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无赖派文学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其文学思想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是当时二战后日本经济政治的变化、社会思想变化等时代变化。日本无赖派文学以其独特的文学思想体现了当时日本的时代特征,集中反映了当时日本国民的状况,其文学思想具有独特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2.
日本无赖派文学是二战后日本最早出现的有典型性的文学派别。而坂口安吾作为该无赖派文学的两大泰斗之一,其文学观代表着日本无赖派文学的特征。其独特的文学观与其个人性格、自身经历、当时的社会状况紧密相关。堕落颓废、反叛传统、人性自由、孤独虚无等思想构成了其文学观的内涵。无论是日本学界,还是中国学界对其文学观都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一股文学思潮,是日本战后最早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思潮。本文从日本无赖派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想的特征,并探讨了日本无赖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日本出现的文学思潮,是日本战后最早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文学思潮之一,对日本战后文学转型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在日本对于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的研究方兴未艾,而且在中国对其研究的学术论文也不断涌现。对于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的研究和评价在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太宰治是日本著名作家,其无赖派的写作风格对日本文坛影响深远。战后年代创作出来的小说《斜阳》更是太宰文学的代表作。本文拟通过对《斜阳》的分析来研究作者太宰治,反映其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所传达的思想,更进一步深化对太宰治以及其文学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太宰治是日本战后初期文坛的知名作家之一,是日本无赖派文学的核心人物。其叙事艺术表现力强,叙事策略精妙,叙事手法多样,而反讽叙事手法是其文学叙事的重要特色之一,其中《维荣之妻》便是其代表性作品。在《维荣之妻》中,无论是叙事情节和叙事话语,还是叙事人物和叙事母题,均体现出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现象与本质的背离,表层与内在的错位,从而蕴含着否定、嘲讽的委婉叙事,渗透着对战后日本传统的抗争和对当时社会秩序的批判,增添了反讽叙事的色彩,拓展了反讽叙事的张力,将太宰治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内涵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7.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二战结束后,太宰治迎来了文学创作上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他相继发表了《维庸之妻》、《斜阳》、《人间失格》等一系列重要代表作.太宰治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私小说”特征,他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生命的感悟等融入作品中,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虚无感、罪意识和自杀倾向.  相似文献   

8.
“国朝文派”语出元好问所编金诗总集《中州集》,当下学者一般将它理解为诗歌流派,而实际上它应是与诗歌相对的文章流派。国朝文派又名中州文派、唐宋文派。“国朝”主要体现其国家属性,“中州”主要体现其地域特征,“唐宋”主要体现其正统意识。  相似文献   

9.
日本无赖派文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重要文学派别,而太宰治是无赖派文学派别中的最为著名作家之一。太宰治文学思想意识是在其生活阅历和文学创作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思想意识主要有"颓废堕落"意识,"自杀"意识,"罪"意识,"孤独"意识,"基督"意识等,被日本学界称为"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  相似文献   

10.
作认为陈寅恪先生据杜甫《咏怀古迹》认为《哀江南赋》中“用无赖之子弟,举江东而全弃”二句即“指武帝事而无赖子弟指侯景”一说认为不妥,并据同“王子召戒”句主要应指引狼入室之临贺王正德。又旁引东魏杜弼为证。同时作指出,谭天璧,纪馥华选注的《瘐信诗赋选》中“用无赖之弟”句注亦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菊花诗会上 ,黛玉以《咏菊》、《问菊》和《菊梦》独占魁首 ,其中的《咏菊》尤为人所称道 ,诗云 :“无赖诗魔昏晓侵 ,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 ,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 ,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 ,千古高风说到今。”此诗社会上流行的《红楼梦》诗词选本没有不选的 ,也都赞不绝口 ,但对该诗首二字“无赖”一词的诠释似犹未切 ,姑举几例。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出版社 ,1 979)说 :“无赖 :无聊赖 ,无法可想。”江西师大中文系《红楼梦诗词译释》(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79)说 :“无赖 :即‘无奈’…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古学派”(Kogakuha)鼻祖山鹿素行(Yamaga Sokou)的实用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集中体现在他的两部著作———《圣教要录》(Seikyoyoroku)和《中朝事实》(Tyutyojijitu)中。其思想流脉的倒叙特征,较早地呈显了日本人的“发展论”诉求和“华夷名分”逆转的“去中华”意识。它间接地催生了日本的实学事功派“徂徕学”和“国学神道”派“宣长学”,成为江户(Edo)时代整体思想流脉中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3.
《史记·高祖本纪》说:“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这是刘邦和他二哥比产业的一段话。后人据此认定刘邦原是一个“无赖”。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无赖”呢?《史记会注考证》说:“应劭曰:赖者,恃也。周寿昌曰:亡赖,无所恃以资生,如今游手白徒也。《张释之传》:尉亡赖。张晏注:材无可恃也。应说是。”原来这个“无赖”,是没有产业可以依仗的意  相似文献   

14.
物本主义:葛利叶理论主张的核心李伟昉作为法国“新小说”派的重要代表作家,罗伯──葛利叶提出了“小说革命”的一系列理论主张。这些主张集中体现在其论著《为了一种新小说》中。其中,《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等论文被视为“新小说”派的纲领和...  相似文献   

15.
日本推理小说带动世界推理小说进入第三个黄金时代,以《恶意》《白夜行》两部作品为出发点,从推理结构、叙述视角、推理空间和推理结果等方面总结东野圭吾作品的推理特点,进而研究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脉络、东野圭吾独特的“写实本格派”的风格和推理艺术。研究认为,东野圭吾在“本格派”“社会派”基础上,将推理和写实结合形成独特的"写实本格派"创作风格; 其独特的推理艺术特点是多线模式的推理结构、注重叙述视角的灵活运用、关注推理社会空间的立体性; 其作品呈现出严谨的高智商性推理模式,通过多层次悬念的设置,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并将作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作品兼具艺术性和真实感。  相似文献   

16.
子思、孟子、荀子代表着战国儒家中的三派,孟子代表的是王道派,荀子代表的是制度派,而子思则代表道德派。子思一派的《诗经》传本与今本《诗经》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是战国众多传本中的一种。此派于《诗》没有多少解读性的话语,而全部指向了人伦道德的兴喻与确立。《诗》在这里已不再是“礼”的说明书,而变成了修养心性、完善人格的精神法典,体现出一种新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明治政府迫于国际压力于1872年颁布了名不符实的“娼妓解放令”,此后日本的“废娼派”与“存娼派”展开了近一个世纪的论战,而近代日本的卖淫业却依旧存在.尽管1956年日本政府出台《卖春防止法》,正式在日本废除了公娼制,但由于种种社会原因娼妓仍在日本得以存续.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其早期的作品“新感觉”特征即十分明显,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中期创作的中篇小说——《雪国》堪称其“感觉艺术”的经典之作。《雪国》是川端康成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吸纳了新的表现手法,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无赖派”主要代表作家太宰治,是一位极其典型的“私小说”作家。他将其生活经历、生命感悟、精神气质和自杀倾向投射于小说,使其笔下人物具有强烈的虚无感、恐惧感、罪恶意识和自杀意识。太宰治的小说中自杀者并不仅仅是基于神经敏感、性格软弱和简单的自我否定而自杀,他们自杀于精神危机,拒绝在虚妄与恐惧中生活,以此表达个人式反抗与最后的呼救。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历史和文学巨著。它以文学的笔法,栩栩如生地塑造人物,起到了总结历史、防微杜渐的作用,同时以它独特的历史和美学的思想感染着读者。《史记》体现的善恶、是非标准“颇谬于圣人”的例子俯拾皆是,其中不以成败论英雄即是一例。堂堂的开国皇帝刘邦在他的笔下是一个狡诈的无赖,而自刎于乌江的项羽却是盖世英雄,并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