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美国西藏政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晔 《西藏研究》2003,4(2):1-7
20世纪美国在冷战与遏制中国的政策下 ,对中国西藏的政策奉行实用主义原则与双重标准 ,即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地位 ,又支持达赖分裂势力的“藏独活动”。该政策大体经历了一个从模糊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地位 ,到侧重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再转变到炮制“西藏民族自决”论、支持西藏叛逃分裂势力分裂中国、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的过程。美国的支持并没有使流亡分裂集团达到“藏独”的目的 ,这一政策的结果却暴露了美国在西藏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行径。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派出托尔斯泰—杜兰"使团",在英属印度政府的帮助下前往拉萨,向第十四世达赖喇嘛转交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函和礼品,并经由藏北前往中国内地。此行增进了美国对于中国西藏的了解,也首开美国政府派遣官方使团进藏与西藏当局建立直接联系、插手"西藏问题"之先河,对于后来美国西藏政策的形成和演变发生了很大影响。文章利用已经公开的汉文档案资料、英国和美国的英文档案资料以及当事人的著述,论述了这一事件的背景、经过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为世界所公认。对此,就连外国侵略者也无法否认,如1930年,英国驻印度事务大臣曾说“(西藏)必须继续被认为是中国的一个省”;1904年,英国外交大臣在致英国驻俄国大使的正式训令中也承认,西藏为“中华帝国的一个省”;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里普也不得不承认,“美国从来不认为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家”;英国外交部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于冷战正酣之际 ,利用西藏进行反共反华为美国的既定目标。在直接政治、军事干涉的同时 ,美国还积极谋求外交途径———联合国行动 ,企图使西藏问题国际化 ,以达到遏制和分裂中国之目的。在美国的操纵下 ,联合国成了其表决机器 ,通过了一系列关于“西藏问题”的决议案。这些决议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西藏分裂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经常援引此攻击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讲 ,今天所谓西藏问题的国际化与这些决议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以美国近年来解密外交文件、国家档案分析 2 0世纪中叶美国在台前幕后操纵联合国插手西藏问题的过…  相似文献   

5.
自1959年十四世达赖喇嘛逃亡印度以后,"西藏问题"引起了日本当局的关注。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当局支持"藏独"的行为进一步公开,"西藏问题"成为日本图谋遏制中国的一个政治筹码,成为影响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当局的涉藏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特点,它在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同时,又以各种方式支持"藏独"活动。但就目前而言,"西藏问题"尚未成为中日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其涉藏政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6.
肖杰  谷泓 《中国藏学》2017,(1):111-118
形成于本世纪初的《西藏政策法》是美国近30年来涉藏政策的总结,也是当前美国国会和行政当局操纵“西藏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文章从中美建交以来美国介入“西藏问题”的历史出发,介绍了当前美国涉藏政策的形成过程,论述了美国《西藏政策法》的政策渊源;分析了《西藏政策法》的立法过程,指出《西藏政策法》是美国国会两院之间、政党之间妥协的产物;分析了《西藏政策法》的文本信息,对其中涉及的政策内容和机构授权进行了重点研究;对《西藏政策法》实施至今的绩效进行了评估,重点论述其对于中美关系的破坏性以及由于自身政策动机的不合理导致的不可完成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政府最新解密的档案文件显示,尼克松政府时期美国的西藏政策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背景下,美国中央情报局虽然继续援助西藏分裂势力的反华秘密行动,但是大幅度削减了援助的规模和水平.到1974年,美国终止了对西藏准军事行动的经济资助.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美国的西藏政策根据中美关系正常化形势发展的变化而作出了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英国以仅承认名义上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和事实上视西藏为“独立国”作为策动西藏独立的策略,持续近50年,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朝、中华民国历届中央政府始终坚决反对英国的“宗主权”谬论.中荚交涉西藏“宗主权”的实质是维护中国主权与制造独立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1898至1921年是英国以“宗主权”为中心的侵藏政策的提出、实施和基本确立的时期.为与俄国争夺中亚细亚,寇松提出中国对西藏只有宗主权,并寻找时机发动侵藏战争,逼签《拉萨条约》,“变西藏为实际上的保护领”.随后,英国声称西藏是“一个外国君主统治的国家”,并与俄国舍谋以中国只有宗主权来否定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继之,英国加快侵藏步伐,企图强迫中国同意西藏“自治”,并要求俄国同意其在西藏“行动自由”.1921年,英国政府采纳贝尔的建议,一方面反对中国政府恢复设置驻藏大臣和派驻军队,一方面企图制造“大西藏”以分裂中国,以这两大内容为核心、以宗主权为幌子的侵藏政策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10.
清末,沙俄帝国主义同英帝国主义勾心斗角,争相侵略西藏,中国神圣领土西藏面临着将沦为俄、英殖民地的严重局势。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之时,俄、英争夺西藏的斗争一度达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沙俄政府出于它的对外政策的战略需要,终于承认英帝国主义在西藏有“优先利益”,而把西藏问题变成它手中的一块政治筹码,同英国进行政治交易。本文拟从《尼古拉二世致达赖喇嘛书》,对沙俄政府侵藏政策的变化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西部民族地区。本文探讨了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大意义,分析了优劣势环境,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八旗制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入关前,它实行兵民合一,即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强化各族人民的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入关以后,八旗官兵又被派往各地驻防,成为单纯的职业军人,他们为巩固边疆、抗击外来侵略、促进民族间的大融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清朝由盛及衰的转变,八旗官兵骄奢淫逸的弱点充分显现出来。最后,八旗制度在清朝的消亡中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日文资料为依据 ,论述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兴亚院蒙疆连络部与蒙古善邻协会西北研究所始末及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 ,考证我国北方重镇齐齐哈尔城的兴建 ,系由清初达斡尔总管首倡 ,以达斡尔族为主按“民筑”的方式建成的 ;齐齐哈尔城名是由当年倡议建城的达斡尔总管所驻在的齐齐哈尔村名延续而来的。文章考述了达斡尔族为兴建齐齐哈尔城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有关沙陀都督府、沙陀族共同体、沙陀族姓等问题 ,学术界向来说法颇多 ,这些说法与历史事实多有出入。本文依据史料认为 :唐初西域地区并无沙陀都督府建制 ;构成沙陀族共同体的基础是“沙陀三部落” ,不能把早期的沙陀突厥与尔后的沙陀族视为一体 ;沙陀族除沙陀三部落外还包含有其他民族成分 ,学术界过去只将李、刘、石三姓视为沙陀族姓与史实不符。沙陀族姓是沙陀族共同体丰富内涵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6.
张焰 《民族研究》2001,(2):40-49
本文叙述了建国后石柱县各阶段人口发展的情形以及目前石柱县的人口生育模式等人口状况。研究分析表明,影响石柱县人口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和政策因素;在不同时期,这两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而在现今的石柱县,政策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占据着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徐平 《民族研究》2001,(1):37-44
文章根据西藏的实地调查材料,联系西部民族地区的整体情况,认为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城镇和农村、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的不平衡发展,这是西部民族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契机,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在进行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同时,应当运用政策和资金优势,推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组织形式,重点扶持农村和农牧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都处于急剧变迁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南省三亚市凤凰镇回族社区的民族认同和民族关系也呈现出一些新的情况,例如民族意识趋于强烈并带有市场经济的一些特点.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政府的积极引导更是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凤凰镇回族对异族通婚的普遍接受就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文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的形成基础、基本特点、主要内容及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基本战略途径等。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特色鲜明、体系完整,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是21世纪我国民族工作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20.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