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论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的公平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均衡的公平意蕴,是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公平依据。义务教育均衡运动的公平性可以从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伦理学、新义务教育法三个层面进行辩护。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教育硬件资源配置、教师资源配置和教育评价四个层面的改革与创新是义务教育均衡与公平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日本义务教育评价近年来的发展动向诠释了一系列重要理念,这些理念对我国义务教育评价的改革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重视基础教育更重视能力教育,以推动学校持续发展;鼓励更多教育相关人员通过“外部评价”方式参与义务教育;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评价方案和指标,努力,实现有差异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公平发展,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教育公平的价值,将教育公平问题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强化政府作为,追求高等教育最大限度的公平;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优惠政策和相应机制;开展民族教育的对口支援与协作;推进民族地区高考改革;创造民族地区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美国分散的财政投入体制曾直接导致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在公平的教育价值和国家利益的推动下,二战后联邦及州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并在80年代后成为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政府关注重点转向财政充足,并通过财政拨款方式的变革及市场机制的引入,探索建立了以教育需求为导向、均衡与激励并重、决策分散化的财政均衡投入机制,使得美国的教育公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这对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教育实践的拓展需要有国际视野和长远眼光.当前国际教育研究现状为:1.领域导向研究:重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研究,忽视成人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国别导向研究:重视发达国家教育成功经验的研究,轻视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3.问题导向研究:有关教育的投入、政策、质量、公平等问题备受研究者的关注;4.实践导向研究:全纳教育、公民教育、教育变革亟待加强;5.方法导向研究:研究方法多元化与单一化的矛盾有待化解.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特点是:1.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终身化;3.促进教育快速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4.追求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化;5.提高国际竞争力,推进教育国际化.了解国际教育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如下启示:在深入研究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制订教育发展战略规划;走教育优先发展道路,实施"教育强国"发展战略;关怀弱势群体,推进教育公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实施"五大教育品牌战略",夯实"教育强国"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根源在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层级政府教育经费分担比例不合理,中央和省级政府在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上责任缺失.高层级政府是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全额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实行城乡统一的、与公务员同等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制度,是建立教师合理有序、跨区域流动的基础,是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公平正义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教育公平、社会公平至关重要。截至2016年全国仍有37.6%的县尚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有相当难度。以西部地区典型城市———重庆市为个案, 探析了“攻坚段”和“深水区”时期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困境, 提出有关对策建议:重点攻坚未达标县的薄弱环节; 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制, 加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 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投入, 完善教育经费保障制度; 实施“差别化绩效考核”等措施解决农村教师问题; 全面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 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建设, 适应学生流动新常态。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产生我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政府给予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个适龄少年的经费支持实现公平,以及政府提供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个适龄少年的上学机会实现公平,是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两个教育理想。学校影响、社会影响、家庭影响是影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三个关系层面;而造成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教育经费不足、户籍制度制约、义务教育体制落后、教育质量差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对策是:实施“教育券”制度;实施义务教育登记制度;实施义务教育素质大纲;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非义务教育以流出地为主。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坚持教育公平十分必要。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仍然存在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以及群体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等影响教育公平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大调控,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深化改革,实现教育体制创新;完善政策,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等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公平之根本在于为每一个学龄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为此,文章从教育资源供给的视角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状况及原因进行分析,从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师资关键几个层面提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之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若干省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状态,使得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问题较为突出,城乡教师队伍在编制水平、福利待遇、能力素质、专业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应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政策,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从而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指在进行教育活动中,贯彻社会公平的价值原则,公正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以维护教育接受方平等的教育权利。十六大以来,党在关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流动人口受教育权的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探索,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发展。在今后发展中还需要继续努力,为教育公平的实现营造环境、优化结构,奠定实践、社会和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入学的制度安排经历了由"不作规定"到只提倡"就近入学",再到"就近入学""与"择校"两种制度并存,到如今只提出"就近入学"的变迁过程。近年,在实践中"择校"现象却愈演愈烈。为推进教育公平,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制度演进过程中,应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致力,使新的择校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最终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一些值得商榷的概念和观点,指出:第一,《纲要》提优质教育很好,但只关注"优质教育资源"不行,因为优质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教育权利与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质量目标是"人人享受教育权利与保证教育全过程公平"和人人成为"负责公民";优质教育的目标人口应为全部受教育者尤其是受高等教育者;第二,"素质教育"的原有概念及其实施没有与时俱进;将教育的均衡发展"剥离于"推进素质教育之外是"推进素质教育"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质量保障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实现了保证人民群众有学上的目标。在此前提下,进一步的公平和质量要求成为义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其重要性一方面表现为,如何保证全体国民享受公平的教育,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表现为,如何使全体国民实现上好学的目标。笔者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质量保障入手,探讨了二者的关系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投入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一个政府问题,而政府在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其首要和起瓶颈作用的职责是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可从以下六个方面改善投入行为:健全完善教育法规,保障教育经费的法定增长;完善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办学行为;缩小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距;提倡义务教育发展的积极差别政策;提倡区域义务教育发展的横向援助政策;支持和关注处境不利的弱势学校和弱势群体等。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提出至今已有近十年时间。经过近十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硬件设施配备、规章制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各个地区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均衡发展不应仅仅是外部资源投入的均衡,更应该是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均衡,以学校文化视角引领则是义务教育内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聚焦学校教育的内涵要素,从学校文化的价值、情感、行为3个维度出发,剖析内涵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出应用文化凝聚学校中的各种力量,在校长、教师和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良好的情感倾向以及塑造适宜的行为方式,以此用文化引领内涵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虽满足了特定国情下对人才培养效率的特殊要求,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非均衡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公共性和公平性等本质特性,构成了对义务教育的异化。从根本上讲,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是根本原因,在社会发展总体不均衡的大背景下,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异化状态。公平性,是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均衡发展不仅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同时也需要对非制度性因素给予适当关照;不仅要追求宏观均衡的目标,同时也要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微观均衡;并且,必须在努力实现均衡的同时也要兼顾多元的教育需求,这是超越义务教育异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乡土文化是农村义务教育得以均衡发展的文化资本。以"城市阶层为主导"的教育话语、"主流文化为主导"的课程资源及"学历至上为主导"的身份认同等义务教育文化资本,造成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相对窄化的教育理念、匮乏的课程内容和片面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因此,在注重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的基础之上,重塑农村义务教育的农村性,树立面向农村人"生活世界"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发掘农村潜藏的地方课程教育因素,构建符合农村义务教育需求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走一条符合农村自身的文化资本重建之路,是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