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老年人和老年前期人群对比调查数据,运用社会群体心理学中群体态度测量方法,借鉴Fraboni等编制的FSA量表,结合IAT联想测试法,对唐山市区老年人和老年前期人群对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态度与行为意向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老年人与老年前期人群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社会价值"上存在不同看法。在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上,老年前期人群总体上对老年人社会参与行为持有限积极的态度;在行为意向维度,老年前期人群受社会期望和道德教化的影响,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消极态度容易被隐藏,但会表现出对老年人社会参与不帮助、不表态、不加入的消极行为。未来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会更关注参与活动内容的价值性,不单单追求参与活动的"利己"性。老年前期人群会希望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实现社会价值并得到社会其他群体的尊重;更加关注活动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对社会参与的专业性和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老年前期人群在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方面与老年人相比更为自信。社区和新媒体在未来的老年参与上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时代与老龄化社会的双重背景下,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造成的影响亟待关注。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研究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使用沟与知识沟负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接入沟则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数字鸿沟主要通过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3个渠道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且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均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女性,数字鸿沟对农村男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负向影响效果更大,但在政治参与方面则相反。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8年中国老龄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社会参与在听力状况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该中介效应是否受到家庭情感支持的调节。结果表明:①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与无听力障碍的老年人相比,抑郁水平相对较高(b=0.082,P<0.001);②社会参与在听力状况与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为9.76%;③听力状况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受到家庭情感支持的调节(b=-0.055,P<0.001)。家庭情感支持越高,无听力障碍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越高,而有听力障碍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越低;④家庭情感支持调节了社会参与在听力状况与抑郁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判定系数为0.005,95%置信区间为0.002~0.008)。因此,当发现老年人听力损伤后,应当及时干预;对于情感支持高的家庭,注意对有听力障碍老年人进行耐心地开导和安慰,给予老年人积极的心理支持,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避免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宝鸡市老年人家务劳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参与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宝鸡市老年人的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有一定的参与比例,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其参与比例,让老年人老有所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以逻辑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综合分析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研究表明,社会参与能够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在自评健康与身体健康方面,相比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对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和ADL的提升作用更大,但在IADL方面的影响较弱。社会参与能够更有效缓解城镇老年人的抑郁,对农村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有更积极的影响。在鼓励老年人积极投入社会参与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城乡社会环境差异,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一方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老年人开展社会参与提供政策和物质支持;另一方面改善城镇环境,以社区为依托,为城镇老年人构建良好社交环境与“半熟人”社群。  相似文献   

6.
社会参与是理工科研究生深入实际、增长才干、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目前理工科研究生社会参与行为研究侧重于教学、科研与管理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和社会组织参与三个方面.根据文献研究和定性研究结果可知,理工科研究生社会参与行为包括公共议题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信息沟通、社会工作参与和社会意愿表达等五个维度.总体采看,理工科研究生社会参与水平一般,只是社会工作参与和社会意愿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社会信息沟通水平相对较低.因此.理工科研究生应当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工作,参与公共议题研讨,积极表达公民意愿,以培养良好的社会服务意识、现代公民意识、主体权利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促进老年人劳动参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概率与质量带来新的可能。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探究了智能手机使用对老年人劳动参与的作用和机制。研究发现:智能手机的使用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概率,采用稳健性估计与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的检验结果显示,智能手机使用通过扩大和巩固老年人的社会网络,进而促进了其劳动参与。因此,推进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适老改造工作,提高老年人的智能手机使用能力,巩固和拓展老年人社会网络关系,有助于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强化智能手机在老年人劳动参与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社会参与同自我和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老年社会参与与自我和谐的相关性,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编的老年社会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问卷,对南京市3个社区的410位老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群体总体自我和谐良好,27.32%的老年人参加一项或多项社会参与活动,其中参加老年社团的人数最多,留任原单位或就职于新工作的比例不及3%。同时调查发现,社会参与对促进老年人的自我和谐作用明显,这种作用能否发挥与老年人的心理期望及自我定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积极老龄化是目前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学的政策框架。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对于积极老龄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功能主义为理论视角,以北京Z社区老年人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从政治、经济、文化、社区四个方面分析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状况。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程度较低,受到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提高需要社会和老年人自身的双重努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参与促进老年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互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健康产生积影响。社会参与是在"陌生人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在微观社会情景中"再熟人化"的空间实践,参与活动将分散在各个私人空间的老年人吸纳在一起,以趣缘活动增进相互之间信任,形成不同形式的交往圈子。老年人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能够扩大生活圈子并融入社会,增进陌生人之间的互动、信任和集体情感,实现社会融合。政府和社会应多关怀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培育和建构老年人生活和交往互动的活动圈子。  相似文献   

11.
探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不同方面及其程度与成功老龄化的关系。采用方便取样和入户访问相结合的方式选取老年人360名,并采用自编社会参与问卷和成功老龄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总体上,老年人成功老龄化处于中等水平。年龄段、地区、居住状况、教育状况和收入情况对成功老龄化有重要影响。其中,高龄、独居、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低下的老年人较难实现成功老龄化。2社会参与度、社会参与频率、参与角色、退休后工作状态与成功老龄化存在正相关。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社会参与度的3个方面分别正向预测成功老龄化。以上结果表明,社会参与度对实现老年人成功老龄化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积极老龄化"理论的指导下,老年人社会参与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如何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广泛而有效地参与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老龄化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内涵及意义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以欠发达地区陕南安康市旬阳县七里村为研究个案,采用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的方法,描述了七里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七里村老年人社会参与不足的成因,探索出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全面参与社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再论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自身安度幸福晚年的需要,也是老年人的权利。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包括参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家务劳动、社会文化活动、人际交往、旅游活动和在家庭范围内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社会要为老年人实现社会参与创造条件。同时,要充分调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311份老年人社会网络状况结构访谈问卷分析发现,老年人社会网络规模均值为4.63人,其中,年龄、居住状况、照顾子女家庭以及参与娱乐活动等因素对老年人社会网络规模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老年人社会网络的亲密者与老年人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似性,老年人社会网络主要亲密者是老年人的配偶、孩子和其他亲属,这些“强关系”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社会支持.由于家庭规模缩小引起社会网络结构变化,本文对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基本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老年社会参与对心理健康影响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寻老年人社会参与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增进对社会参与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在南京市3个社区随机抽取238位老年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社会参与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社会参与率为42.4%;有社会参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无社会参与老年人,二者在SCL总分等8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自评健康、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之间呈正相关.由此可见,社会参与对于提升老年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彦允 《社区》2001,(3):77-78
阿根廷的老年福利由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部主管。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部是阿根廷本届政府根据677/2000号法令新设立的机构,部长费尔南德斯教授是阿根廷的一位著名政治活动家。这个部主管的社会事务很多,主要包括社会政策、社会发展、老年人事务、社会工作、体育、环境保护等。负责老年人事务的机构是“老年人事务和社会工作办公厅”,秘书长为阿尔多&#183;伊苏阿尼博士。办公厅有7项主要职责,其中有关老年人的就有4项,即:制定改善老年人生活、保护老年人健康、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和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特殊政策;制定解决老年人迫切问题的发展计划和监督检查计划;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社会网络的新生关系网络和社会活动参与两个方面,考察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新生关系网络和社会活动参与均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网络作为农民工联系迁入地居民的纽带,能够通过工资收入和身份认同两个方面间接提升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异质性检验发现,新生关系网络、社会活动参与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表现在流动年限差异、教育年限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即这些个体特征在社会网络之间产生交互效应。应建立良好的社区管理体系,规范用工单位雇员最低工资,促进不同类型公共服务供给,发挥不同群体之间的带动作用,以提升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城市老年人的政治参与和志愿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其经济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结果通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年龄异质性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全年龄段老年人经济参与均有抑制作用,仅对低龄老年人政治参与和志愿参与有促进作用;性别异质性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对男性政治参与的正向影响高于女性,对女性志愿参与的正向影响和经济参与的负向影响高于男性;地区异质性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对政治参与和志愿参与的正向影响呈现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递减趋势,对经济参与的负向影响呈现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递增趋势。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退休后的高收入水平会强化互联网使用对经济参与的负向影响。中介效应表明互联网使用可能通过社会网络和文化资本影响城市老年人政治参与,通过信息渠道和社会网络影响其志愿参与。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互联网对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际影响,提高积极老龄化政策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 2017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考察老年人数字融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会参与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融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作用(b=0.120,P<0.001),同时数字融入对社会参与有促进作用(b=0.509, P<0.001),社会参与对主观幸福感也有显著正向影响(b=0.166,P<0.001)。社会参与在数字融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为 42.9%。应鼓励老年人主动学习数字技能、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完善数字设施建设,以提高老年人数字素养,减少社交孤立,使其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社会。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的精英老年人具有文化程度较高、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较强、人际资源丰富、奉献意识强等特征。精英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社会功能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实现了其社会角色的合理延续和转变、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和慈善事业的发展、增进了社会和谐。政府和社会应促进精英老年人群体社会参与合理机制的构建,充分激活民间精英老年人力资源潜力,形塑健康积极的老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