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外国人来中国,一定对一个叫"别人"的人感兴趣,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过他。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们,他们最爱对孩子说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你怎么就这么闹?""你怎么不跟别人家的孩子学学,成绩这么差!"……我就是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小孩。不幸的是,如今我已为人父母,却仍有很多小孩还在经历和我一样的痛苦。诚然,关注他人、从他人生活中获取经验,是非常正常和积极的人类生存方法。可是,不少父母运用此法却只完  相似文献   

2.
正在放学回家这件事上,儿子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眼看着他上高一了,我们一起约定:每天下午5点半必须到家。但转眼两周过去,他却没有一次按时回过家。堵车、肚子疼上厕所、帮同学解答难题……他有太多理由。怎么做才能让儿子有时间观念、责任感,从而按时回家?除了不按时回家外,孩子上学也不积极、经常迟到吗?如果是这样,那这个问题父母得引起足够的重视。父母抱怨儿子没有时间观念和责任感时,首先应  相似文献   

3.
<正>像参天大树,为我遮风挡雨——这就是父亲,这就是母亲,这就是家。不幸的人,父母已远走,满怀的爱无处投递;幸运的人,父母健在,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在"情感"版组推出"我的父亲母亲"名人专栏,邀请各领域名家、名人,以他们饱蘸激情的笔触,书写感人至深的父母情。如果你也有与父亲母亲难以忘怀的情感故事,欢迎来信来电,与大家分享至爱天伦。  相似文献   

4.
正有很多子女,每年回家见父母的次数、关心和惦念父母的频率,往往还不如一个旁人多……几年前,家里的窗帘罗马杆被孩子扯坏了,我打电话给当初装窗帘的裁缝店,让他们派人来修。接电话的是女裁缝,她问我能不能下班时顺便去她店里帮拿梯子?我想着她还有老公呢,就谎称下班时要扛一袋子东西回家,没有工夫搬梯子。她就笑着说:"没关系,我自己搬。"我刚下班回到家,她就扛着梯子来了,一脸的汗,笑眯眯的。我问她:"怎么不让你家男人搬呢?"她喘着粗气说:"不在了。"见我惊讶,她说:"命苦!给人装防盗网时掉下去了……"她顿了顿,  相似文献   

5.
老人都很期待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如果子女不去探望年迈的父母,父母该怎么办?很多人认为回家看望父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法律无法约束。其实不然,今天,就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看看法律是如何规定"常回家看看"等精神赡养义务的。可以起诉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吗案例1:父亲起诉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法院调解要求子女对父亲履行精神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6.
龙女 《当代老年》2010,(1):14-14
父母年纪大了,作为子女,当然希望他们健康长寿。不过,如果你并没和父母住在一起,怎么能知道他们的健康有没有出问题呢?春节期间,不少儿女会回家看望独居的父母,美国著名心脏病研究所梅奥诊所的专家指出,儿女回家探望父母时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规避未来可能出台的遗产税,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提前把自己的房子赠与子女。然而,当爱心之举遭遇"不孝"子孙时,又该如何收场呢?徐华一直在外地工作,趁着国庆放假,赶回老家探望父母。回去之后,她发现,弟弟徐磊把父母接到了自己家,说是为了方便照顾,要在自己小区给他们租间房子。见弟弟对父母这么好,徐华心里也踏实了不少。小住一周后,她就放心地回去上班了。半个月后,徐华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徐少刚心脏病复发,让她赶紧回家。到了医院,徐华发现,弟弟徐磊  相似文献   

8.
幼心 《老年人》2013,(10):30-31
2013年6月,著名电影演员蒋雯丽主演的情感大戏《娘要嫁人》在北京、上海等地4家卫视热播,她扮演的女一号"齐之芳"受到热捧。蒋雯丽是公认的孝女,在她父亲晚年感觉孤独寂寞的时候,她的孝行让老人深深感到"被需要",进而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由此,他也找到了涓涓不息的快乐源泉。父亲晚年孤独孝女心生牵挂蒋雯丽的父亲蒋培基退休前是名机械工程师,他发明的立式砂轮外圆整形机获得过国家专利。蒋雯丽是家中的满女她和大姐蒋雯娟在北京工作二姐定居合肥。三姐妹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平时都忙忙碌碌,无暇回家看望父母。蒋培基老两口不愿给女儿添麻烦退休后两人住在安徽蚌埠。2011年正月初二,蒋雯丽一家回蚌埠给父母拜年。晚饭后蒋雯丽陪父母围炉烤火拉家  相似文献   

9.
正读者来信我和男友打算今年结婚。前两天双方父母见面,我爸妈很通情达理,说他们家买房装修花了不少钱,所以彩礼就不要了,但提出了一点要求:为了能给我一个保障,他们希望男友家能给我8万元"离婚保证金",以后如果离婚了,这钱就是我的了,不会拿出来分割;如果不离婚,等到一定时候,这钱还是我们俩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母就在饭桌上平静地争着去救治非典病人,我的心却像被刺破了一样,我不相信我的家有一天会面临这种生死抉择4月21日晚,父母把我叫回了家。吃饭时,他们告诉我,他们所在的医院已经被北京市卫生局指定为非典专门接收医院了,一个星期之内将清空所有的病人,集中所有的医护人员专门救治非典病人。他们叫我回来,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件事,并让我带够衣服和钱,叫我以后不要回家了,他们也要被封闭在医院内不许出来,什  相似文献   

11.
做好父母     
<正>?因不能陪在孩子身边而愧疚我是在海外工作的爸爸,孩子两岁。我知道,2!3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刻,但我每年只能见孩子3到4次。我父母和妻子一起带儿子,他只跟他们亲。每次回到家,儿子都不认识我,刚混熟叫我"爸爸"了,我又不得不离开。这让我失落、愧疚又无助,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黎明前的爱     
钟国昌 《老年世界》2011,(19):18-18
自从离开父母到外地工作后,除了春节、中秋节外,我几乎很少回家。多年的奔波,让我不知不觉间淡化了对父母的爱,也越难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每次打电话回家,母亲总是唠唠叨叨,让我照顾好自己,我也总是应承着。孰料,上月我大病了一场。也是因为这场病,让我得以回家休养,再次感受到了父母对我那一如既往的爱。  相似文献   

13.
<正>像参天大树,为我遮风挡雨——这就是父亲,这就是母亲,这就是家。不幸的人,父母已远走,满怀的爱无处投递;幸运的人,父母健在,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在"情感"版组推出"我的父亲母亲"名人专栏,邀请各领域名家、名人,以他们饱蘸激情的笔触,书写感人至深的父母情。  相似文献   

14.
<正>魔术师总会有许多奇思妙想,他们的一个小创意,有时就会让人们改变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知。如果遇到一位像魔术师一样的爸爸,孩子的世界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小的时候,女儿爱把爸爸叫做"幽默大王",因为爸爸总是别出心裁,跟她玩好玩的游戏。女儿上小学时,她爸爸工作很忙,往往回家比女儿晚。但只要他哪天先回家就会"躲猫猫"。听到女儿上楼的脚步声,他大王"因为爸爸总是别出心裁跟她玩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个新年,家家户户团圆时。然而,有这么一群父母,却再也等不到他们唯一的子女回家团聚。别家热热闹闹的新年,只让他们愈显凄寂与悲凉。他们,被称为失独父母。  相似文献   

16.
<正>两年间,他和母亲的足迹遍布20个国家。看着母亲笑得像花儿一样的脸,他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份孝心也让他获得了令人艳羡的工作。北京科技大学大四学生李博渊打工每挣到一笔钱,就带着父母出去旅游,让父母的退休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在日记中,他这样写道:"带上父母亲人远游,去看看夕阳,看看世界。就算他们已经迟暮,但他们,还有我。"  相似文献   

17.
《老人天地》2014,(7):10-10
<正>"告儿子不回家"看点不在"告"春田父母含辛茹苦供儿子读书,将其培养成才,现在儿子成功了,却置老母亲不顾,即便是逢年过节,儿子也没有回家一次。这样的不孝子,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尊老爱老、孝敬父母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18.
网购一大堆课程,奔波于各种讲座,行走于形形色色的咨询机构,这是许多父母忙碌的身影,他们希望通过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但层出不穷的理论和方法,又让他们无所适从,常常陷入疑惑、纠结:养孩子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高岚说:"其实,教养孩子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有,那就是—真诚做自己,才能好好做父母。"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了解自己,对于自己的未来是确定的,知道自己接纳什么、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把一份属于孩子的未来交到他们手上。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一个寻爱的女孩,她的名字叫晓晓。曾经因为一句"明天天冷,加件衣服吧",便爱上了网友。但那个男孩没有学历没有工作不说,举止行为还流里流气,靠在路边做些泥瓦工、搬运工之类的零活为生。晓晓的父母着急了:他怎么着也得找个正经工作吧。晓晓回答:他什么都不会,人又懒,谁要他啊!就算知道男友有这些缺点,她还是天天往男孩家跑。男孩却不把她当回事儿,有时被气得哭着跑回家,转身又主动去找  相似文献   

20.
一对80后小夫妻,婚后辞职回家当起了"啃老族".不工作、不做家务,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老人们看不下去了,自断家里的水电,逼儿子与儿媳离婚.(新浪网 7月28日) 一直以来,人到暮年,都希望家庭和睦、儿女幸福,而在这个家庭里,却真实地上演了一出老人逼儿子离婚的戏.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老人太过分了,哪有"不成人之美而成人之恶"的父母呢?然而,这是垂暮老人的无奈之举. 细观这名29岁颓废儿子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父母的教育缺失,迷恋网络、埋怨父母无能、透支银行卡、暴力回报父母,这样的孩子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对于不上进、不愿工作的孩子,不要说养儿防老,到头来,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这不利于家庭的和谐,也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