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在我们齐师院文科系(中文系除外)开设已有几年了,理科系从八一年秋季也相继开设。 “大学语文”课就其性质来说,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它的目的任务,我们认为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目前,大学生的语文水平较低,特别是理科系学生,不少人“读不通教科书,写不好实验报告”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大学语文”课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作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简介开设“大学语文”的历史;针对“大学语文”的“教书育人”、“补课性质”和“以读导写”的课程性质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寻求“大学语文”与其它近似课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确定该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3.
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两翼,高等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将人文性作为其最根本的属性加以强调。“文本细读”提供了一套对经典文本进行意义分析和价值评判的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平行研究”旨在揭示人类文化体系知识的共通性及文学的独特性。借助于“文本细读”与“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将可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论述中学开设外语课的重要性和教学目的时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中学英语是一门实践课,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等有效  相似文献   

5.
注意读写结合 提高作文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讲读课和作文课的关系如何?怎样通过讲渎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树立以读为基础,以写为重点,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的教学思想。我主张以课文为范文,让“读”和“写”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大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什么要重视通过“读”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呢?这是因为中学语文课本入选的文章,都是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范文。它在立意谋篇,遣词造句方面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它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本教材。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将会逐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大学语文》的现状出发,探讨《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认为应该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创新,即"单篇欣赏与专题教学相结合"、"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贯通"、"平面化到立体化的教学手段"。这三个方面的改革将有助于改变《大学语文》边缘化的处境。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的的探讨 开设“公共语文”课,近年来,许多学者、专家攘臂高呼,全国各高等院校闻风响应,并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二十所高校参加的大学语文教学讨论会,大家集思广益,确定教学目的,编写出版教材,总结了开设这一课程的许多宝贵经验。但是,本科院校公共语文课的教材、教法,不一定都适用于三年制的师专学校。我们认为师专“公  相似文献   

8.
巴金1941年3月在重庆写了《爱尔克的灯光》,事隔不到一年,1942年2月在桂林又写下了《灯》。这两篇散文一脉相承,都以灯光作为线索,都写到了传说中的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现在,《爱尔克的灯光》选作了《大学语文》的教材;《灯》选作了《中学语文》的教材。教学中,师生对这两篇著名散文都是很喜爱的。下面试根据我教学的体会对这两篇散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门课程自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高校恢复开设以来,成绩巨大,经验很多。但在今天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对高校人才规格需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就非常有必要进行新的改革,《大学语文新编》(编者注:此书系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正是这一探索的成果。与以往大学语文教材相比,本教材明确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寓人文性与美育性于能力培养之中,将知识一能力一素质三者整合起来,追求在宽厚的大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 ,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中学的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题。在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都注重字词的落实、文句的疏通 ,能使学生读通读懂 ,仅止于此。当然这些步骤是不可少的 ,因为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步骤。但笔者认为 ,仅仅注重这些是不够的 ,还应该更进一层 ,使文言文教学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环节 ,这就是文言文“读—译—悟—写”四步教学法。一、读文言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 ,具有韵味 ,结构精巧。所以要顺利地解决课文 ,读通是前提。程端…  相似文献   

11.
师专英语专业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这是最基本的基本功。教师有责任利用灵活的教学法,帮助学生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志公先生《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载1963年1月15——17日《光明日报》)发表以后,经过我们反复研究,大家认为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现在仅就“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张志公先生认为中学的作文教学,只有“怎么写”的问题,“不存在‘写什么’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怎么写”花的时间太少,而指导“写什么”花的时间过多了。  相似文献   

13.
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如何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从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看,按一定程序进行读写训练在课本中是有所反映的(如“思考和练习”、“单元练习”).而且,指导学生读文章从而体会作者写法,又用来指导学生写作,这个循环往返的过程就是教学.明确了教材特点和教学任务,紧紧依靠课本,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读写因素,视读为写的基础,用写促读的深入,是可以解决好读与写的关系的.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三步十二式”读写结合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母语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应与之相应。目前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材种类繁多,编排体系或以人文主题为纲,或以文学文化主题为线,或以读写交际主题为要。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以其鲜明的特性区别于以上几类教材,实现了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建设的重大突破:一、课程定位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强化了“母语高等教育”宗旨;二、编写体例新颖,课程性质彰显,创建了“母语主题系统”;三、内容新颖丰富,选文主辅分层,可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四、编辑阵容强大,学术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大学语文之“大”。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如何促进教学由“讲读——导读——阅读”向“模仿——转化——生成”过程优化?‘如何体现“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结构的互化?这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中学语文教学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基本设想,有赖于以上诸问题的解决。而强化《大纲》意识,全面提高能力,即全面深入地学习贯彻语文新《大纲》,是摆脱语文教学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具有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功能与价值,同时具备求真、审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与价值.大学语文是中小学语文功能与价值的延伸和升华,同时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因此,大学语文应该是以人文性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语文,是以人格美为核心内容的性情语文.同时,应该实施有利于文化信息承载和审美趣味培养的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是使学生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必要的课程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加强综合素质过程的重要一环。如今,我国高等学校的理、工、农、法、医、财经等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大学语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在许多大专院校,《大学语文》却是专业课的“婢女”,始终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为什么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方面高喊《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一方面又让它处于这样尴尬的境地呢? 与以往的语文学习相比,《大学语文》既是中学语文知识的延伸拓展,又是一门独立的新课。以往的语文学习主要是把语文课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8.
强化情报意识培养学生智能─—《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性质、任务、目标琐谈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杨兰自1984、1985年原教育部和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以来,全国相当一部分高校陆陆续续开设了这门课,在教材建设、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包括写作教学,要按照“三个面向”的精神,为新技术革命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教学中重视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古人早就总结了“熟读精思”的经验。这里的“读”是包括“听、说、读、写”的。所以人们把“听、说、渎、写”比作四盞灯,而“想”就是一个总开关。只有拨动“总开关”,这“四盏灯”才能大放异彩。就写作而言,倘说生活是电源,想是开关,那么,只有通上电源,打开开关,“写”这盏灯才能发光。的确,思维训练确实重要,世界上不少国家中学里开设思维课或思维技术课。如美国就有百分之二十的中学开设了思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钱理群教授等人编的《大学语文》,它真是“一门写好在纸页上的课”,不需要人再多讲的“课本”。教授的点拨导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请看它是怎样导读托尔斯泰《复活》的一个章节的:从第四段文字看,玛丝洛娃是怎样在内心深处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妓女身份辩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