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衡在东汉可谓是"士"的先知先觉者,他以<庄子>"髑髅"命篇的<髑髅赋>,是汉赋中第一次仿庄子寓言而作的抒情赋,以知命为解脱,体现了张衡对人生的一种理性认识.此后汉魏赋家多有此类作品,<庄子>"髑髅"作为论及生死的文学意象因此在魏晋得以传播,张衡的首开之功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意大多对赋、比、兴"三用"本义的理解,以其最早出处<周礼·春官>为论述起点,逐步反推赋、比、兴的音乐本质,并结合<诗>的来源加以佐证;另外,周代社会音乐以礼为核心的特征决定了赋、比、兴的政教功能.  相似文献   

3.
论文同赋     
苏轼称赞文同"四绝"之二即"楚辞"(赋).本文对文同赋作了综合评析,重点论述了其为民请命的赋,表现与苏轼深情厚谊的<超然台赋>,并对文同咏物的<莲赋>与周敦颐的<爱莲说>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歌剧<图兰多特>是西方人心目中东方古国的文化体现.本文通过对普契尼<图兰多特>的故事内容、背景以及具有东方情调的江苏民歌<茉莉花>音乐素材的应用来分析经典歌剧<图兰多特>对东西方音乐文化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体现国际文化相互交融,跨越民族的审美改变着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5.
林联桂主要生活在乾隆后期及嘉庆、道光年间,这正是清代律赋创作活跃、作品繁富的时期.林联桂十分关注、重视当时的馆阁赋创作,其著作<见星庐赋话>实质上即是一部馆阁赋话.在这部著作中,林联桂以具体作品为例,以"生新"、"见巧"为旨归,评论了嘉庆时期馆阁律赋的艺术成就,探析了诸如赋题、赋韵、对偶、拟古等作赋技巧,既保存了较多馆阁律赋作品和作赋史料,更体现了时人评时赋的"当代性"赋论特点.<见星庐赋话>兼具清代赋论与律赋文献的双重价值,在历代赋话中别具特色,值得研究古代文学尤其是研究清代赋史者注意.  相似文献   

6.
诗词等韵文的翻译不但要追求译文的"意美",而且应尽量再现原作的"音美".赋是一种特珠的文学体裁,赋虽非文非韵,其写作手法却更多体现了诗歌等韵文的表达风格.<秋声赋>是一篇极富艺术美感的赋文,其艺术美不仅表现于内容和思想更表现于语言的美感.其中,音韵美则是其语言美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秋声赋>译者Giles凭借深厚的中英文菌底以及高超的双语转换能力在<秋声赋>英译本中完美再现了原文的"音芙".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它同样适用于<红楼梦>.曹雪芹以其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在<红楼梦>中营造了一种博大、深沉而多层次的意境.<红楼梦>主要通过整体艺术构思、人物诗作、自然环境等来创造意境.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所载两晋名士清谈,既谈玄理,也谈辞赋.谈赋的形式有赋家自评、作者与读者间的论辩.还有读赋会式的研讨;赋谈内容包括赋的思想艺术、人物品藻、模拟与创新及言意之辨等命题.两晋士人赋谈关注"当代"赋的创作,影响了社会重赋风气的形成,促进了赋的创作和传播;同时,因其充满玄理意蕴,注重赋篇的整体风貌.给读者留有充分的接受空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9.
两汉大赋为辞赋之主流,而魏晋六朝的俳谐赋为其支流,历来不受文学批评家的重视.大赋惊彩绝艳,旨在讽谏;幽默之赋则文体多变,自嘲嘲人,为抒情之利器.认识幽默赋的创作,应先了解"滑稽"的三层含义,以明其精神源流,由中深入明嘹滑稽幽默之赋具备的俳优语言的特点,以及指桑骂槐,不受道德和传统规范的创作形态.本文将此类赋依照其讽刺对象,分为三类,一为幽默自嘲之赋,以东方朔<答客难>、扬雄<逐贫赋>、左思<白发赋>为例,探讨其特色;二为诙谐讽刺之赋,以王褒<僮约>、鲁褒<钱神论>为中心,分析其风格;三则为纯粹游戏之作,通过对魏晋以降大量的诙谐杂戏之作,如袁淑的<鸡九锡文>类作品的考述,申述其精神.进而对其历史背景、文学技巧展开论述,又在说明俳谐赋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考察吴藻的文学创作,明显可以辨析出<红楼梦>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表层的,如作品结构、语言、意象等,与艺术形式相关;有的是间接的深层的,如自传意识、女性意识、爱情意识等,与作品思想内涵关系密切.吴藻与<红楼梦>文学世界有相似的人生图景,这在<红楼梦>与她的文学创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