主要是人物对话。精彩的人物语言必须确切地传达人物的心灵。可是,灵魂深处的心理活动却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家》的第二幕,瑞珏眼见觉新和梅芬离别时十分痛苦,诚挚地对梅芬说:“我恨不得把什么都给了你,只要你能快活一点,他……(恧然)他也能快活一点。”梅芬误解了她的话,说自己马上要走,以后不会再来。瑞珏焦灼万分,苦于找不到恰当语言表白自己,绝望地说:“人的话真是不中用呀!”瑞珏说对了.要如实地表现戏剧人物的心灵,语言确是显得“不中用”。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一般而言,英语中的习语相对固定.然而,出于某种特定的需要,人们会适时对一些英语习语进行变化即变异.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这包含着一个对原文含义的理解逐步深入,对原文含义的表达逐步完善的过程.探讨了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此外,还论述了这类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具有弹性的表现。模糊语言的客观存在,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客观需要,更是提升语言表达层次和效果的必要手段。通过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的四个层面(即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所体现出来的模糊性进行研究,指出了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要敏锐地认识存在于源语和目的语中的语言模糊性,正确理解翻译的模糊性并合理运用模糊性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5.
预设受话人的评价立场,达到成功的协商、意义传达目的,这一表达方式在语篇中常常出现。在不明受话者评价立场的情况下,把本身就需要协商的一重评价意义作为预设出现,这使得后续意义的传达更为通畅。发话人可以利用此种预设达到自己的发话目的,受话人很容易接受自己的"被立场",而在交流中受话人应避免被牵着鼻子走,正确理解发话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这包含着一个对原文含义的理解逐步深入,对原文含义的表达逐步完善的过程。就英译汉而论,定语从句的翻译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文章探讨了拆译法在定语从句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听话、说话综合起来的一个概念,属于言语交际范畴。言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信息交流形式有听说(口语)、读写(书面语)两大类。口语表达是基础,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彭凤 《东方论坛》2013,(1):101-105
古今维吾尔语言心理范畴的词汇在形式特点上自主地区分为两个次范畴:其一,动词性词汇形式表达的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经验范畴概念;其二,名词表达的是人们对心理现象的认知范畴概念。这两个次范畴的概念关系发生了古今的变化。古代回鹘文献语言心理范畴词汇形式表现出的概念关系恰恰记录了该民族对抽象心理活动经验内容自然认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它会影响交际双方的表达与理解。语言表达常需借助语境 ,而语言的理解更需借助语境。语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即语言环境 (linguisticcontext)和语言外语境 (extra linguisticcontextorcontextofsituation)。本文试图从时间、地点、人物和社会文化等几方面探讨语言外语境对语义的影响 ,目的在于帮助英语学习者正确理解语言外语境所表达的意义 ,从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类运用认知能力对语言成分进行编码,经过语言编码,语言表达者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一种具有语言结构的信息,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式传达给对方,语言理解者依据一定的句法关系,建立句子结构,构造相应的命题,作进一步的理解,找到句子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语言理解者要对语言进行主观能动的合理分类,构造句子成分,去同构句子的深层意义,从而达到对句子的理解。由于英汉民族受已有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必然会造成句法规则和句子结构的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