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建川博物馆收藏有三千余封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与日本国内亲友往来的家书。本文对其中部分家书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当时的一些历史真相:(1)侵华日军发动的军事侵略战争及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2)侵华日军的军队编制;(3)日本国内的战争总动员。    相似文献   

2.
从《花之城》看日本"征用作家"的战争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作品在记录历史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井伏鳟二在<花之城>中虚构了日军占领下的新加坡市民的和平生活,讴歌了日本的对外战争.其原因除了战争时期政府的高压统治以外,日本作家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战争中,大多数日本知识分子都没有从意识形态上去认识、判断、怀疑过战争,进而导致了他们对日本政府对外政策的轻信和盲从.然而,历史的真相却不能因文学的虚构而被掩盖,文学家在"传承历史"问题上的责任重大,研究文学家、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了解日本文学家与战争的关系,还可以为研究战争提供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3.
岸信介的侵华思想主要是 :( 1)“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 ,必须全力经营 ;( 2 )战争的胜利必须依赖战时的经济与社会统制 ;( 3)侵略中国无罪 ,共产主义是日本大敌。这可以从三个时期进行考察 :伪满洲国阶段 ( 1936年 10月— 1939年 10月 ) ,回国入阁阶段 ( 1939年 11月— 194 4年 6月 ) ,战后重返政界及组阁阶段 ( 194 9年 12月— 196 0年 7月 ) ,主要集中在直接参与侵华战争的 6年里。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的经济“神话”及其原因韩玉玲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不死鸟”的故事,说的是一只鸟在焚烧的烈火中展翅腾空。人们以此来比喻战后日本的经济。众所周知,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战争中,日本的国民财富有1/4化为灰烬。战后日本是在战争的废墟上,逐渐...  相似文献   

5.
日本逃避对华战争赔偿责任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理应得到赔偿。战后,美国主导了日本的赔偿问题,终止和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日本利用国际形势和中国的不统一局面,尽力逃避中国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由于日本政府不能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战争遗留问题,引发了中国民间向日本索赔。日本再次拒绝承担赔偿责任。日本政府对华赔偿的立场,不仅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对日本国民反思战争责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的“东京审判”,确定了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作为发动战争的当事国,其政府对中国国家及其国民负有赔偿责任.从习惯国际法的角度审视,重庆大轰炸作为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次军事战略行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日本在此次行动中还违反了二战前即已在国际上确立的一系列战争法规及准则.因此,日本作为这些“国际不法行为”的实施者,同样对中国国家、特别是受害者个人负有国家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中近代日本文人的战争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甲午战争中日本明治时期的文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国家主义情结.既有类似于正冈子规等一些文人,以亲临战场的方式,成为战争鼓吹者;又有虽以明确态度表明对政治不关心,要"绝缘"于战争者,却又无法摆脱战争的潜在影响.不同类型的文人以不同的方式解读着战争,并展现了日本国民的战争观及其强烈的国家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8.
1946年至1948年的东京审判,确定了日本对发动侵华战争犯有破坏和平罪和反人类罪等罪行.日本作为发动战争的当事国对中国及其国民负有赔偿责任.从习惯国际法的角度审视,重庆大轰炸作为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次军事战略行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还违反了二战前后已在国际上确立的一系列战争法规及准则.日本作为这些“国际不法行为”的实施者,同样对中国及其受害者个人负有国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日本经济战后的发展 1945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由于战争造成的损失和把巨大资源消耗在进行战争本身上,日本经济处在彻底崩溃的边缘。一切设备都已被摧毁,而早先积累起来的原料和物资的储备也被耗尽。因此,经济只能勉强靠美国的援助维持下去。1946年,日本的国民总产值只有战前水平(1934—1936)的61%,而工业生产的数量不超过29%,每月价格上涨10—15%。1945—1946年形成了这样的局势,即当时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右翼势力不仅在战前"六十年"写下了一段逞凶肆虐的祸世历史,而且在战后"六十年"留下了一条重新抬头的清晰轨迹,其两个"六十年"可谓一脉相承.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深远影响、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的人为保留、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政治的全面右倾化、部分日本国民秉持错误的"战争史观"、充足雄厚的资金来源等,是驱动战后日本右翼势力重新抬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代的文体变革与民族国家的转型是相辅相成的。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迈向了民族国家的征程。在国家意识的支配下,日本以东京话为标准建立“国语”来统合全体国民。随着民族主义的盛行,日本知识界在书面语系统着意削减汉字、增加假名,建构与“汉文脉”不同的“言文一致体”。通过报纸杂志的传播、学校教育的推广,以及自由民权运动的政治动员和战争报道的大量应用,最终形成了一种与口语密切结合、并适用于所有国民的新型文体。  相似文献   

12.
一、战后的日本社会失去了对教师的尊敬与信赖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日本的许多城市成为一片废墟,大多数国民陷入为每天的吃饭问题而发愁的悲惨境地。战后的60多年中,日本人民一直在努力建设新的日本。在此过程中,战争结束前的一些丑陋方面被新生事物所取代。但遗憾的是,战争结束前日本所拥有的一些美好的事物也被抛弃了: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自古以来所形成的社会大众对学校教师的尊敬与信赖感消失了.  相似文献   

13.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郭勇教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中岛敦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其成名作《山月记》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自战后以来一直被编进各种版本的中学国语教科书中,奠定了其作为国民作家的牢固地位。在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猖獗的战争时期,中岛敦作品中别具一格的中国古典题材、高迈  相似文献   

14.
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原始神道教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积淀成日本的民族宗教。近代以来,神道教被奉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支配下,神道教对内成为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的思想工具,对外成为武力扩张的精神动力。近些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之势,神道教又成为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的思想基础,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日本人民对战争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影响, 其实不仅仅在于“直接经济损失”, 其归根结底造成的是“国民财富损失”。按照曾经提出的“基于国民财富视角的灾害经济成本分析框架”, 对1998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国民财富损失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除了物质资本损失以外, 自然资本损失和人力资本损失同样不可小觑;(2)自然资本中耕地损失占了绝对比重;(3)即便仅仅依据劳动力对产出和经济增长的贡献来推算, 人力资本价值损失已经占到了整个国民财富损失的1/3左右;(4)从自然灾害国民财富损失的构成情况来看, 大部分时候物质财富损失都是主要的, 人力资本损失次之。因此, 我们认为应当以“模糊”的“正确”去取代“精确”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战争时期日本大多数文人都站在国家的立场展开文学创作,而国际主义战士绿川英子对法西斯战争和日本战时国家政策持有强烈的抵抗态度.她不惜远渡中国、跨越国籍,站在全人类的立场观照世界,致力于世界语宣传与反战活动.曾在中国久居的绿川英子亲历日本侵华战争,在文字中留下不少战争记忆.同时,她对中国半殖民地和中国体验的文学书写,为还原中日近现代关系中的多个面相提供了详实的佐证史料.管见所及,目前针对绿川英子文学创作的研究为数尚少,从其文学创作中挖掘历史记忆,探究中日国民战争观及中日近代关系,深化文本研究,在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的层面都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了历代边塞诗的思想性:(1)讴歌边塞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2)反映战争残酷现实;(3)描写闺思、闺怨;(4)描绘边塞绮丽风光;(5)反映国力强盛,边塞安定和平景象。  相似文献   

18.
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后日德两国政府的战争追悼理念明显呈现"内向型"与"外向型"之差异。只向本国的战争罹难者特别是战死"皇军"将士和被处决战犯表示哀悼而拒绝向被侵略国家为数更多的死难者致哀,是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的主要特征。其成因主要有四:"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靖国史观"等错误的历史观,是其形成的思想根源;日本政要的右派构成和日本政权的保守性质,是其形成的政治基础;战后秉持错误历史观的日本国民的大量存在,是其形成的社会土壤;战后宽松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是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在社会体制改革进程中,能否滋养出国民的现代伦理意识,是中国现代道德转型的关键问题。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其国民道德转型只能在当前社会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完成。在社会体制改革中同样可以完成:(1)革命传统与国民伦理意识的综合;(2)国民道德与国家伦理形象的综合,以此滋养出国民的现代伦理意识,为实现国民道德转型奠定现代形态,进而促使国民道德转型的完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日本与英美学界针对日本战后初期民族主义论已有研究成果(公刊)的研究,可以看出,虽然已有研究的分析框架各有所长,论点丰富多样,然而缺少细致的文本分析与对思想家的内在理解.已有研究主要都是将民族主义论放在主体论、美学论、战争体验论、国民—民族对立论等更为宏观的构架内加以探讨,因此民族主义论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史意义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