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稚童妙对     
明朝有个叫冯驯的知府。一天,他在家里请客,有个十岁的孩子也跟着父亲一起到知府家里做客。有人见了便说:"这小孩虽小,挺聪明的,特别会对对子。"这话被在场的一位客人听到了,他觉得不太可信,瞪着双眼望了那小孩好半天。突然,他眼珠一转,决定考考这个孩子。于是他指着冯知府说:"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说完,望着那小孩点了点头。原来这位客人出的是一则拆字上联,并示意小孩对下联。  相似文献   

2.
记者从上海水产大学获悉,在上海地区 绝迹二十余年的“中国四大名鱼”之一-松 江鲈鱼,在该校生态实验室驯养成功。今年 上半年,松江鲈鱼将重返苏州河。  相似文献   

3.
韩功应 《老友》2011,(6):47-47
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有一年端午节他回家,进厨房发现一锅粽子,刚要拿起来吃,却被他的三嫂拦住。三嫂深知五弟文思敏捷,就随口说了一句上联:“五月五日五弟厨房讨粽子。”她声称若对不出下联,就不能吃粽子。这上联连用3个“五”字,加之有个“讨”字含有贬意。  相似文献   

4.
课桌文化     
两分、一分、五十秒、三十秒、……十、九、八……千万,千万给我留着那位置。焦急的心促动着双腿急促运动,铃响之前,终于冲到了自修室。谢天谢地,那位置还在。真的有了留言……前几天,到自修室学习。不经意扫过桌面,发现桌上留着一张纸条,内容蛮有意思的:一位私塾先生路过铁匠铺门口时,吟了一句对联的上联:“书生读书,严冬酷暑读春秋。”铁匠听了,随口对出下联……。找来找去,我没找着铁匠对的下联。真扫兴。忽然,诗兴大发,我来对,好歹我也被同学称为“才女!”手里不停地转着笔,搔头托腮,灵感降临。挥笔留下自认为绝世佳句的下联:铁匠打铁,…  相似文献   

5.
老枪 《中华魂》2011,(4):31-31
铁岭是个出“牛”的地方。先是出了全国“最牛忽悠大师”赵本山,接着又出了个“史上最牛县委书记”(派当地警察到北京试图拘传披露西丰县丑闻的记者)张志国,眼下又出了个“最牛政府幕僚团队”:一篇《吓一跳:铁岭市竞有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的帖子目前在网上迅速传开。记者跟踪调查后也证实了这条消息。  相似文献   

6.
胡婷婷 《21世纪》2010,(9):20-20
这是一批与众不同的年轻人他们经常要工作到深夜,随时随地查看手机,生活节奏完全要跟着“老板”走;他们要为美国总统撰写热情洋溢的讲稿,也要为白宫高级幕僚们开会时递上滚烫的热茶。美国总统奥巴马那句著名的口号“是的,我们能”就出自他们的笔下。他们,就是白宫里充满朝气的“80后”秘书们。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松江曲派”的提出,着重通过曲家、曲社、曲论的具体论析,参照以文学流派形成确立的主要特征,揭示出“松江曲派”的界定仍存在诸多悬疑。同时,试图通过对“松江曲派”的考论,进一步认识明清之际的松江曲坛,以此抛砖引玉重新评价松江曲坛的戏曲成就。  相似文献   

8.
前几年全国各地都在放映电影《秋瑾》,歌颂这位杰出的资产阶级女革命家崇高的革命牺牲精神。影片中出现了秋瑾就义前书写绝命词“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镜头。杭州西湖秋瑾墓旁因这句绝命词而建筑了一座“风雨亭”以资纪念。但后人对这句绝命词的真伪是有怀疑的。“文化大革命”前报刊上有则报导记载;秋瑾被捕后坚不吐任何口供,英勇就义后有人问绍兴知府贵福,如何向上级呈报案情。贵福回答说:“可效法曾中堂  相似文献   

9.
杭州西湖岳王庙有一副楹联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人。”上联颂岳飞,下联斥秦桧。“铸佞人”。指栏内有铁铸的秦桧及其妻王氏。  相似文献   

10.
义和团运动期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坐镇武昌.虽未受到义和团反帝洪流的直接冲击,但他不甘寂寞,上串下联,积极替清廷出谋划策,提出了对内主剿、对外主和的主张,镇压了两湖人民的反帝斗争,策划了“东南互保”,参与了庚子议和.张之洞的活动,对义和团运动有相当的影响.本文兹就上述问题作些探索,并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存在句是俄汉语中一种比较有特点且应用广泛的句式。在语言学界是研究论点之一。阐述了表“有”意义存在句是存在句中最基本的句式,对其研究具有普遍的基础意义。分析了俄汉语中表"有"意义存在句的对应表达手段的共性与个性,同时揭示了其内在的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标准》单独成列的一种课型。在课标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个"语文园地"都有安排,足见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口语交际"一词 笔者认为应该是一个“并列式的合成短语”“口语”即口头表达;“交际”乃交往之意。《观代汉语大辞典》对“交际”一词的解释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社交。并举了这样一个范句: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可见,“口语交际”课为的是让学生在与同学、老师的往来接触中,提升自我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命"隐含了一种不可违抗性的特质,所谓"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当每个人个体生命面对"夭与寿"、"贫与富"、"贱与贵"、"穷与达"之"命"的安排而产生一种压迫之感时,《列子》一书给人们开出了消解这种压迫感的"处方":以德观之、素位行之、以齐待之、以时抓之。虽然,这四个"处方"不能在根本上改变"命"的现实性,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摆脱"命"压迫之下所产生的焦虑感,在心灵上获得一种安慰和解脱。  相似文献   

14.
清朝沿袭明朝官制,建立起从中央的大学士、尚书,到地方的总督、巡抚、知府、知州,而至知县的封建官僚体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发布政令,决定一切;但“朝廷敷布政教,全赖州县奉行”。全国一千三百多个(散州四十八个)县官是清朝政令的直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有+VP”句这一新兴结构形式在北方方言区的接受度与使用情况,文章选取北京、山东和宁夏三地高校中“土生土长”的当地大学生,采用调查问卷与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有+VP”句进行了相关语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VP”句接受度与使用频率较多地受到被试自身方言的影响,其使用场合与使用人群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表现出随意性、低龄化和女性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尔烈联话     
员淑芳 《可乐》2010,(3):63-63
传说宋朝时,苏东坡有一次在集市上闲逛,正巧有个渔翁在卖龟、鳖和螃蟹。渔翁很想见识见识这位学者的学识。等苏东坡走到面前,他微笑施礼,指着卖的东西说:“龟圆鳖扁蟹无头.三般有壳。”没想到,这个上联竞把苏东坡给难住了,而且一直没有对出下联.  相似文献   

17.
运城城南的池神庙有两绝:一是三殿相并列,二是一联"两老爷"。这里单介绍"两老爷联":"两老爷"是指海光楼前一对方形石柱上刻的对联,其内容关联着在我国民间影响最大,被百姓敬为公,称为老爷的两位历史人物——包拯和关羽,这在对联的海洋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上联:"解池本包孝肃旧制治此盐者首当铁面无私";下联:"常平关壮缪故里辖其民也理应忠心报国。"  相似文献   

18.
妙读谐音联     
陆家仕 《山西老年》2014,(11):53-53
谐音联,是利用我国许多汉字的同音特点,在对联中形成一种谐音法。古往今来,这类谐音妙联俯拾皆是,读来饶有趣味。 唐朝有一个叫袁爱新的读书人,考中状元后,厌妻色衰,想纳新欢.写了一上联于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其妻看到,明白意思,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相似文献   

19.
肖明舒 《可乐》2011,(6):75-75
明代成化元年,湖北地区有一伙土匪,纠集人马在荆襄一代袭扰村庄,劫掠过往客商,周边地区人民都深受其苦。后来,这伙土匪声势越来越大,一直流窜到四川夔府(今重庆夔门一带)。当时夔府的知府姓王,接到朝廷剿灭匪患的檄文,按理说应该去讨伐贼兵,不过王知府是个精明人,他暗自盘算:自己在四川这个"天府之国"为官,吃喝不愁的日子过得很舒坦,打土匪这差事既辛苦又危险,  相似文献   

20.
绍兴师爷究竞渊源于何时,史载阙如,也难以推断。然而,迟至明代,绍兴师爷确已相当活跃,且闻名于世了。当时京中胥办“自九卿至闲曹细局,无非越人”。嘉靖年间的徐渭就是典型的绍兴师爷。“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掌书记”。及明清,随着中国官僚体制的日趋完善与强化,其势力继续膨胀,“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雍正、乾隆以后,绍兴师爷更演进成为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幕僚群体,所谓“无绍不成衙”正是这一现象的折射。它与有清一代相始终,与商人、绅士、官吏等社会群体共联姻,共同操纵了清朝封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