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法律风险。人力资源的风险在企业众多风险中居于重要地位,如何防范法律风险,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使企业更好地面对外部竞争,提高自身实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鉴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法律风险主要存在于企业规章制定和员工招聘、劳动合同签订等具体环节,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人力资源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邢焕波 《经营管理者》2011,(10):174+173
备受企业和劳动者瞩目的《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执行已有三年,这部法律的出台,对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思路,预示着劳动用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化时代的到来。在新的法律模式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创新完善、重建、细化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是能否有效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降低劳动用工风险和用工成本的一项重要的前提保证。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进而对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绩效考核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完善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的措施,对于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底笑玉 《管理与财富》2008,(12):91-91,95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战略地位,但其中存在许多风险。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复杂,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随之增加。本文分析了招聘、培训、绩效考核方面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控制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法律风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挑战,这里分别从规章制度、招聘员工、合同管理、接受劳务派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专项培训、经济性裁员、竞业限制与保密条款等方面,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法律风险,这对于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局限性,本文将BP网络引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的研究之中.首先从BP网络本身的特点和我国企业薄弱的基础管理水平两个方面,阐述了将BP网络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研究的可行性;然后依据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内涵的界定、国内外专家的实证研究结果和意见等,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BP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测试;最后将其运用到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之中,指出其在判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状况、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主要来源、提出企业规避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对策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存在多种法律风险,企业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的管理者需在熟悉《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本文从员工的招聘、试用期、入职到离职,紧紧围绕《劳动合同法》,构建和谐稳定企业,规避因劳动合同的管理不善而带来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8.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缺乏科学的薪酬激励模式等都是急需解决的。基于此,分析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总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效措施从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确立员工与企业目标的统一性、文化配合管理和完善激励机制方面进行探讨。文章对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效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外包是满足物探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一种方式。物探企业需要进行人力资源外包以精简人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人力资源外包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环境适应性、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及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1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管理不清晰、目标不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快速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缺乏沟通与协作性,缺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无章可循。制订和有效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建立多维交叉体系的管理工作机制,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高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素质,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的价值分配研究——基于中间产品定价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义飞  李仕明 《管理学报》2004,1(3):260-263
通过建立价格决策的静动态博弈模型,简化各企业的成本函数和市场需求函数等假设条件,对独立企业、且不存在统一"权威"的供应链的中间产品的价格确定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了不同企业分别拥有中间产品价格和产量决定权,即不同的博弈权力的分配,如何影响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利润分配,从而得出了谁具有价格决定权,谁将获得更大的利润,企业独立的定价权力使得供应链整体利润不能达到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李让辉  胡斌 《管理学报》2005,2(Z1):35-38
定性模拟是以非数字化的手段处理信息输入、建模行为分析和结果输出等模拟环节,通过定性建模推导系统的定性行为描述.为了使定性模拟技术在管理领域得到广泛推广,针对公司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根据定性模拟理论,在一般激励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定性关系条件下的经营者激励过程的综合模型,并运用QSIM算法来模拟经营者激励过程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运用EBO模型计算了不同企业不同年份终端隐含价值的基础上,对影响终端隐含价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预测期盈利能力、行业市场占有率、负债/资产比率、固定成本结构对终端隐含价值有显著正的影响,证明了代理理论适合我国国情,企业负债有利于企业盈利的长期可持续性;而企业规模、投资规模对终端隐含价值有显著负的影响,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井润田  左齐 《中国管理科学》2002,10(Z1):383-386
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是各类组织提高其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论述了国内外人力资源信息化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具体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人力资源信息化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论文在最后提出了若干发展的策略与建议,这些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工作的成功实施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阐述了突变现象的研究,探讨了突变的形式和突变点寻找所涉及的问题。通过对影响企业组织规模因素的讨论,给出了非线性企业组织规模的一般函数。探讨了非线性单主元企业组织规模函数的近似问题。结合例子,应用突变理论,就其折叠型、尖点型的突变判定进行了研究,并就突变点寻找的方法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企业竞争活动反应特性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竞争活动特性的实证分析论证了竞争反应数量及竞争反应迟延与各竞争特性、企业性质以及部分行业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一项竞争活动影响竞争者的数量以及该活动对于竞争者的战略重要性与竞争反应数量和速度呈正相关关系;战略活动和高竞争执行条件与竞争反应数量和速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反,战术活动和低竞争执行条件却与竞争反应数量和速度呈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对于竞争活动的反应无论从速度和数量上都低于私有企业。  相似文献   

17.
一类企业组织竞争中的复杂性表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企业组织在周期态的表现,提出复杂性表现评价概念.通过一个双寡头产量竞争演化模型的分析,用数值仿真展示了决策参数的大小和初始条件的不同取值对博弈收敛到Nash 均衡快慢的影响.以累计利润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取值方法对该模型的在周期态、混沌态的表现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参与者的最优战略组合位于 Nash 均衡点的稳定域内;累计利润对在 Nash 均衡产量的某邻域内的初始产量、对在 Nash 均衡稳定域的较大范围内的决策参数的取值是不敏感的;决策参数对初始产量收敛速度的影响及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问题是形成3维仿真图中坐标轴两侧不平坦区域的主要机制;Nash 均衡产量的实际稳定区域可能比一般意义上的稳定区域要小。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结构的评价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企业的技术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价,不但可以促进企业各种技术因素(技术装备、人力、信息、组织)的协调发展,而且也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指明了途径.本文在探讨企业技术结构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广西工业企业技术结构状况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管理科学部2008年度基金项目绩效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振  刘作仪 《管理学报》2009,6(2):165-169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对277个资助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管理科学部资助项目完成质量持续提高,青年科研工作者在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另外,在对不同类型项目、不同学科项目和不同依托单位项目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的不足,结合管理科学部近年来项目受理与资助中的新变化,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领导职务“长任”或“终任”,无论怎样衡量都是弊多利少实行领导职务任期制要避免出现新的“领导职务终任制”要实行三种互依互补的任期制模式,即任中淘汰制、任期限届制、到龄退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