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尔丰虽然镇压了川南会党和四川保路运动 ,此乃他一生中的污点 ,但他在川边藏区实行改土归流及各项措施 ,促进了川边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巩固了西南国防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特别是他怀有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 ,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斗争 ,这些都是应予肯定的。此外 ,赵尔丰也并非嗜杀之徒。权衡赵尔丰的历史功过 ,应该说他是功大于过的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的导火线是湘、鄂、粤、川四省保路运动。在这场震撼全国的保路运动中,四川的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烈,发展也最迅速。1911年8月初,比武昌起义早两个月,荣县首先爆发起义,随即于9月25日改旗易帜,宣布独立。可是,四川不仅没有成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①,反而在所有独立各省中名列末位。对于辛亥革命中四川独立迟缓的原因,历来众各一说,颇有分歧。张治祥、朱之洪认为是“赵尔丰一人为之横梗,蜀人士为其拑制,不克布展”。郭孝成说:“四川因路事致全省人民摇动起义,各团体性质又极复杂,加以未能在省城发难,故发难早而收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四、云南陆军讲武堂与云南辛亥革命云南辛亥革命 ,是由滇西腾越起义、昆明“重九”起义、滇南临安起义所组成。这三次武装起义 ,特别是昆明“重九”起义 ,讲武堂革命师生是主要策划组织者 ,是起义过程中的直接领导指挥者和积极参加者 ,革命成功后 ,讲武堂师生又是新政权的积极建设者和组织者。⒈讲武堂师生是起义的积极策划组织者1911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汹涌澎湃 ,清王朝处于大厦将倾 ,风雨飘摇之中。毗邻云南的四川 ,保路运动正轰轰烈烈。接着 ,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 ,风声所播 ,“滇中军界跃然欲试。”[98]云南…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它推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11年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很快发展为各地同志军的反清武装起义,起义迅速发展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巴山蜀水的革命浪潮汇入到了全国辛亥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成为全国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辛亥革命,我们不能、也不会忘记吴玉章同志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吴玉章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为了民族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他始终置身在时代的最前列。他的一生,是“一部活的中国革命史的缩影”。为纪念辛  相似文献   

5.
中国同盟会四川特派员吴玉章(永珊),于辛亥保路风潮中由日本衔命回川。他沿途联络同志,发动群众,与四川党人一道,成功地将保路运动转变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他作为新成立的蜀军政府代表赶赴南京参加工作,同时向同盟会本部复命。《四川光复始末记》即系他至南京后关于四川辛亥革命情况的报告,于1912年1月28日、29日,2月4日、5日分四次连载于上海《民生报》,刊发时没有署名。四川辛亥革命曾掀起了重重怒涛大波,头绪纷繁,起伏多端。在辛亥七·一五前,是以成都为中心舞台的保路风潮,蒲殿俊等立宪党人是活跃于前台的风云人物;成都血案后,一转而为血火交激的反清武装斗争,并形成了以荣县为根据地的成都东南战场。吴玉章、龙鸣  相似文献   

6.
1911年9月25日(辛亥年农历八月初四),荣县宣布独立,是四川近代史乃至中国现代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荣县独立比武昌早半个月,是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县级革命政权,成为成都东南民军反清斗争的中心,并坚持到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它为四川保路同志军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为什么会发生荣县首义呢?  相似文献   

7.
由四川省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成都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社科联和四川省历史学会等 1 7个单位、团体联合举办的“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纪念辛亥革命和四川保路运动 90周年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9月下旬在四川金堂县召开。来自四川省各高等院  相似文献   

8.
詹天佑与清末民办川汉铁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中 ,不仅开创了中国独立造路的奇迹 ,建成了震惊世界的京张铁路 ,而且率先支持在 2 0世纪初兴起的民办铁路事业 ,并亲自主持艰险异常的民办川汉铁路。当清廷在1911年 5月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后 ,他勇敢地支持保路运动 ,进而支持辛亥革命。这是他对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又一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1911年11月的一天,开县赵家场沈家湾一青年从房前浦里河里发现几块“水电报”——一种写有文字、涂了桐油的小木牌顺流漂下,他捞起看后惊喜地获悉:敲响封建王朝丧钟的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四川保路爱国运动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0.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四川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导火钱,在四川保路同志军起义的烈焰中建立的荣县军政府是全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县级革命政权,因而荣县军政府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关于荣县独立的时间却有多种记载,兹将主要的几种说法摘录如下: 一、9月25日独立说,为吴玉章所提出。据吴老《辛亥革命》载:“9月25日(八月初四),我(吴玉章——引者注)和王天杰等在城内召集各界开会,由我发表演说,宣布荣县独立,……于是在一致欢呼声中建立了荣县的革命政权。从此东路军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由四川有关单位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于八月八日至十二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北京、上海等五省市和四川的研究辛亥革命史的学者、爱好者及档案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共收到论文、资料六十五篇。与会者遵循党的三中全会和六中全会精神,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孙中山的伟大历史贡献、四川立宪派在保路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会党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四川保路运动的经济原因和若干历史人物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表明,四川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和长足的进步,并初步形成了一支研究队伍。现将这次会议讨论中争鸣的一些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作为内阁总理大臣与弼德院总裁,奕劻是开启与终结辛亥政局的重要人物。辛亥年他受命组织责任内阁,因其"皇族内阁"的性质,遭到各方政治势力的批评与攻击。因为签署铁路干线国有令,引发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后,他力保袁世凯复出收拾局面,政局因此而渐趋平稳。在清王朝无法挽救的情况下,他帮助袁世凯推动隆裕太后交出政权,以清帝逊位的和平方式,换取优待清室条件及南北重新统一的局面。事实证明,辛亥政局的走向,与奕劻有意无意的推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南保路运动中一份专门刊物《湘路新志》的系统研究 ,对湖南保路运动的全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同时分析了湖南保路运动中的劝股筹款活动 ,最后比较了湖南保路运动和四川保路运动在领导集团和人民的动员程度两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肯定了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四川保路运动被誉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而彪炳史册。这一伟大的革命运动中,四川人民站在运动的前列英勇搏斗,其中也包括康藏地区藏族人民的积极响应。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随着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无孔不入地渗透,西方殖民主义者纷纷派人进入康藏地区,以传教、办学、游历、考察、经商等各种名义,在藏区进行经济、文  相似文献   

15.
成锐航 《理论界》2008,4(4):113-115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针对商办铁路出现的一系列弊端,决定改弦更张,实行“铁路国有”政策。这是一项基本正确的政策,但由于清政府措施不当,各省借此机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以维护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由于人们情绪高涨,将与铁路国有连为一体的铁路外债也席卷进来,一并反对,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反正前后》更像是一篇政治性的时代读物而不是回忆录 ,书中作者对辛亥革命那一段历史的看法有其独特的价值。如认为四川保路运动是鸡公车时代的革命 ,有盲目破坏的一面 ;当时成都的新式教育是不堪记叙的 ;铁路国有政策是激起保路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租股问题是保路运动的核心问题和同志军起义的根本原因 ,等等  相似文献   

17.
李竞恒 《天府新论》2014,(5):142-147
在辛亥革命和民初之时,尤其是帝制复辟发生之前,古代汉族的文化传统被视为“国粹”,得到整个主流话语的赞颂。在辛亥革命前后,要求自由与宪政的呼吁被视为与重建汉族古典传统并行不悖的事实。反映在作为一种身体符号延伸的服装观念上,重新恢复古代“汉衣冠”的运动与建立自由宪政的实践交织在一起。但随着民初帝制事件的发生,古代传统与宪政实践开始分离,包括了“汉衣冠”在内的所有传统符号,都被视为建设现代政体的负面遗产,重建“汉衣冠”的自发运动最终随着新文化批判的出现而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8.
出生于马来亚的黄景棠是清末广东绅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积极参与地方政治,对办学、办报、慈善事业以及组织商人团体等事项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在1906年粤路公司的创办和1911年广东的保路运动中,黄景棠都是关键人物.黄景棠的活动,既反映出当日广东商界、乃至中国商界进步的一面,也反映出这个群体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从庚子事变到辛亥革命以前,清王朝在其最后11年中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史称“清末新政”。虽然“新政”改革最终由于辛亥革命而中断,但从法律发展史角度来看却引发了中国传统法制的深刻变革,“在思想和体制方面,把长期形成的典范(范式)变为不同质的外来典范”。清末新政  相似文献   

20.
光绪三十二年(1906)7月,赵尔丰被任命为川滇边务大臣,从此开始了他的经边生涯。在经边过程中,赵尔丰顺应全国废科举、办学校、“广兴育才”①的历史潮流,以兴学为先,取得了不少成绩,对安边御外起了_定的作用。研究川边兴学的历史及赵尔丰的教育思想,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项有意义的课题。一、川边兴学五年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