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阅读是一种情感与认识融合的个性化心智活动。阅读教学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假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神情淡漠,无动于衷,很难说他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思想获得了启迪,更谈不上审美的情趣。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弘扬个性的广阔天地,使阅读教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一种情感与认识融合的个性化心智活动。阅读教学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假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神情淡漠,无动于衷,就很难说他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思想获得了启迪,更谈不上他们的情趣。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爱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情感训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多读才能达到心灵的体验和感悟。朱白清先生对此也深有体会,他指‘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所以说,文本中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怡情心理状态,只有通过在学生的不断品读中,  相似文献   

7.
王昌珍 《新天地》2011,(11):99-1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该真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时候或多或少存在忽视“个性化行为”的现象,怕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经常有意或无意“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未能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着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在种种阅读方法中,  相似文献   

12.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学习,它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整本书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它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整本书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师必须给予一定指导,可以采取的对策是: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感;过程指导,满足学生的阅读获得感;成果分享,促进向专题阅读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主,突出学生的自主读书,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的阅读,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整体提升朗读感悟能力,从而促进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点滴的感受,内心的思考,深深的启迪以及个性化的理解,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也可以化作自己的语言通过口语交流或书面练笔来表述。现行教材中的课文无论在思想情感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是学生学习感悟语言、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中。"由此可见,情感体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目前,语文课堂上出现有的教师在学生还未通读课文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合作学习,谈理解感悟的现象.其实生与生、师与生的对话应当是在学生个体和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应该把作品与作者、作品与写作背景和作品与相关的评论资料等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阅读整体。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作品及作者的整体把握,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理解领悟能力以及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尽量准确地去感受、理解、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情感、情绪和表现出来的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20.
语言理解是一种积极的交际和深刻的思维活动,它不仅涉及语言的语义、词法、句法,而且还涉及篇章、语用和文体等六个层次。传统的阅读教学侧重于前三个层次,有其片面性,必须加以改革。从整体信息阅读法的角度来研究和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在快班已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在英语普通班采用整体信息阅读法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遇到了不同于快班的一些问题,想了一些办法。作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笔者撰写此文以求教于关心我们的各位老师。一、具体、明确地指导阅读方法整体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普通班的学生在没有经过专门指导和训练前,往往有各种不良的英语阅读习惯,多数学生都是用逐词、逐句将英文译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