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许多经济规律,其中有一个起着主导作用的规律,这就是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其它经济规律都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究竟应该怎样表述,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论。本文试图在剖析斯大林定义的基础上,对它作出新的表述。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经济生活中,是否承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客观性质,不仅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对我们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当我们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范畴时,实际上不仅是指它所反映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必然联系;而且也包括:(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之间的必然联系;(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其他经济规律之间的必然联系;(三)社会主义基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初期,随着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问世,大讲了一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后来,一股左倾思潮逐渐泛滥,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讲得就少了,甚至吹毛求疵,横加指责。到了林彪、“四人帮”横行年代,更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斥为福利主义、修正主义,一棍子打入冷宫。粉碎“四人帮”以来,重申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先后开展了按劳分配规律、价值规律的讨论,拨乱反正,效果较好。现在深入到讨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性问题。阐明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它的活动和运用机制,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范畴和规律体系方面占着中心地位。党的经济战略最高目标是在经济过渡到集约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最充分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更合理地运用国家的生产潜力,全力节约各种物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理论对实现这一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斯大林首先提出和论述的。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的实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历史条件出发,需要有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内涵的再认识。一斯大林定义的客观历史条件一九五二年,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统一概括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提了出来。毋庸置疑,这是他的伟大历史功绩。某一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应该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在该社会最基本最集中的表现,只有如此,它才能成为既决定该社会生产实质又决定该社会生产发展方向的基本经济规律。某一社会生产目的主要是由该社会生产关系决定,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主要由该社会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斯大林第一次提出的.其实,在斯大林提出这个规律的九十多年以前,马克思所揭示的公有制经济条件下的首要经济规律已经包含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所必需具有的主要因素,因此,准确地弄清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或称社会主义的首要经济规律)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对于加速国民经济的调整,促进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基本经济规律,已广为人们接受的是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中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斯大林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念和内容,表述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从这里我们看到,基本经济规律从内容讲是社会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统一。斯大林在表述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时,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的。但是,只要我们追问一下基本经济规律的“基本性”究竟是什么?那么,对于这一与特定社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从五十年代中期至今,几起几伏,在诸多方面进行了较充分的探讨。这些讨论只是着眼于质的分析和范畴的探讨,还没有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进行数量上的进一步的研究。而没有后一方面的研究,就难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作用、及其作用的实现程度。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量化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9.
效率、公平、增长的运动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这一规律作为近代社会经济规律,它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有的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应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运作  相似文献   

10.
要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许多规律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规律,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和发展方向,起着制约其他经济规律的作用。因此,这个规律应该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长期来对于这个规律,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解决。这里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存在的客观性、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全面认识和掌握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三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逻辑内涵、解释与预测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比较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概括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描述的逻辑推演,发现两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来分析社会形态本质特征的。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概括比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特征描述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指导性;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对当今的所有制和收入分配改革仍然具有很强的解释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2.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社会制度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不是资源配置的手段。我国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是党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绝不能实行主体私有化。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左”的理论和实践的拨乱反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论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但必须将其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存在为既定前提的。邓小平的“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标准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相联系,它不是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而是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 :自觉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矛盾 ,充满辩证性 ;从实践中总结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富于实践精神 ;受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斗争的影响和时代命题的局限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并不始终相符 ,正确与错误交织并存 ,表现出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总看法,包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矛盾和任务、发展阶段、动力、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发展战略、民主政治和法治、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的认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既坚持、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又教条式照搬乃至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其特点是:正确与错误交织;思想始终动摇不定;现实性与空想性交错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等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及其本质、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类文明进步潮流等五个相一致 ,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方向。同时 ,从理论建设、道德体系、道德教育、道德水准、道德舆论、道德氛围诸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环节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1)是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后,在关键时刻,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升华;(2)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4)将会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得到新拓展.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做出了经典的概括。文章主要从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思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超越、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及重要的作用四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他的人本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马克思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是带有支持无产阶级解放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政治经济学,这首先从它的核心或基石——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上表现出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解决的一系列主要理论难题,它们同时贯串着科学原则和正义原则:解决剩余价值的存在与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表明资本主义的表面平等实质上不平等;解决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率规律之间的矛盾,揭穿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假象;揭穿利润、利息、地租等独立产生的假象,证明它们都是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总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旨在不仅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而且给予受剥削的工人阶级以社会正义。《资本论》中的科学观点和正义原则的基本思想不仅仅适用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而是适用于全人类获得解放、走向自由幸福的整个时代。全面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这种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公法私法的划分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现代法秩序的基础,我国应当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社会主义社会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实际,依据现行宪法的精神,承认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公法与私法在适用领域、本质、法律本位、精神及其法律关系的内容上具有很大的差异,区别公法与私法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