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的俳人,他的俳句代表作"古池句"广为人知。本文从芭蕉深厚的汉学造诣、文学创新精神、引禅入俳等方面,更深层次地理解芭蕉"古池句"的创新对蕉风俳谐形成的划时期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文学史上"风雅"一般指全体艺术,而贯穿在松尾芭蕉艺术之道的"风雅"为俳谐之意.松尾芭蕉把乾坤之变视为风雅之因,在天地自然变化之中一味追求新的俳风,直逼以"诚"为本的风雅之道.当时松尾芭蕉接受中国文化时的审美心理的调整过程,以及创造新质的选择机制,从他的旅行记中得到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通过论述松尾芭蕉"蕉风俳谐"的形成与发展,对日本独有的诗歌形式俳谐的核心理念"风雅之诚"、"不易流行"、"轻灵"的特质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松尾芭蕉所创立的"蕉风俳谐"将俳谐提升至纯文学的高度,树立了日本诗歌精神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日本俳句在宽文至元禄年间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而这种发展,总是和这一时期的俳坛大师松尾芭蕉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芭蕉在前人俳论基础上,潜心钻研,大胆创新,为俳句振兴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后人尊为“俳圣”。本文分析了芭蕉在振兴作句的过程中禅宗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的"生活之艺术"思想中内存着对日本文化的长期体验和深刻认识。日本的"生活之艺术",构成了这一思想形成的感性土壤和现实印证,成为他反观中国文化,思考中国文化和改造人的精神的参照和借镜,为他倡导"生活之艺术"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6.
日本俳句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唐诗、宋词、元曲的印痕,俳圣松尾芭蕉的作品更是极为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诗歌文化对俳句创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思想性、表达风格和意境营造三个方面谈谈松尾芭蕉俳句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并通过比较东西方在上述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认识中日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维、孟浩然都以田园山水诗擅场,世称王孟。文学史家往往将王孟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称做盛唐田园山水诗派。因此就给人造成一个错觉:以为他们都是隐居田园徜徉山水的诗人。这却是极大的误解。其实,王维、孟浩然都不是真正的隐士,都没有象陶渊明那样归园田隐居,而其生活道路、思想状况都有极大的不同:王维是由仕到隐,由积极到消极,最后退居别墅的;孟浩然始终想离开家园,登上仕途,终其一生,而未能如愿,然他的处世态度却始终是比较积极的。王维尽管在仕途上坎坎坷坷,未能青云直上,然他的官阶毕竟是由九品一级一级升到四品的。虽不能说向黑暗腐朽势力投靠,然而于李林甫、杨国忠等执政时  相似文献   

8.
所谓休闲,就是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体验状态,自由、自在、自得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就道家的休闲传统思想资源考察,老子的"自然无为",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均表达了休闲的理想与境界。这些休闲智慧也深深地融入于松尾芭蕉俳句创作之中,由于作者始终如一地坚持"随顺造化""物我一如"的超凡之心和休闲意识,为"蕉风"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维诗佛辩     
在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历史上 ,王维以“诗佛”著称。认为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尽管王维以禅入诗 ,开拓了山水田园诗的表现领域 ,打造出山水田园诗空明净逸的境界 ,但王维一生不离官场 ,执着现实 ;又由于王维人格上的矛盾 (即在自我理想与龌龊的现实之间动摇、徘徊 ) ,造成王维诗歌思想上的不纯粹、艺术上的不混成。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重人事轻学问的观念是形成王维人格上矛盾的重要原因 ;而王维崇高地位的形成 ,又与中国哲学的贫困导致的对哲学的渴求的人文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松尾芭蕉,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俳句诗人,由于受为推动中日两国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鉴真大师精神的鼓舞及天平时期日本朝野对鉴真大师的崇敬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其热爱友好和自然的鉴真观,这对后世日本能够和中国友好相处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文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在赏析松尾芭蕉描写鉴真大师的俳句的基础上,对他的鉴真观以及这一观点形成的思想根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指出中日两国人民只有世世代代友好相处,才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的王维,其诗作代表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同时指出王维善于选取素雅的物象,组合显现出整体的和谐美,物象的取舍和组合,又内隐着诗人性格和情趣的内在驱动.王维一生都受到禅佛思想的熏陶,这一宗教意识对王维的诗歌艺术,特别是在物象处理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继承了前人的田园诗风格,还融入了释道观,他以一个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把绘画构图中的色彩、动静等引入诗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丰富了中国的山水田园诗类型。其山水田园诗给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唐代诗坛的大家。他的诗,律诗与少陵分席而坐,古诗与太白并驾齐驱,五言诗则为有唐一代宗匠冠冕。特别在山水田园诗方面,他是继田园诗人陶渊明和山水诗人谢灵运之后,我国诗歌史上兼写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本文不拟对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进行全面评价,仅就王诗中的绘画美与音乐美问题作一些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派中,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是最高成就的代表,堪称三座高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其思想渊源和时代发展的深入论述,梳理出陶、谢、王三家诗歌的发展脉络。从文学和文化学相结合的高度,揭示山水田园诗人傲立于世俗之外的独立人格和心态,挖掘归纳出山水田园诗所特有的一种山水品格——闲雅之风、恬寂之境、空灵之美。山水品格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山水田园文学的高度成熟。  相似文献   

15.
不易流行论     
日本俳谐诗人松尾芭蕉所提倡的俳谐理念"不易流行",实际上是在讲求俳谐的风体.松尾芭蕉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献,理所当然会受到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如庄子、易学、儒教、宋学等等思想的影响.该文认为"不易"与"流行"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存在.通过宇宙构造、人体姿态以及阴阳二气等观念来阐释松尾芭蕉俳谐理念的精神实质,强调"不易"与"流行"是松尾芭蕉俳谐创作的特征与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6.
李亮伟先生对于王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在不断推出有关的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如今又隆重推出了他的集中成果——《涵泳大雅——王维与中国文化》,该书总共34万字,已经于2003年10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这是他十年磨一剑的学术精品,也可以说是国内王维研究领域的重大创获。该书作者以其大雅者的文化心态,就王维作出了综观全局的文化涵泳。全书共分为三编,第一编“王维大雅人格篇”,从王维性情之美与大雅人格、王维的资质禀赋与文艺才情、王维的隐逸与山水田园诗创作、王维的山水审美情致、王维的善政理想、从政经历与人格…  相似文献   

17.
王维生于盛唐时期。在那名家辈出,群星灿烂,诗歌创作空前繁荣的时代,他与孟浩然等人以田园山水为其大量歌咏的题材而共同耕耘于当时的诗歌原野上,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王孟山水诗派。在这个流派中,他的创作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王维很早就开始了山水诗的写作。十九岁就写出了象《桃源行》那样成功的篇什。然而,其大量出色诗篇却产生于他后期的隐逸生活。这些诗篇同王维其它方面的诗歌一样,由于前后期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陈成文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65-66,83
阮大铖的文学作品以诗歌和戏曲为主,本文依托其山水诗歌和传奇四种中对佛老思想的反映,从晚明禅悦之风的盛行、独特的家学环境、山水题材的选择、明传奇的程式化、与高僧交游唱和等角度,探究佛老思想对阮大铖文学作品产生的深远影响。佛老思想特别是禅宗的"清净"、"隐逸"思想为处于困境中的士大夫提供了平衡心理、调节精神的以退为进的处世方式。阮大铖处于极为特殊的明末党争时期,其诗歌以陶渊明、王维为宗祖,独特的家学环境和与高僧的交游唱和活动,使他转向了诗酒风流、享受人生的老庄处世哲学。正是他对山水诗的独特感悟和老庄处世哲学的影响,使他的文学作品染上了浓重的佛老思想印迹。  相似文献   

19.
禅在日本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禅的审美标准启发和影响了日本俳句。俳句是日本人崇尚自然,以景寓情的物化形式,也是日本人对自然的"悟化"表述,俳人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感悟,与禅宗的"顿悟",追求个体的觉悟,自然人生一体化的风格有很深的姻缘关系。本文通过考察日本俳坛主要俳人与禅宗的关系以及俳句中的禅味等分析禅宗给俳坛带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佛教禅宗在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本文从作品构思、描写手法和艺术表现三方面探讨了禅宗对素有“诗佛”之称的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表现之影响 :王维在作品构思上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动静结合的描写 ,表达的自然、凝炼、含蓄之中无不渗透着禅宗的气息 ,其间也写出了王维徜徉于宁静、优美的山水田园之间洋溢于心中的纯净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