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1998年以来,我国房价基本呈现上升趋势,房价持续攀升,出现越来越多中低收入人群买不起房的情况。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居民对城镇住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更加导致房价居高不下。住房问题影响了我国社会生活的稳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房价问题成为老百姓广泛关注、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房产税作为调节房价的政策之一,有利于稳定房价,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缓解住房供求紧张的格局,从而对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房价过高是造成房价收入比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过高过滥的税费是房价过高的主要根源。通过剖析我国的房产税费现状,参照国外经验,提出了若干降低房价收入比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已成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问题。新房价格与居民家庭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通过ECM模型可以对我国1994至2007年的新建商品住宅的真实价格和家庭的真实收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真实价格对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很大,而且新房房价收入比的"均衡值"是非平稳序列,即新房房价收入比随着收入的提高,其变化幅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房价综合收入比指标测度我国居民房价承受力并检验各地区间的差异,结论如下:(1)整体来看,我国居民房价承受力并不弱,大部分省份房价综合收入比都处于合理区间;(2)我国居民房价承受力地区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地区居民房价承受力普遍弱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各省(市、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3)五个东部省(市)居民房价承受力很弱,如北京、海南、上海、浙江和福建等地,房价已经超过了当地居民的购买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住房的持有成本模型,租金房价比将随着利率和预期房价上涨率以及政府的政策变化而变化.利用美国1913-2007年近百年的时序数据和日本1967-2007年以及我国2000-2008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租金房价比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租金房价比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房价高涨时期,由于预期房价上涨降低了住房的持有成本,租金房价比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6.
从1986午《房产税暂行条例》出台至2011年上海、重庆两市房产税试点,我国房产税是否征收、如何征收一直存在颇多争议。美国、德国、韩国已将房产税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政策手段,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我国房地产市场与上述诸国相比既有经济上的差距也有制度上的差距,颇值得研究分析。本次试点虽以稳定房价为目标,但从长远看房产税的发展涉及到整个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完善与房产价格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选取重庆市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以及从重庆"一圈两翼"划分的区域消费差异进行比较,考察了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人均GDP年度指数和储蓄额年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利用股票筹资额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增加消费支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外“房价收入比”研究:起源、测量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起源、测量、应用等角度,系统梳理了国外房价收入比的研究文献。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演化于、并优于住房支出收入;房价收入比测量的多样性取决于房价和收入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房价收入比均衡模型的不同;房价收入比主要应用于住房支付能力和房地产泡沫研究。房价收入比计算的规范化、均衡模型的集成化以及实证的多角化将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选取重庆市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以及从重庆“一圈两翼”划分的区域消费差异进行比较,考察了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人均GDP年度指数和储蓄额年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利用股票筹资额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增加消费支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因此系统分析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应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进行。从全国和区域层面来看,收入差距对房价均有正向影响,但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外部特征:收入差距对东部发达地区房价影响更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影响较小;此外,东部发达地区房价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更显著,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房价则受成本的影响更显著。2004—2017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11.
我国能够反映居民对住房消费价格需求的价格指数还没有真正建立。我国现行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居民住房消费价格具有不合理性,不能正确反映房价变化。房价的合理性应从社会和经济两个角度评价,重点关注中等和中低等收入家庭首次购买房屋的价格,同时,在编制居民住房价格指数时,应引入民间合作,并设置不同层次的房价指标,使居民住房消费价格指数更具有客观性,从而更加合理地确定我国居民住房消费价格指数内涵。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9—2017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于供求关系的面板回归模型,从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对造成房价波动的原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价格预期在全国和区域模型中均对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大多数地区,其影响力大于其他因素;人口对房价有正向影响,但只在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显著;收入对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的房价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长江中游、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该因素对房价的影响并不显著;除全国和西南、西北地区外,房屋造价作为成本因素对绝大多数地区的房价有正向影响;信贷的可获得性作为政策因素对房价有正向影响,除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外,在其他区域均显著;住宅开发投资与住宅价格呈负相关关系,但其只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显著。因此,未来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根据区域房价波动影响因素的不同区别对待,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沈阳市房屋拆迁价格体系的研究,表明现有价格体系存在一些漏洞,经过分析得知现有价格体系是以被拆迁房屋等价交换为原则的,没有考虑到因房屋拆迁给被拆迁人增加的诸如交通和时间等成本,这正是房屋拆迁过程中问题的根源,由此,提出了构建沈阳市房屋拆迁价格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住房是房地产商品中最大宗的商品 ,也是房地产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商品。我国政府已明确指出 ,要大力发展居民住宅建设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然而 ,目前与广大群众的收入水平不相适应的高房价 ,是阻碍住宅市场启动的主要原因。我国应当抓住当前物价总水平较低、宏观经济环境宽松的有利时机 ,调整价格结构 ,改革价格形成机制 ,整顿价格秩序 ,降低住宅价格 ,启动住宅市场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8-2010年陕西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陕西省范围内的房价与地价及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再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地价与房价之间有显著的互为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对房价与地价也有显著的影响,地价对房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房价引起的引致需求也拉动了地价的上涨,政府在抑制房价和地价的过程中,除了出台相关的限制措施外,也应当控制货币发行量。  相似文献   

16.
为厘清房价与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关系,判断三者关系中所蕴含的矛盾、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通过该模型的估计、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房价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但也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后者又会对房价和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负面作用;在东部地区,房价和产业结构层次之间呈相互的正向促进关系,房价上涨也能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过东部产业结构的升级又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中部地区,房价上涨会降低产业结构层次并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又会对房价带来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区,房价上涨有利于提高产业结构层次,但其幅度相对不足,进一步地,西部产业结构的升级却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又会直接抑制产业结构层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和测算房价,受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相关指标的影响和敏感程度,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研究了供需相关指标的不确定性变动引起的房价变动趋势。研究表明:房价对银行贷款额度和国民经济增速最敏感,对当年施工面积和建材价格弱敏感,而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敏感。对最敏感性指标,应从差别化信贷、拉动消费抑制投资入手;对弱敏感指标,应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完善土地市场体系,推进房地产税收改革,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对不敏感指标,应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本文根据房价对相关指标变动的敏感性程度,指导选择调控指标先后次序,用以提高管控的精度和住房市场供需要素调控的有效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面临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虽然是复杂的,但居民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不能不说是其重要因素。居民住房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关系密切。居民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不仅直接推动了劳动力要素价格即工资的上涨,而且也带动了土地生产要素价格即地租的上涨,地租上涨又引起地租资本化后的土地价格上涨,同时还带动资本利润率上涨。居民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不仅与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有关,更与世界经济大环境有关。总之,居民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推动了整个社会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加剧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居民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其危害是巨大的,不仅直接威胁到我国的金融安全与经济稳定,而且对我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实施也是一种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