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安东尼.特罗洛普是19世纪伟大的维多利亚现实主义小说家,对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生活的真实描述令他成为批评界关注的焦点,强势的中产阶级女性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人物。通过以雅克.拉康的欲望理论为背景,从福柯的"话语"角度分析特罗洛普的长篇小说《首相》,试图揭示小说中以格兰科拉太太为代表的强势的英国中产阶级女性实现欲望话语的两种方式,即作为虚无欲望表现方式的内在自我观念和具有异质性游戏特质的外在反抗行为,认为它们只是格兰科拉太太为实现内心欲望而构建的一个现实生活的牢笼。  相似文献   

2.
纵观19世纪伟大的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作品,从其早期小说<养老院院长>到后期小说<菲尼斯·芬恩>,女主人公无不有着悲惨的境遇.本文基于作家特罗洛普的女性观来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家自身的反叛精神赋予了笔下的女主人公强势的一面,然而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员,作家的女性观必然受到19世界英国社会对女性总体价值观的局限,因而小说中女性主人公最终仍然无法逃离远离幸福、走进人生"坟墓"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3.
纵观19世纪伟大的英国作家安东尼&#183;特罗洛普的作品,从其早期小说《养老院院长》到后期小说《菲尼斯&#183;芬恩》,女主人公无不有着悲惨的境遇。本文基于作家特罗洛普的女性观来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家自身的反叛精神赋予了笔下的女主人公强势的一面,然而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员,作家的女性观必然受到19世界英国社会对女性总体价值观的局限,因而小说中女性主人公最终仍然无法逃离远离幸福、走进人生"坟墓"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伦理文化,以讲究道德而著名。若说这一时代的小说与其他时代的小说有什么特别区别的话,那就是这时的小说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人的道德面貌。19世纪英国小说家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家。道德批判是他们在小说中表现的内容之一。道德是作家臧否社会和人的重要标准。可以说,这时期小说以强烈的针砭时弊的道德批判精神,浓厚的劝善说教、道德感化而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乔治·梅瑞底斯是与狄更斯同时代的英国重要作家。“欲望”是梅瑞底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欲望化叙述的功能在于充分审视了人性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他的创作似乎违背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正统道德观念,但揭露了欲望的非理性与19世纪后期渐起的“颓废的社会气.g-”有着密切的关联,通向了更深层的人性关怀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转折点     
1828.8.28列夫·托尔斯泰诞生他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19世纪所有伟大人物中最复杂的一个。他的思想孕育着20世纪的各种精神活动,艺术的力量在世界各国的文学领域和文化领域也刻下印记,对中国现代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19世纪80年代末期,托尔斯泰用小说《复活》作为他一生创作和思想探索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社会迅速发展转型,并最终确立其世界工业霸主地位,完成了海外拓殖的历程,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而对英国近现代社会影响深远、为塑造近现代英国民族灵魂、稳定当时的社会局面立下不朽功勋,同时又造成人性与自由严重受压抑的"维多利亚主义"(Victori-anism)道德风尚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这是一个崇尚道德风尚的时代,"没有人能够逃出被道德审查的命运"[1]。正因为道德在维多利亚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对维多利亚道德的研究理应成为维多利亚小说研究的重要焦点。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维多利亚时期道德观念的流变,从而对维多利亚道德进行重新阐释,可以更好地把握维多利亚小说中人物反映出来的道德风貌。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上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同时,也是维多利亚时代少数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创作体现了作为小说家兼诗人的独特性.本文通过分析哈代诗歌和小说创作的内在联系,讨论其诗歌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具体表现及其在英国诗歌创作风格由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嬗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维多利亚时期探险小说中的狩猎书写与英帝国的国内猎狐和海外动物猎杀互为表里,相互印证。探险小说中的海外动物猎杀叙述凸显了兴奋和快乐之情,并采用"重复"、"清单式描写"和"平实风格"来增强情绪感染效果,以此建构"伟大的白人猎人"形象。考察19世纪英国探险小说中大量的狩猎情节可以一窥探险小说在建构和加强帝国意识形态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历史编撰元小说的一个次文类,"新维多利亚小说"从主题上和形式上对维多利亚文学进行戏仿,问题化地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文化景观进行了再现和重构。以A.S.拜厄特和萨拉·沃特斯为首的当代英国女作家所创作的"新维多利亚小说"突出了对女性生存体验的挖掘和描绘,构筑和承载了维多利亚文化记忆。在对文化记忆的构筑过程中,"新维多利亚小说"采取了后现代戏仿的手法,为文化记忆增添了新的维度。"新维多利亚小说"的历史叙事同时也是"幽灵书写",成为建构文化记忆的要素。  相似文献   

11.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兴"恰好是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最具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范畴,也是<诗经>的本质.对<诗经>的诠释基本方式就在于"讽诵涵泳","叶韵理论"的应用就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朱熹美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的创造性转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17.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8.
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余华等先锋作家及其作品被称之为“后新潮”,他们对中国文学中的传统人文精神和文化秩序进行绝对地反叛和怀疑,根本否产极价值和意义,常常在恐惧和绝望中进行“死亡叙述”,描述死亡过程,93年余华小说《活着》的问世,表明他已进入“新写实”的行列,他的人生态度,文学观念等都已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传统既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积淀 ,又是该民族持续发展的背景和基础 ,因此 ,对少数民族社会未来发展充任着文化动力和文化制约的双重角色。本文从中国族群民间的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爱情神话、生产神话入手 ,探讨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本源与共振 ,以及由共振导致的文化趋合态势 ,进而说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吸纳和民族性自强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意识条件 ,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的辉煌同样取决于文化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试图揭示晚清战时后勤体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