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云燕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9):76-77,119
以跨界演唱这一声乐艺术领域出现的新型演唱形式为视角,把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对两者在技术、风格、审美等方面的相互借鉴与融合进行了研究,认为两种唱法在呼吸技巧上都要求深呼吸,强调声音要来自深沉饱满的气息;在共鸣技术上,民族唱法借鉴了美声唱法中混合共鸣的技巧,依照作品的需要适当使用整体共鸣法;在咬字吐词技巧上,把西洋的发声方法和中国传统的咬字行腔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达到字声结合、字正腔圆的演唱要求。在演唱风格上,融合了美声唱法注重声音技巧、内在含蓄和民族唱法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特点。在审美上,两种唱法朝着文化多元、艺术多元、演唱方式方法多元的欣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共声乐选修课主要讲授声乐的基本理论和演唱方法,采用分层次教学、分声部训练、分唱法辅导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演唱方法及其特点简介。各种唱法都要首先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而科学发声方法最重要的基础训练是呼吸练习。  相似文献   

3.
"美声唱法"在大众的心理上普遍是与我国的"民族唱法"相对而言的。其特点是:歌唱要求的气息是深的、有弹性的、可自由控制的长的呼吸;声音位置要高,并且非常注重整体共鸣;语言上特别讲究要打开腔体把字咬到腔体里、唱在气上。用这种方法演唱,声音既得到统一又有柔和的色彩,它目前已被世界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也成为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然而,我们时常看到这种现象:一部分声乐老师和学生一味地追求"美声",不管是唱外国(主要是意大利、法、德)歌曲,还是中国歌曲,对声音过分注重,生怕美声味不够,唱的中国歌曲却让人听不出"中国味",这就陷入了美声教与学的误区。鉴与此,笔者尝试对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提出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求同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歌坛已经形成了美声、民族、流行三种唱法鼎立的局面。意大利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系统的声乐理论对中国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因对美声唱法的尊崇,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吸收美声唱法的成份较多,在演唱上逐渐淡化了应有的中国特色。因此,在借鉴美声唱法长处的同时,应该求同存异,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的声乐教学、演唱的发展,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两者之间的界限在人们大脑中越来越模糊。笔者主要从气息运用、共鸣腔体、语言发音特点三个方面研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以期对声乐教学、演唱有所启迪,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两种不同的唱法。  相似文献   

6.
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本文就我国习惯性划分的三种唱法中的美声、民族两种唱法从产生渊源、发声特点进行阐述 ,并着重就其异同进行比较 ,就我国现今美声化的民族唱法及民族化的美声唱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民族唱法的演唱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歌唱语言也带有明显的民族语言特点,而歌唱语言是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发声,用气、共鸣等技术手段运用的依据。本文针对民歌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咬字要“字正腔圆”,气息的运用要“深、通,活”,以及声音亮,暗的把握等方面的内容与技术处理作了分析与阐述,并提出了学生掌握演唱技巧,形成演唱技能的具体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俗唱法是多种歌唱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形式,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围绕个性特征对通俗唱法呼吸状态、发声位置,以及歌唱的运动状态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发展歌唱者在精神上、技巧上和心理生理上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形成歌唱时发声器官有规律、有调节的稳定性运动;使歌唱者对通俗歌曲的演唱和声音表现由一般演唱状态进入到艺术演唱境界,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对通俗唱法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靠字,作为一种歌唱中咬字正音方法,在声乐教学(尤其是民族声乐)、歌曲处理及演唱中,常常为声乐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所运用到,以解决声乐教学、演唱等实践活动中的具体问题。靠字,实质是靠字腹元音和靠发声共鸣位置。它除了作为一种咬字正音的方法之外,它也是一种获得高位置共鸣、共鸣焦点的有效方法 本文通过对靠字方法的含义、狭义的靠字、广义的靠字。狭义靠字的规则、广义靠字的总趋势、靠字的运用等问题方面的具体阐述、较透彻的谱例分析、元音发音规律分析以及作者在声乐教学、演唱中运用靠字方法的经验体会,阐明了靠字方法对于声乐教学、歌曲处理、演唱以及获得高位置共鸣,找到共鸣焦点等具体内容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体系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并存。这种格局是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后逐步形成的.由于目前声乐界对不同唱法的判定标准不够明确,加之一些同志对民族声乐缺乏全面的了解,所以.许多教师都宣称自己是美声学派,甚至一些本属于民族唱法的教师也认为自己教的是美声唱法。这种状况,不利于弘扬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不利于建立中国的声乐学派。我们有必要对民族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作一个科学的界定。当今世界,各国、各声乐学派林立.这些学派的异同是什么?区别不同派别的依据是什么呢?首先,从发声角度看,各学派的发声…  相似文献   

11.
在声学教学中,声乐教师应"洋为中用",吸取美声唱法的优点,指导民族唱法学生解决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嗓子用得重声音紧、下巴僵、音域窄、气息不流畅等问题,以更好地提高声乐技术教学,让民族声乐艺术进入更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论“舌头”功能性在声乐发声与演唱中的科学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发声器官"舌头"在声乐发声与演唱过程中将扮演两种绝然不同的角色,体现两种不同的功能特性。只有科学巧妙地运用舌头在声乐发声与演唱中的运动方式及其自然运动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其天然的功能属性和积极作用,为声乐发声与演唱服务,使发音、发声纯真自然流畅,美化音色与音质,产生最佳的共鸣效果,并能使声气畅通、音乐流畅,歌声美妙动听。反之即会严重干扰并破坏声乐发声与演唱的正常进行,甚至将会带来多种危害。  相似文献   

13.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分类谈李广达近年来,两年一次的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声乐大奖赛,已由中央电视台举办数届,加之其它多种方式的声乐演出与比赛,推动了声乐事业的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材。然而,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和歌唱家对三种唱法提出了质疑或不...  相似文献   

14.
我们使用的发声训练方法是“假声位置真声唱法”。经过试验,我们认为它有利于民族声乐的发展,于是,我们不仅在教学中采用了它,还提出了建立科研组的申请。在省委和校、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八二年九月成立了“假声位置真声唱法”科研组。 当我们以发展民族声乐为题,求教于赵沨同志时,他讲了下面一段话:“周总理生前说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师声乐教育中的通俗唱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通俗唱法在高师声乐教育中的地位、意义以及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这几个方面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谈民族唱法声音训练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唱法的声音训练 ,应符合民族唱法的声音特点及歌唱中各个环节的整体要求 ,本文在民族唱法训练一般原则的基础上 ,针对目前民族唱法声音训练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己教学及演唱的经验 ,提出一些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美声训练中气息支持,喉头的位置与打开喉咙、面罩共鸣三个主要环节进行深入探讨,从而达到科学、系统地进行美声训练,完善美声唱法的教学。一、气息支持——胸腹呼吸美声唱法的三项原则之一就是“声音靠在气上”,也就是有支持地歌唱。我们在美声唱法教学中大多采用胸腹式呼吸法,这是大家公认的最科学、最适宜的一种呼吸方法。它是从早期单纯胸式呼吸法中演进而来的。单纯的胸式呼吸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吸气浅而缺乏弹性,控制能力差;胸腹式呼吸则能充分发挥横胭膜和腰腹部呼吸肌肉群的力量,使呼吸生理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  相似文献   

18.
成人声乐教学中“混合共鸣”训练管窥方露娜成人院校音乐专业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声乐教学中进行“混合共鸣”训练,是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此谈些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一、“大本噪”,“换声”及“混合声”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进校时发声状态基本是“自然噪...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学的“技”主要是指物性层面上的技巧 ,如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等 ;而“艺”属于理性层次上的属性 ,它涉及到艺术情感、文化素养等因素。声乐教学在技术上应从声乐的呼吸、发声、共鸣以及艺术上歌唱的声情并茂、歌曲演唱与艺术再造等问题入手 ,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声乐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基础理论 ,扩展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 ,以更好地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20.
在声乐学习中,主要应训练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而呼吸、发声、共鸣是最基本的要素。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能有积极、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如何去控制气息,在声带积极闭合挡气情况下,用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发声;如何使发出的声音通过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等共鸣器官的共鸣,使声音得到扩大而悦耳动听,以及呼吸、发声、共鸣三方面如何互相支持、统一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