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顺宗实录》的史学价值和政治意义岳纯云,崔明德《顺宗实录》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对于这部书,史学界曾经做过一些研究,但仍有剩义可寻.在这篇短文中,笔者拟从史学和政治的角度对《顺宗实录》的价值和意义作进一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2.
从讨论朱熹《昌黎先生集考异》对传播《顺宗实录》的意义入手,可以对《顺宗实录》之撰进、删削、初入韩集之时间,以及版本流传、得失争议等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唐代实录是修撰唐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虽然,现在除韩愈所修之《顺宗实录》尚存外,其余的唐实录俱已亡佚,但是,《旧唐书》、《资治通鉴·唐纪》大体上都是以唐实录作为基础修撰而成的。因此,研究唐实录,对于研究、选择、利用两《唐书》、《资治通鉴·唐纪》的史料就有重要意义。关于唐实录的史料价值,前人并无专文论述,不过作为第一手资料,其价值一般来说是得到人们肯定的,置疑者可谓甚少。无庸赘言,实录是政府修史机构所修的官方史书,有国家档案可据,关于军国大事发生年  相似文献   

4.
刘知几(661—721),著名史学家。字子玄,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永隆进士。武后时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等职,兼修国史。中宗时参与编修《则天皇后实录》。他在长期修史、精研史学的基础上,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史通》。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古全浊声母在今晋方言中的四种类型进行了探源,认为今读送气清音声母的最早源头是唐五代汉藏对音《大乘中宗见解》所代表的西北一支方音;今读不送气清音声母的最早源头是唐五代注音本《开蒙要训》所代表的西北一支方音;与北京官话相同的类型,最早也曾受到汉藏对音《千字文》和《大乘中宗见解》的影响,但最早的源头只能是北宋《皇极经世书声音图》所代表的音系;与北京官话相反的类型,则可能是前两种类型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6.
苏轼“乌台诗案”,宋时即已流传,并有多种抄本、刊本。今所见几种刊本中,《函海》本《东坡乌台诗案》、《忏花庵丛书》本《乌台诗案》为原案实录,基本上保存了诗案原貌;《苕溪渔隐丛话》本按编撰诗话的要求作过删改;《学海类编》本《诗谳》则可断定是伪书。  相似文献   

7.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王叔文的政治改革》,现在还有几个问题想写在这里作为补充。一王叔文的家世王叔文的事迹,见于韩愈《顺宗实录》、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但这几部书对他的家世却无一语道及。只有《柳宗元文集》中的《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卷十三),是探索叔文家世的一篇重要文章。这篇文章记载的原是王叔文的母亲刘氏的事迹,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下列几点:  相似文献   

8.
一、元朝《实录》是本纪的最主要材料来源 《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告谕廷臣兴修《元史》的旨意说:“近克大都,得元《十三朝实录》①,元虽亡国,事当记载。况史纪成败,示劝惩,不可废也”②。《进<元史>表》也说:“上自太祖,下迄宁宗,据《十三朝实录》之文,成百余卷粗完之史”。可知《十三朝实录》是《元史》最主要占大部分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9.
《荆楚岁时记》是我国最早专记两湖地区时令风俗的著作。梁宗懔撰,隋杜公瞻注。此书早佚,仅有辑本传世。今拟就作者与注者的生平事迹及此书的内容、价值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一、关于宗懔系年宗懔,字元懔(《周书》卷34本传、《梁书》卷41本传、《北史》卷70本传)。亦称宗怀正。祖籍南阳涅阳。八世祖宗承,晋永嘉之乱时,以参与平定割据江东的陈敏有功,封柴桑县侯,除宜都郡守(《北史·宗懔传》、《晋书·陈敏传》),死于任上,子孙于是定居江陵。宗承之后,闻人辈出。其孙宗炳,字少文,著名画家,撰画论《画山水序》(《宋书》、《南史》本传、《历代名画记》  相似文献   

10.
清太祖实录自始修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修《满洲实录》,蝉联达一个半世纪之久,这在历代实录的纂修史上是独一无二的。1905年,日本史学家内藤虎次郎在沈阳的故宫崇谟阁发现《满洲实录》并介绍于世以来,许多学者对清太祖实录做了研究工作,在中国如孟森、谢国桢、徐中舒、方甦生、庄吉发诸先生,在日本如内藤虎次郎、稻叶岩吉、和田清、今西春秋、三田村泰  相似文献   

11.
一实录是南北朝以后我国编年史著作的一种体例。一个朝代里某一个皇帝的实录,是史官于皇帝死后按年月日期顺序记载他在位时期言行事功的流水帐簿。为纂修《实录》,明清两代都设立专门机构,任用成千上百职官。虽然由于各朝治乱情况和政刑繁简不一,历朝《实录》每年卷帙多少各异,但因为是逐日的记录,明清两代统治年时很长,《实录》的总的卷帙都相当浩繁。现存《明实录》(南京国学图书馆传抄本)为2,925卷,约2千万字。《清实录》(全名《大清历朝实录》,1936年伪满国务院影印本)卷帙更多。连顺治以前61年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所出土的《尉缭》竹简证明:今传《尉缭子》一书,并非像清人姚际恒在他的《古今伪书考》中所说的那样,是什么后人的伪托;恰恰相反,它本是在西汉时期已经广泛流传的先秦古籍。今本《尉缭子》一书,就是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的《尉缭》。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1974年版《宋书·臧质鲁爽沈攸之传》虽经前人校勘,仍有脱漏之处,今以其为底本,参校三朝本、南监本、北监本、毛氏汲古阁本、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百衲本《宋书》及《南史》、《南齐书》、《魏书》、《建康实录》、《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史籍资料,仔细爬梳,详加考证,得札记多条.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新党执政,贬逐异已,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为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县)安置;元符元年(1098),又改为戎州(今四川宜宾县)安置。黄庭坚于元符元年夏抵达宜宾,建中靖国元年春离开宜宾,在这里度过了三年谪居生活。这是他诗歌创作的旺盛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的振兴时期。从创作道路来看,又是他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他在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具有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杰出领袖,在他的主持和倡导下,宋初文学得以克服晚唐五代以来或艰僻险怪、或淫靡浮弱的文风的影响,日趋成熟和壮大。对于欧阳修的贡献,当时人就有定评。基于各自的立场和趣味,评价的语言或有不同,但都不否认他作为一代宗匠,在扫除文坛积习,扭转创作路向,号召和引导天下文士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我们看《神宗实录本传》、《重修神宗实录本传》或《四朝国史本传》以及其他同代人的评语,可以  相似文献   

16.
一、吴兢其人吴兢(670年-749年),汴州浚仪人(今河南开封),从小好学,博通经史,为人正直,不好交际。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进入史馆,与当时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徐坚等人一同撰修史书,从此开始了治史生涯。中宗神龙年间,升迁右补阙,进入谏官之列,在皇室诸王争权夺利的过程中,曾上疏皇帝,制止诸王骨肉相残,维护封建纲常伦理道德,在当时很有影响。又与韦承庆、崔融、刘知几撰《则天实录》,不久升任起居郎、水部郎中。中宗景龙年间,武三思等监修国史,多有曲笔之处,吴兢不愿同流合污,开始私撰《唐史》和《唐春秋》。玄宗即位之初,锐意改革,他大胆地…  相似文献   

17.
今本《中庸》现存《礼记》之中,但缺乏应有的圆融顺通,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它原由两部分组成。我们认为,今本《中庸》实际应有四个部分。通过与上博竹书《从政》篇的对比,看出朱熹分章的第二章到第九章应为原始本的《中庸》;通过与《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等的比较,看出“子路问强”和“哀公问政”原来分别为一个部分;今本第一章和“博学之”以下是一个部分,可能属于原来《子思子》的佚篇。因为子思与《孔子家语》也有密切关系,今本《中庸》仍然可以视为子思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续 )二、关于清朝开国神话前面所述太宗天聪九年完成的《太祖实录图》是图画本 ,《满洲实录》并不是抄写它而成。其次 ,崇德初年告成的是《太祖太后实录》 ,但现不存世。因此 ,《太祖实录》现存最早的原本是顺治初纂《太祖武皇帝实录》 ,由满蒙汉三种文字写成。汉文本在台北故  相似文献   

19.
唐代德宗、顺宗时期,统治阶级内部围绕着立储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在顺宗即位前,主要是官僚集团与宦官的较量;顺宗上台后则演变为顺宗支持的革新派同宦官及守旧官僚的斗争.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不断探索前进的一生。他的全部作品,就是他战斗和探索前进的实录;《野草》是这些实录中的重要部分。《野草》写于1924到1926年。这是我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残暴的年代,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争夺地盘而连年混战、屠杀人民的年代;但另方面,工人阶级也已经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