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上古,"为"字常有"谋取"之义。以郭店楚简本为依托,通过文本内外语境的分析,可知《老子》中"无为"之"为",应该采取这一含义。所谓"为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等说法,意指执政者"爱民治国",代表公利而不谋求私利。这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即"道"的实质。它是针对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提出的政治要求,也是在当时一种突出的社会思潮中形成的,老子把它看作虽不具形质却真实存在的永恒规律性。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大音希声,大象亡形"、"不言"等涉及艺术与美的观点,都是《老子》核心思想的延伸;以往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史中,基于对老子思想玄虚化的理解而形成的一些观点,并不符合艺术和美的规律,需要加以清理。  相似文献   

2.
"道"在老子、庄子哲学中都是绝对的本体和本原,是化生万物、决定万物的不可捉摸的抽象实在。老子、庄子强调"道"的至上性,主张具体对象和人类社会都应顺从"道"的法则——无为,这就间接否定了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进而导致了对现实社会存在价值及合理性的否定。《淮南子》以"气"解"道",以"因"解"无为",将老子"塞而无为"的...  相似文献   

3.
家,就是人得以存在的处所。所谓开天辟地,就是人为自己筑造得以存在的处所(家)。为"乾坤""立极",就是人为自己开辟天地,筑造世界,筑造处所(家)。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确立以"仁"为天地之"极"。人开辟天地、筑造世界必须以"仁"作为支柱,才能支撑起人得以存在的处所(家)。对于如何才能持守"仁"这天地之"极",则只有通过"精一",即由"诚"而达到"执中"、"用中",即把握"道",从而实现对"原于性命之正"的"道心"的持守,实现天地之"极"("仁")牢固地树立。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道德经》包含的是一套"无为无不为"的领导艺术,而且还暗含着一套完整的治国理念。在治国的原则上,老子要求统治者顺应自然而不妄为,把"无为"与"无不为"结合起来;在治国的方式上,老子要求统治者丢弃私欲、顺应民意,达到无为之治。在治国的具体操作中,老子要求统治者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以"道法自然"为切入点,深入理解老子的治国思想的内涵,能使我们更好地的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以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道禅思想或直接性地、或间接性地以中国古典诗歌为桥梁影响和推动了美国诗歌的改变。道家"无为"思想拓宽了美国诗歌题材;道禅"得意忘言"的诗学理念促进了美国诗歌语言、技巧的变革;道禅和谐美的内涵则为美国诗歌提供了全新的物我观。从而使美国诗歌更为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李贽《老子解》的基本思想,分析了李贽学老解老的思想基础和对老子“无为”思想重新诠释的内容,并探索了其从传统的“无为而无不为”得出“无不为而无为”结论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7.
"死亡"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死亡之于存在意义的投射具有三个维度:建构死亡自身的源始根据,即"存在维度";终极可能性问题的生存论筹划,即"此在维度";历史性"能在"的死亡现象学还原,即"人之维度"。从这三个维度洞察"死亡",可以将诠释学和现象学融汇于同一参照系。而海德格尔在"死亡"思想意蕴上的变迁,则是"存在"意义在这三个维度框架中的交错重现。  相似文献   

8.
"中原"一词,在《孙子兵法·作战篇》中,主要有两种训释方式,一种沿用传统观点,释为"原野"、"内地"或"国内农业发达的中心地区",一种以裘锡圭先生为代表的观点,主张释为"战场"。本文通过对孙子生活时代相关文献的搜集论证,认为,"战场"这一义项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在老子道论中,是将社会治理模式以及个体生活之道合在一起探讨的。"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于此,社会治理模式得以奠定;"致虚极,守静笃"、"复归于婴儿",由是,个体生活之道而具雏形。从此,道家"人道"思想作为社会民族心理底蕴之一部分,影响绵亘至今。  相似文献   

10.
&&《老子·五章》臆度@徐大源&&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不死不活效率低,处于“少、慢、差”的落后状态。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写作训练要有一定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无为"思想有着重大影响,又面临种种误解,本文试图从《老子》文本出发,切中"无为"的本意,并从老子"无为"提出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无为"的内在含义,揭示"无为"追求精神超越实现社会和谐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依据“书钞体”将《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分成两类:以被摘抄的原书为单位组织材料的书钞体和划分类目安排所摘抄材料的书钞体,在论述《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与《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的牵涉混淆处后,将第二类杂纂类书籍与类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与多由政府主持编写、规模大、体例严谨的类书相比,杂纂类书籍规模较小、体例编排较为随意。  相似文献   

14.
老子思想广博深邃,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理念,其"虚无"思想、"无为"思想、"不争"思想对心理咨询的本土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虚无"思想表明心灵若处于空明寂寥的状态,则可以接受和拥抱一切感受和体验。咨询师只有虚化于己才能将来访者涵容于心中而无所障碍,来访者只有打破心灵的窠臼才能处于自性任然的状态。"无为"思想传达出轻柔的干预则会达致"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咨询师只有不去人为干预生命的自我发展进程,才能引导来访者进入自我洞见和知晓。"不争"思想暗示咨询师只有"不居功",来访者才会"是以不去"。当来访者的真知灼见浮现之时,即为咨询师功遂身退之时。  相似文献   

15.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无疑会对我国小企业的会计行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宣传、贯彻、落实和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寿命,长寿是相对的。以前讲“人生七十古来稀”,而现在则有“八十不为老,七十不算稀,六十正当年,五十小弟弟”的说法。那么,人的寿命到底应该是多少?根据科学家蒲丰的“寿命系数”理论,人类的平均寿限应当是125~175岁。《内经》早已说过:“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唐代王冰注解时,引用了《尚书洪范》里提到的“一曰寿,百二十岁也。”认为“年度百岁,谓一百二十岁也。”可见人们应享的寿命,  相似文献   

17.
《市民》2006,(6):13-13
《Soho小报》:讲真话需要制度环境;《经典》平等意识在南亚崛起;《慈济》为暗角人生觅希望;《NPO纵横》青年环境组织的未来;《读书》圣洁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读《南史.陈庆之传》一文时批语较多。将毛泽东读史的思想语境,融入史书原有的历史语境和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政治语境,从而在"思想"、"历史"和"政治"之"三重语境"的融合框架中解读毛泽东的思想,能使历史现象之来龙去脉变得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9.
约翰·亨利·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纽曼是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是自由教育的倡导者。他的《大学的理想》一书,是第一部专门论述大学理念的著作。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他对自由教育作出了新的界定,对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书中倡导的以古典人文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和以注重理性的开发为主要内涵的自由教育理想,在当时及其以后都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对《老子》版本的辨析入手,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是具有审美意义的人生境界而非单纯的功利思想。这个人生境界的审美性质就在于它超越了条件限制而符合人生最高理想的绝对自由,其审美特点就在于无目的的合乎审美目的。“无为而无不为”表面上看是一个逻辑悖论,但实质上却展示了人生境界经由修养途径达到审美境界的必由之路。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美学思想在庄子“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人生境界中得到了发扬光大,对今天仍具有启迪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