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切斯特顿随笔对共同体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传统与文化断裂、思考惰性与文化危机、教育与文化愿景这三个层面。传统的存留不仅是一个凝聚着社会关注的思想焦点,也是一个事关共同体文化发展的社会问题。切斯特顿对传统的态度更多意味着一种充满辩证法的审慎与稳妥,体现了一种对既有秩序感的依恋,以及对共同体未来的文化忧思。在切斯特顿看来,思考的惰性与对进步概念的误读其核心是一种智识缺席,这种缺席不仅阻碍了社会进步,也危及了共同体文化的良性发展。切斯特顿对教育的关注不仅具有文化史研究的现实关怀,也以一种对话精神渗透着一种事关共同体文化发展的愿景思考。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与时代主题──对深化当代文化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邹广文就哲学本质发展而言我们看到,文化哲学在20世纪的勃兴,突破了近代以来理性主义哲学思维的狭隘世界,它面向了多采多姿的人的现实文化生活去探求哲学丰富的价值内涵,将哲学的形而上思考奠基于坚实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当前文化消费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对如何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思考。  相似文献   

4.
异质文化相遇必将碰撞、交融, 结果是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靠拢、认同,由此带来相关文化的重新整合。本文从深圳坑梓新村、卢屋客民的语言状况出发,分析黄、卢等姓在坑梓这一特定社区内的文化认同现象, 并对这种现象作出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发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大学是传承、创新、引领文化的重要基地,理应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针对存在对大学文化的模糊认识,对大学文化的若干要素,以及建设大学文化的原则要求等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断,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文化生产力进行客观的认识,从文化软实力角度来把握文化生产力,思考文化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尤其是结合各地文化生产力的实践,分析影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相关要素,对文化生产力的内涵、结构和表现形式进行全面的探讨,以利于实践中更好地发展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而对《周易》的宏观文化分析及其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易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从事《周易》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原文化浸润下的河南作家,选择乡土文学作为创作的载体,注重文学的社会价值,对文化与生存关系进行思考,展示与剖析了国民灵魂,深入地揭示了当代农民心理上的种种痼疾和障碍;关注对乡土的文化理性批判,展现了河南地域文化的新品质。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浪潮对各民族的文化观念,文化审美方式和文化行为等方面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日益突出。西方文化理念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交锋与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艺术设计界需要思考和回应的课题。对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来说,要注意正确理解“民族性”与“全球性”的关系。应该认识到本民族文化是全球所有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树立自己的信心,以避免在学习和借鉴中迷失自己。  相似文献   

10.
无望的救赎──重读张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爱对于人类生存是一种救赎行为。张洁的多部小说曾试图对这一行为作出感性的体悟和理性的思考。本文选其三篇代表作来探寻张洁的思考轨迹。结论是张洁同其作品的主人公一样,受传统文化浸润甚多,其探寻的触角虽然伸向了女性意识,但其探寻基本上仍驻足在传统男权文化圈内。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在努力地去探索着、去做着、《绿野沉思》引发的有我感情的波动,更有我理性的思索。感情的波动是民族情感的自然流露,作为回回,我热爱我们的民族,任何有利于它发展的文化研究和思考都会牵动我的情感,而理性的思考则是源于对这本书自身价值的思考。文章,各有各的作法,读者,各有各的读法。读完李佩论先生的回族文化论文集《绿野沉思》(以下简称《绿》),我认为《绿》的基本价值在于它对回族文化的研究和开拓,最根本的价值在于爱国与受民族两种精神的高度融合。或租或细的理论则是每项研究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的必然。读这本…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散文创作的重要现象之一便是学者散文的发展。当代一些学者在散文中抒写了独到的学术感悟和真挚的生命体验,其理性思考、现代意识和人文情怀,通过知性与感性交融的散文方式得以优美呈现。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这些学者散文或以文化透视的眼光钩沉与探究所在区域的历史人文,或基于现代意识体悟生命的意义与学术的境界,或对日常生活进行文化省思与审美观照,体现出当代学者的思想观念、理性精神和审美取向,引领读者认知历史、关注社会、关怀自然,倡导社会文化进步意识和价值理想,表达了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使命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汽车客运站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在新的客运市场竞争格局下,汽车客运站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韩剧在中国热播,其所表现出来的儒家文化的传统精神跟中国观众的心理产生了共鸣.也对中国包括影视剧在内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这样的文化现实,笔者试图通过中韩两国在韩剧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契合点,对当代中韩文化交流与发展加以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亚东干文学是世界华裔文学艺苑中的一支奇葩,东干文学的多元文化色彩不但显示了其在世界华裔文坛中的独特性,还启发我们思考伊斯兰文化、中国文化、俄罗斯文化、东干亚文化与世界华裔文学的关系。深入研究中亚东干文学,对世界华裔文学研究具有拓展新领域和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虽已在许多领域中展开,但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存在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们就文化哲学和文化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中国文化哲学对中国现代化的思考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7.
文化历来都是哲学和社会科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讨论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方面的有关问题,并且选择以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例,引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宋朝的雨     
【赏析】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探视宋朝,对其历史与文化阐发哲理的思考,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9.
城市雕塑作为都市景观的一部分,是反映城市文化的标志。上海发展都市型旅游,建设具有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商业的特色文化旅游城市,十分重视城市雕塑的规划和发展。本文从上海发展城市雕塑的实践过程出发,分析城市雕塑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中的功能地位,并对上海城市雕塑的成绩和不足进行了评析,对建设、发展城市雕塑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诗文化价值观照研究思路的起点,应思考作为文学现象的新诗,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过程中承载文化价值,成为文化现象的学理与事实,转型剧变期(五四时期与新时期的80年代)与渐变期的不同特点,以及创造主体在大文化观的文化冲突中所充当的角色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