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田雪 《人生与伴侣》2023,(16):83-85
<正>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在呈现时需要演员合理利用个人的肢体语言,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传递。所以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对于舞蹈动作和艺术造型都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然而,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之所以优秀的舞蹈演员能够在舞台上呈现出优秀的表演,是因为他们能够进行年复一年的艰苦训练。所以,最终才让自己的表演更有活力和表现力,并且能够将个人情感与舞蹈动作进行充分结合。  相似文献   

2.
舞蹈表演是一门艺术,舞蹈表演能够使人们更好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舞蹈表演学习中,人们能感受到亘古不变的艺术美。舞剧表演成为舞蹈演员接触、接收艺术信息的重要渠道,舞剧中舞蹈演员的人物塑造方法直接决定了观众对舞剧、对舞蹈以及对艺术的看法。舞剧欣赏品味的养成,关系到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浅淡舞蹈训练中的两个问题──“僵”与“懈”刘淑田“僵”与“懈”是舞蹈演员在训练和表演中经常出现的两种不良现象。无论哪一种现象,都会影响舞者动作的优美、流畅和舞蹈技能的合理发挥,从而影响艺术表现力的充分体现。为了使演员的表演充满诗情画意,我们必须在训练...  相似文献   

4.
舞蹈艺术具有“诗性艺术的品质”。舞蹈艺术的实质就是肢体动作和情感语汇的“诗化”。舞蹈作品通过空间与形体、节奏与律动、色彩与背景、灯光的辉煌与昏暗、音响的响动和停止等等舞蹈综合艺术手段,构成一种由诸多形式统一结合而产生“张力”——“和谐”的“倾向性”运动关系,从而产生一种虚幻的“力”,成为舞蹈编导意念、情感和意识流动的视觉体现。文章从艺术活动主体与客体之间两个层面,进行考察,论证了舞蹈艺术语言“诗性”的力,是观众与舞蹈作品实现“对话”的最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5.
舞蹈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舞蹈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的提高和深化。舞蹈是情感的“极致”,而情感的“极致”需要舞蹈表演。舞蹈与舞蹈形象塑造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重视舞蹈形象的塑造,提高舞者的表演水平和艺术鉴赏力,舞蹈本身才有意义,其生命力才会更强。  相似文献   

6.
舞蹈是最能表现人们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强调了生命情调.作为人之本性的情感是舞蹈的灵魂,是舞蹈发展的原动力,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中的爬滚训练是以舞者为核心,激发舞者内心的呼唤;让躯体伴随着音乐在地板上自由翱翔,形成独特的个性魅力;让思绪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表达特有的动感和最内在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舞蹈发展到今天,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它是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而且还体现于舞蹈也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通过自身参与、自然发挥获得对身体、生活最直接的益处。因此,我们应该引导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把握大众的内心需求,满足观众对舞蹈艺术的需求,并以此去开发一个更好的舞蹈艺术前景。  相似文献   

8.
黄梅戏不仅唱腔婉转、清新、韵味十足,舞蹈也极其优美。在每一部经典黄梅戏剧中,舞蹈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可以表达出唱腔或其他艺术所无法表达的内涵,舞姿和舞蹈韵味的美为黄梅戏表演增加了魅力,让观众在欣赏黄梅戏唱腔的同时,得以欣赏优美的戏曲舞蹈身段。采用比较研究和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对部分经典剧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了黄梅戏舞蹈动作的来源与形成、黄梅戏舞蹈语言的程式生成以及舞蹈的舞姿和谐之美、韵味生活之美和内涵丰富之美。  相似文献   

9.
舞以宣情     
舞蹈虽然是动作的艺术,但动作的逻辑最终取决于情感的逻辑。情感的本质决定动态特征。所以舞蹈是人类情感的符号,灵魂的符号,唯其如此情感是舞蹈的本质因素,舞蹈创作意向是情感的意向。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话剧、戏曲、歌舞剧、音乐剧等艺术形式中的表演已逐渐步入系统化、规范化和程式化的发展轨道,对于声乐这门情感艺术来说,在演唱者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过程中,"演"与"唱"也不可偏废一方.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或演员,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发声技巧,而且还要具备生动地表达作品思想内涵的形体手段,甚至在诠释有些声乐作品时还要如舞蹈演员般呈现出优雅流畅的身段,协调优美的手势以及反映角色精神风貌的多变眼神等艺术造型即肢体表演.得体优雅的表演姿态与优美动听的歌声相得益彰,才算真正完成一部精美的声乐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11.
从古至今,不同的舞蹈音乐,会带来不同的舞蹈表演效果。舞蹈音乐的旋律越鲜明、形象、准确,舞蹈编导的才华和舞蹈演员的表演才能,才越能最有效、最准确地表现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讲,形象化的舞蹈音乐可以启发编导的想象力,可以帮助编导创作出最准确的舞蹈语汇,所以说音乐为舞蹈之灵魂。  相似文献   

12.
交流是人类传达感情和思想的一种方式,也是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的基本功能之一.交流使表现成为一种需要和可能,也正是舞蹈表现性的发展促使现代舞突破芭蕾的局限而得以问世.出于张扬个性需要的现代舞内容丰富,风格和表现形式多元化.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要把握好现代舞的表现性,就必须具备成熟的内心和实施力量的技巧,即拥有较强的感知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文化的含蓄、内敛与外放、扩张等差异 ,在中西舞蹈中体现为动作的内收与外放、示意与示形、丰富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表情、和谐与冲突等不同特点。中国古典舞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具有诗的气质和形神统一、文质并重的美学特征 ,其舞蹈动作在内在“心动”中体现多元和谐 ,呈内聚性形态 ,示意性强 ,上肢动作语汇丰富 ;以芭蕾为代表的西方舞蹈则以动作的外在“形动”为主 ,以下肢动作为主体语汇 ,动作呈放射性形态 ,更具程式化和形式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很多,但通过舞蹈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一、在基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舞蹈的基础训练对于任何舞蹈教育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中等师范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基本训练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基础训练使学生身体自然素质与舞蹈专业素质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小,使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的力量,柔韧性和动作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等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在舞蹈教学的初级阶段,基础训练是很枯燥的,必要的手法是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即在基础训练中让学生感到一投足、一举手就是美,就有音乐,就有思想,就有灵魂,要让学生认识到再简单、再单一的动作里也有美,也有艺术。如学生在学习擦地组合训练中,要让学生感到这是在表现一种美,必须用心去感悟,让学生想象在空间运动时所能表现的美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舞蹈是一门动觉艺术 ,是无声的美 ,它是人的生命力的具体体现 ,是人体美的具体反映。舞蹈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个性更加和谐 ,更加完美 ,能够达到一种美的思想境界。舞蹈在塑造大学生的人格美、精神美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舞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浅谈音乐为舞蹈之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至今,不同的舞蹈音乐,会带来不同的舞蹈表演效果。舞蹈音乐的旋律越鲜明、形象、准确,舞蹈编导的才华和舞蹈演员的表演才能,才越能最有效、最准确地表现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讲,形象化的舞蹈音乐可以启发编导的想象力,可以帮助编导创作出最准确的舞蹈语汇,所以说音乐为舞蹈之灵魂。  相似文献   

17.
山西具有丰富的舞蹈文化资源,作为资源宝库中的翼城花鼓具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与形态特征。它以动作表演擅长,以娴熟的表演技巧吸引观众,具有变化鲜明而朴实、自由活泼而热情的表演特征,粗犷大方的舞蹈动作,欢快明朗的舞蹈节奏,热烈激昂的舞蹈情绪,淳厚朴实的表演风格。弹性有力的步伐、灵活自如的腰肢、巧妙多变的打法、风趣机敏的神态使其形成了气势逼人似猛虎、神态逗人像顽猴、灵巧多变姿态美、铿锵有力节奏快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朝鲜族舞蹈是固有朝鲜民族舞蹈在新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合理的继承与发展。其特色,从形态上可归纳为“笔立脚尖”、“斜点脚尖”、“踮脚尖碎步行”、“挺胸仰身”、“用弓身和直身动作造型”等舞蹈动作。从韵律上看,其舞蹈结合了体现静态美的终章型舞姿和体现动作美的解开型舞姿,从而以快迷的启动与停顿,优美的抛物线与形体的力度等变化动作,表达急骤澎湃的内心激情与深刻的情感内涵。象分腿跳跃、燕式腾飞、翘脚尖旋转、并腿空中旋转等技巧动作,更符合现代人借助舞蹈表现情感的方式,具有其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舞蹈艺术的血脉,贯穿着舞蹈艺术的整个过程,没有情感,任何艺术都没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也更没有生命力存在的价值,情感是舞蹈艺术的核心,是舞蹈生命力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舞蹈艺术同样也需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舞蹈质感的构成入手,论述了舞种和舞者的区别主要取决于舞蹈动作的质感,并深入地提出舞蹈质感的提升来源于舞者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说明了对动作质感的了解和把握是舞蹈表演的基础,是舞蹈表演由感性阶段提升到理性阶段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