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简·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范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学是女作家写女性而又具有女性意识的文学。《简·爱》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部女性文学的范本,是女作家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女性整体命运的关怀,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首先,它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控诉了男性中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其次,它塑造了追求自立平等,维护女性尊严的新型女性的形象,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抗争。最后,它把两性之爱升华为两性的心灵契合和精神交融,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对两性平等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女书是世界上惟一的女性文字,是女性身份建构的途径之一。作为女性意识高度发展的产物,女书的出现标志着女性身份建构的开始。在女书作品中,女性试图通过强化女性身份、颂扬姊妹情谊、再现女性生活、重塑女性形象等方式来实现身份认同,建构女性集体身份。在后现代社会,身份蕴藏了权力,人人都参与互相界定的游戏。因此,女性必须接纳一个“有意义的他者”,获得男性的认同,才能最终实现男女之间的平等以及相互承认。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小说从女性生命本体出发审视女性自身的弱点,侧重从深层剖析女性在传统意识熏染下变异的灵魂,从而试图解析造成女性悲苦命运的内因,探求阻碍女性自我发展的因素。这种带有强烈的女性本体意识的创作深化了五四时期女性文学觉醒的内审意识,对以后女性文学探索女性自身发展道路有着不可忽略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4.
蒋庆所谓的《只有儒家能安顿现代女性》一文引发舆论哗然。文章从女性主义立场与视角出发,在对儒家女性观及儒家对女性的规约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儒家女性观是限制与束缚女性的伦理思想,是男权社会以牺牲女性利益而满足男性家庭利益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儒家女性观一贯损害女性利益,完全不适应现代女性的需求,所谓的“只有儒家能安顿现代女性”显然是荒谬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女性职业社会化,育儿对已婚女性就业的影响日益凸显,全面二孩政策更使得已婚女性面临着育儿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以2015年CGSS微观数据为基础,从家庭视角检视育儿、代际分担对已婚女性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6岁以下的幼儿而言,母亲仍是主要的照料者,育儿对于已婚女性就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代际分担对育儿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育儿对女性就业的负向影响;育儿对已婚女性就业的影响存在城乡差异,对城镇已婚女性的影响明显大于农村已婚女性。国家和社会应通过发展公共托幼服务、鼓励家庭代际分担等路径,帮助已婚女性平衡育儿与工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已婚女性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费·维尔登(Fay Weldon)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享誉世界的英国当代作家、评论家和剧作家。她的小说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演绎了一部女性社会学历史,涉及女性心理、家庭和情感等主题。在5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她完成了约40部小说。几乎每一部小说都指向女性社会学的某个方面,从女性身材、怀孕生产过程到女性就业、犯罪、教育等各个方面。小说《最可怕的恐惧》(Worst Fears, 1996)中,维尔登构建了虚构女性文本社会模型,她从女性心理层面到女性行动层面,以超越常规,打破界限的方式,塑造了具有“否定之否定”辩证思想的女性形象,以维尔登式的创意写作方式警醒着当代女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女性犯罪呈现快速增长的总体趋势。女性犯罪具有大量的自身特点,其危害已值得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女性犯罪具有深刻的主观和客观诱因,值得深入探究,而加强对女性犯罪的防控研究,落实女性犯罪的防控措施,有效地遏制女性犯罪更是理论和实务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近代文化女性是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社会变革密切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女性近代化的提倡者、推动者。虽然她们只占广大女性群体的极少数,但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活动、宣传表率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风气的转变,女性教育的发展,及女性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女性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在《色·戒》中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感切入所生活时代的女性生活的内核,表现了非常态下女人的常态,呈现出其独特的女性意识;李安在电影《色·戒》中展示了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觉醒的状态,从女性话语权的取得、女性爱情观对价值观的解构、女性生活方式对女性心理的暗示三个层面继承了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又从女性与男性的性爱观、传统道德观对女性的束缚、男性人性与女性人性的区别实现了男性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0.
明代儒家撰写的以墓志铭为主的女性碑传文,既是女性生命历程的完整呈现,又内含着儒家理想的女性观。与正史、地方志等正统传记资料着重展现女性贞、节、烈等极端道德行为不同,碑传文的叙事风格更为生活化,不仅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碎片化理解女性的格局,而且主张应当从日常行为中全面认识女性。从碑传文中可以看到,明代女性不仅不是男权社会的被动接受者,而且还是具有自觉意识的独立个体,她们对于婚姻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甚至也具备自我塑造的能力。明儒还通过对非女性专属德行的称赞与表彰,把女性身份从家庭扩展到社会,揭示出明代女性在家族事务、社会救济等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女性意识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即社会(父权话语中心)对女性的认识和女性的自我意识。本文从男性话语中心的女性、女性的突围和女性意识的期待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女性意识的真正确立有赖于女性文学及女性主义批判的成熟,有赖于对男性话语中心有效的颠覆与扼制。  相似文献   

12.
女性学教育已进入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并正在为发展女性学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教育而努力。本文从女性学教育的界定、女性学课程的目标及其在高校中的定位、女性学在高校中的组织机构等方面,阐述女性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值得关注和探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四代导演中的女性导演是数量激增的一代,她们进入主流电影界并拍摄了大量成功的影片。但是,中国女性导演受中国女性主义发展以及女性文学发展的约束非常大。中国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使得第四代中国女性导演可以就中国女性主义运动早期(五四运动时期)所探讨的女性出路问题进行解答,即女性有能力脱离家庭独自生活。但是,中国女性导演极其有限地触及了社会中限制女性最多的领地“婚姻”。对于婚姻问题的躲避,是由中国女性主义发展以及女性文学发展的天然缺陷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影响,轻视女性教育的偏执化、女性教育格局的单一化、教育内容的性别定型化、教育效果评价依据的主观化等传统女性教育观念的传承,需要创新女性教育观念。树立机遇意识,增强发展女性教育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树立发展意识,实现女性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树立创新意识,不断为女性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树立特色意识,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教育发展的路子;树立性别意识,消除教育政策和教育行为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5.
严婆女性文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女性崇拜——以“严”为律,以“婆”为尊。在这个文化中,人们能够把女性捧到一个神化的地位本身对女性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神话。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严婆女性文化进行深入地挖掘,依靠这个独特借鉴视觉,拓宽我们现代女性文化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冰心是一位具有女性意识的翻译家。鸦片战争后,受到西方的民权学说及男女平等观念的影响,冰心创作了很多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品。阅读冰心的译本,可以发现冰心独特的女性意识在其译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受其女性意识的影响,冰心在其翻译中极力颂扬女性,消除原文中的性别歧视,提高女性的家庭社会地位。从性别视角分析冰心的翻译观和翻译实践,发现西方女性意识传入中国后对冰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就业难,女性就业更难,在今天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而女性的就业现状对女性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女性收入总体偏低,两性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女性就业的总体趋势为非正规就业女性化和农业女性化,这种状况短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明确目前女性就业的趋势对于国家调整相关政策、女性提高自身素质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的女性写作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充分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文化情境的丰富复杂,使女性写作开始深入地走向自己,触摸个人“身世”、身体、女性欲望等隐秘经验。无疑,时代的“允诺”和意识的松动使这种女性自我抒发走入公共文化空间,成为90年代女性写作的一种趋向,亦成为女性写作的一场沉溺又超拔的精神历险。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媒介下的女性创业为研究对象,围绕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女性创业中的新议题、新形势、新作用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时代女性创业群体开始崛起,打破了以往传统经济领域女性高管及创业者在场缺席的角色状态,网络空间女性的话语构建又向前迈出了一步。女性数字创业的商品化、空间化与结构化的现状背后,反映了女性对数字资源存在接触与享有不均、数字空间身份标签偏低与隐私保护不足等问题。为了弥合数字性别鸿沟,应普及女性的数字科学素养与创造女性就业、创业的氛围。数字技术克服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以更低廉的成本与更高效的产出进行媒介变革,抓住时代的机遇就能够释放数字时代的女性力量。  相似文献   

20.
女性修辞是指以女性为主体的修辞,从女性修辞的现实表现来看,“求谐”是其核心特点,这一特点具体指女性在修辞时利用各种有效的修辞策略来与修辞受体建立和睦、融洽的关系。女性修辞“求谐”特点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天赋的生理性别的影响,另一方面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的定位与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