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拱廊计划》是本雅明倾注了13年心血的宏篇巨制。严格意义上讲,《拱廊计划》实际上是星丛表征的碎片式表述,是本雅明从1926年的最初笔录到1940年自杀前的有关文化、历史、哲学、经济、建筑方面所收集的材料和笔记。本雅明通过对巴黎拱廊街的研究实现了对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洞察和剖析。"闲逛者"是拱廊街研究的一个意象,通过"闲逛者"这一视角来探讨城市空间、城市经验与审美现代性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瓦尔特·本雅明的<单行道>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开端,<巴黎拱廊>则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结束.本文主要是从这两部著作来考察本雅明的文学理论.布莱希特主张写作应当以丑恶的、新的事物为出发点.本雅明的救赎文学,就是从资本主义腐朽的一面着手,用文学的震撼,来激发社会的道德力量,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等待弥赛亚时代的降临.  相似文献   

3.
本雅明作为空间批评的先驱备受都市文化研究者的推崇,其对巴黎拱廊街的研究被视为都市文化研究的典范。在自身独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本雅明受到超现实主义的世俗启迪和方法论影响,从拱廊这一物质性文本出发去阐释现代性,开启了空间批评的物质性维度。他对现代性的物质性阐释,蕴含着试图融合马克思主义与犹太神学的愿望以及对破碎的总体性的修复,进而实现对历史总体性的救赎与回归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雅明并没有明确地论述过艺术史,他所阐述的艺术史,实际上是他关于影像(摄影、电影)理论的思想。通过梳理"艺术史"与"拱廊街计划"的关系,找到了统领本雅明"艺术史"写作的主题,即现代社会的转型对人的感知方式及艺术的功能属性的影响。本雅明的"艺术史"实际上是一部社会变迁、技术演进的艺术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本雅明的“拱廊研究计划”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他将对现代生活的体认凝结在有关拱廊研究的意象交错里,通过对其中耐人寻味的细节进行捕捉,以意象展现的方式,诗意地实施着现代性批判,对大众进行回归性救赎,表现出了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对历史和社会所拥有的高度伦理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中间接提到的“拱廊直译”这一概念至今鲜有人提及。本文从本雅明的语言观出发,根据《译者的任务》中的主要概念和“拱廊直译”的关系,论述了“拱廊直译”的重要性和用途,并结合具体例子深入阐述其具体表现形式和优越性,最后对“拱廊直译”的方法作出两点总结。  相似文献   

7.
以波德莱尔的抒情诗歌作为观察视角,本雅明把他关于大众“震惊体验”的描写当作19世纪的史实来看待,换言之,本雅明用这种体验方式来把握巴黎拱廊街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本雅明吸收了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和马克思的“劳动”观点,认为它是一种重复的创伤体验,具有非连续性的特点,对“震惊体验”作出深刻的现代性批判。在本雅明看来,“震惊体验”无法给予个体丰富的审美意义,要从“震惊体验”中真正获得解放,必然要以大众“经验”作为启示,回归到具有连续性的大众“经验”之中。本雅明之所以采取“震惊体验”的方式来理解大众的现代都市生活特点,与他本人敏感细腻的批评风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雅明在辨析浪漫主义、弥赛亚主义、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对艺术生产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回到马克思哲学语境中,将唯物主义思想引向了社会文化批判,以此揭示艺术生产的逻辑、主体以及功能问题。本雅明的艺术社会学批判以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原则,试图阐释艺术革新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理论根源,从而为“图像-视觉”的艺术社会学理论建构提供哲学基础。从视觉文化批判的角度看,本雅明的这一理论既具有阐释社会存在的意义,又重新建构了社会生活与艺术现象的内在关联,并以此为目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现象展开深入的批判,因而体现了一种基于艺术社会学批判的视觉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思想史上,本雅明是把“游荡”上升为观察和体验现代性社会的身体实践方式并加以研究的第一人。通过深入考察作为现代性产儿的“游荡者”意象,本雅明把人的身体行为与现代性批判紧密结合起来,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中揭示出游荡者身陷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化力量整合的生存境遇,并逐渐被同化为“行走的商品”形象的同时,从身体政治学的角度展示出他们具备的现代性英雄素质、现代性批判与人类救赎的“现代英雄”形象。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正是本雅明自己对现代性批判与抗争的最好注脚,不仅展示了他开掘无产阶级革命火种与实现人类彻底救赎的顽强信念,而且表明了他坚决批判和抗争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鲜明政治立场,更为我们研究和反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提供了独特的路径和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苏文健 《东方论坛》2014,(2):113-119
本雅明的"辩证形象"来源于其前期的"寓言"与"星座"等美学概念,具有视觉文化观照下的历史性与视觉性两个重要审美维度。本雅明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性史前史进行了深入挖掘,并批判了现存的资本主义弊病。这种"视觉政治"推动了他对"救赎视觉学"的思考与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