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韩非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代表,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历史经验,创建了以“法治”为核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对反动的儒家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韩非的思想,对于深入批林批孔,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韩非,从班固开始,传统称之为法家。实际上,他应该是个法术家。因为他的思想,虽以法治为重心,但从《韩非子》中的内容来看,他还是更多地探讨了术治。司马迁说他“喜刑名法术之学”,这才是较为全面的评价。 韩非的术治思想,往往为人们所诟病。实际上,他的术治思想乃是他所处的时代的产  相似文献   

3.
论韩非的法治思想与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韩非的法治思想与伦理观余光贵韩非在继承和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是,韩非同时又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因此在他的法治思想中,是否也继承有儒家思想?他的法治思想,是否与传统的...  相似文献   

4.
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非是中国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创立的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体系,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准备。对后世影响深远。借鉴吸收韩非法治思想的合理成分。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非生活在战国末期。当时,中原各国都早已建成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但是,随着由兼并战争向封建统一战争的转变,各国的统治者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效率更高的,更能适应封建统一战争的政治机构。法家学说的推崇者韩非从他的社会历史的进化论和性恶论出发,反复比较和研究了中原各国的政治制度,总结了古今政治之得失,于是提出了“法”、“术”、“势”三结合的法术学说,作为封建君主专制政权的基本政治理论.同时,他又把老子的“弃圣绝智”的愚民思想加以发扬,企图通过愚民政治来保证绝对的君主专制政权.本文拟结合韩非的法术学说以探讨韩非的愚民思想。  相似文献   

6.
韩非是战国末年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思想家。他综合发展了先秦法家商鞅、申不害、慎到三派的思想,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完整学说,适应了当时要求建立封建统一大帝国的历史潮流,为秦王朝的统一伟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历史上是起过进步作用的。但是,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韩非毫不隐讳其剥削阶级立场,完全站在专制君主方面,露骨地主张压迫剥削人民,厚颜无耻地赞颂阴谋诡计的权术,大肆宣扬地主阶级损人利己、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名利权势的人生哲学,韩非思想中这些封建糟粕也是很突出的。恩格斯曾经指出:文明时代“完成了古代氏族社会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它  相似文献   

7.
韩非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战国末期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者.他创立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他的法治思想的介绍,以说明他的思想对于当今我国建设法治国家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韩非是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思想的核心与精华,集中体现在他所提出的一套完整的以法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集权思想。韩非的法治思想重法治,弃德治,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则强调德法相济。当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研究韩非法治思想的局限性,主要是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规律和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9.
韩非(公元前280——前232年)是法家杰出人物荀子的学生。他继承并发展了荀子以及前期法家李悝、吴起和商鞅的思想,成为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者。他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创立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共五十五篇。代表作有《五蠹》、《孤愤》、《显学》、《说难》、《定法》、《有度》、《用人》等。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法家作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代言人,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和奴隶主贵族意识形态形成根本对立,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儒家学派展开不可调和的长期的斗争。 韩非(公元前280—233年)是荀子的学生。他继承了荀子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和进步的法治思想;并批判地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政治理论,尤其是商鞅十多年来变法斗争的  相似文献   

11.
韩非是法家集大成的人物。其思想,是为建立统一、强大的封建帝国提供理论根据与思想方法;其著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韩非论著中关于文学的论说都是针对当时具体社会环境与他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而言的,我们必须从他的文章所体现的与文学有关的方方面面,去了解其对文学的真正看法。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两点:第一,韩非著作中说的"文学",乃是指学术文化,主要指儒家学说。第二,韩非当时面对的是学术上的各家各派竞驰其说。其著作中的文学理论是一种特殊时期的文艺理论,并不能反映他的整个文艺观。由此出发,才有可能对韩非的文学思想有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五蠹》是韩非的著作中一篇十分重要的政治论文。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从历史经验和当时斗争实际出发,尖锐地指出了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儒家的反动性,明确地阐述了他的法家历史观点和法治思想,提出了地主阶级对奴隶主阶级实行专政的政治纲领。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做了理论准备。对法家的著作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分析,这是批林批孔深入发展的思想战线上一个重要的任务。毛主席最近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  相似文献   

13.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与李斯同是荀况的学生。他曾向韩王安献策,要求在政治、经济上进行改革,但未被采纳。于是他退而著述,总结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系统地建立了法家的思想体系,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创立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共计五十五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五蠹》、《孤愤》、《显学》、《说难》、《定法》、《有度》、《用人》等篇。  相似文献   

14.
桑弘羊(公元前一五二年——公元前八十年)生活于西汉王朝鼎盛时期的武帝、昭帝时代。他继承并发展了先秦法家学说,是西汉时代的法家著名代表人物:也是汉武帝推行其抗击匈奴侵略、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国家统一这条法家路线的主要助手。为了执行和捍卫汉武帝的政治路线,他同儒家学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对于巩固新兴的统一集权的封建国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在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尊儒反法思潮的影响下,桑弘羊的法家面貌受到了严重的歪曲,他的历史功绩也被一笔抹杀。为了总结西汉时期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作为我们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借鉴,有必要对桑弘羊的法家思想及其具体实践加以分析和研究。这对于深入批林批孔,批判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想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韩非的人治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韩非关于法的产生(君主个人立法)、运行过程(君主逍遥法外)和法治的目的(巩固君主个人权力)来看,他的“法治”论就是君主个人独裁专制论,是地道的人治思想;势,作为权力,在推行政令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势本身并不是法,不化成法令条文、且又没有任何约束的权力,正好是法治的对立物;韩非的“势”就是法治的这种对立物;韩非以权谋诡诈为中心的“术”,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东西,没有任何规矩尺度可以范围,所以它与真正的法治精神相牴牾。因此,从整体看,韩非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政治思想,其重心仍是一种人治思想。加之以孔孟为首的儒家学派也是以人治思想为主(与法家人治思想有所不同),达就是中国缺乏法治传统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6.
从法家思想的源流出发,探讨其重要代表人物韩非的“法治”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和借鉴,同时对其历史局限亦作出大胆扬弃,以进一步辩识法家思想的合理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凭借革命暴力对奴隶主阶级实行地主阶级专政,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韩非法治理论的核心。这种思想为秦始皇战胜奴隶主复辟势力,创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封建帝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在历史上起过很大的进步作用。我国历史上的各个反动阶级和儒家无不恶毒攻击韩非等先秦法家的这种暴力思想。苏修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法律思想的形成深深根植于战国后期社会秩序失范与其母国韩国政治动荡的时空条件,具有浓重的"奉法图强"的工具色彩。他基于线性历史观和人性论,主张将法、术、势三者统一起来,施行依托君主威权、以法度为基本依据、以灵活的策略作为调节手段的治国谋略。韩非法律思想的形成并非凭空想象而来,而是在继承和发展早期法家学派术治、势治和重刑思想的基础上,又扬弃了儒、道、墨各家中礼法合一、君道同体和实用主义的思想。只有把握"继承—拓新"和"通融—互动"这两条线索,才能完整理解韩非复杂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9.
法家学说是一种古典形态的政治思想体系,法治思想是其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与法治分属不同场域,并非以任何一端覆盖另外一端的关系。法治不及以及法治脆弱之处,便是政治活跃的地方;法治主常,政治主变。法家学说明确区分了以"君"的"术""势"为核心的政治与以"法"为核心的法治,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关系。法家并不寻求以法治完全约束君权,但始终强调君权不得干预法治之公正落实。政治之隐蔽与诡诈,同时伴随着法治之公正与光明,构成人类政治的黑白两面,缺一不可。这不是某种伦理立场或道德倾向所能改变的,这是人类政治的宿命。法家企图通过新君主来缔造法治理想国的理论设想,无法实现。他们的悲剧命运带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韩非子》一书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批判儒学的战斗文集,新兴地主阶级反复辟斗争的经验总结。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思想家。他为发展和实现法家理论,呕心沥血,顽强战斗,贡献了一生。韩非系统地总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