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时期,山水画萌芽,宗斌在《画山水序》论述了山水“以形媚道”,创作目的在于“卧游”以悟道;王微指出山水画与地图的区别,强调创作山水画的情感宣泄;更重要的是在南朝时期甚至已经提出了关于山水画的优劣在于“格高而思逸”,这一思想奠定了中国后世山水画的审美追求,后世的画论对此继续发展,由此衍生出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品德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画中,由法而理,由理而道,道便成了中国画的最高学问。老子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六朝王微的《叙画》中说绘画是"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这个"太虚"就是"道"。同时代的宗炳说得更明白些——"圣人含道暎物""山水以形媚道"。这些早期的经典理论,规定了中国画的大致特点:"追太虚之体",这是亲自然而远世俗,造型取其意象而淡于写实,  相似文献   

3.
正我喜欢画园林山水源于我对扬州的热爱,它可以让我游走在"天人合一"的境界里,以最本真和自然的情境融入到画里,当我亲切的走进它,你会发现自己也渐入佳境,用水墨画表现所见的花花草草还有亭台楼阁都感觉有一种民族精神和骨气所在。诚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独特且重要的一个时期,政权的更迭、社会的分裂使得魏晋名士在继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统之后,不得不另觅其他的价值关怀。玄学也因而滋生兴起,崇尚老庄,重形而上的思辨,企图在"自然"与"名教"中不断调和。这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名人大家,玄学名士如竹林七贤;诗文如曹氏三父子、陶渊明、谢灵运、左思、陆机;画家如顾恺之、宗炳、陆探微;书法家如王羲之、王献之、锺繇等。他们既是前无古人的文学与艺术巨擘(如王羲之、陶渊明、顾恺之),同时也是文学与艺术体裁的开创者(如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魏晋名士既对两汉"经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也逐渐在清谈思辩的风潮之下回归人性的本真与自然。于是,对于山水的意识观念便逐渐脱离神学气息与道德色彩,而契合于山水自然本身。一系列的山水文化,如体验山水清音、山水诗、田园诗、山水绘画与书法等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5.
《格萨尔》所体现的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曲 《西藏研究》2004,1(3):75-81
藏族是一个被大山环绕的民族 ,人们无时不受山水自然生命意蕴的感悟。比如 ,由《格萨尔》说唱艺人所创作的英雄史诗《格萨尔》就以大量篇章赞美了雪域高原的俊美和壮丽 ,将美丽的家乡描绘成人间的仙境和富饶的天堂 ,从而折射出古代藏族以山水为喻的审美观念。本文从审美的角度 ,对《格萨尔》所体现的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特征进行透视。笔者认为 ,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特征具体体现在充分肯定人性的主体作用和注入宗教的思想情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唐代著名田园诗人王维,是描绘"夕阳"美景的大师。诗人笔下的"夕阳",既是自然美的代名词,又是他思想与情怀的载体,还对应着他生命的西沉与归宿。他将诗、画、乐融为一体,创造了诗歌史上最具灵性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田园诗人王维,是描绘"夕阳"美景的大师.诗人笔下的"夕阳",既是自然美的代名词,又是他思想与情怀的载体,还对应着他生命的西沉与归宿.他将诗、画、乐融为一体,创造了诗歌史上最具灵性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石头在长诗《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兼致王维》中运用"重复"艺术,记录其徒步跋涉中的所见所思,营造了独特的环境氛围,揭示了诗人的精神状态,建构了丰富的审美意蕴。本文将通过《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中的意象和句式的重复、意境的重复以及事件和场景的重复三类现象系统地探寻这首诗歌的内蕴。  相似文献   

9.
石头在长诗《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兼致王维》中运用"重复"艺术,记录其徒步跋涉中的所见所思,营造了独特的环境氛围,揭示了诗人的精神状态,建构了丰富的审美意蕴。本文将通过《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中的意象和句式的重复、意境的重复以及事件和场景的重复三类现象系统地探寻这首诗歌的内蕴。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中国传统雪景山水画在山水画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雪景山水画中蕴藏着精神价值和审美意义。艺术源于自然,是描述大自然静态美的一种工具,能够将抽象的自然美形象化。本文主要探讨了一些有关中国传统冒景山水画造境艺术的相关问题,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苗润博 《民族研究》2015,(3):85-94,125
元人王士点所著《禁扁》一书中保留了一套以一字简谥指代辽朝皇帝的称谓系统,在现存的历史记载中十分罕见。根据此书卷首《引用书目》,钩稽元修《辽史》中零星的相关记载,可以确定这套称谓系统当出自金陈大任编纂之《辽史》。通过对比同时期其他王朝的谥号制度,全面考察辽代帝王谥号的内容特点及使用情况,本文揭出一个鲜为人知的史实——辽代皇帝谥号的核心部分直接采用汉朝谥法,故与唐宋谥号形同而实异,这也正是《禁扁》所见筒谥系统产生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一 1989年11月11日,北京民族文化宫。回族画家《刘在田山水花鸟画展》吸引着首都众多的美术爱好者。廖汉生、杨静仁等领导同志为画展题词,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延年为画展剪彩,著名画家娄师白等观赏画展并作画题字,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也特予报道。整个画展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田擅长写意山水、花鸟。他的画立意深邃,结构新颖,用笔洗炼、凝重,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他画花鸟,赞美荷花之高洁,讴歌松梅之坚贞,  相似文献   

13.
湘西2006年成功申报"CCTV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神秘的湘西再添一道美丽的光环。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可以说是电视传媒最早介绍湘西的作品,其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并给湘西画上"匪"的审美符号;电视剧《血色湘西》也是以湘西为地域背景,同样是介绍湘西,却给湘西镌上"美"的形象符号。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一大种类,它的发展远远早于欧洲的风景画,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五代已走向成熟,名家辈出。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等开创了南北两种画风。而欧洲的风景画直到十七世纪才成为独立画科并出现名家名作。十七世纪荷兰的雷斯达尔(1629—1682)的《埃克河边的磨坊》,霍贝码(1638—1709)的《密德哈尼斯的林荫道》,十七世纪法国的克洛德洛兰的(1600—1682)《魔堡》《海港景色》《西王女王的乘船》,是十七世纪欧洲风景画重要的代表作品。究其根源,这是因为与欧洲相比,中国画山水审美意识有着特殊的发展渊源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水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绘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虽然表现建筑的中国画——界画古已有之,然而界画所描绘的只是山林建筑,或者说是画中带有亭台楼阁的山水画。算得上表现都市景观的古代中国画作品似乎仅有《清明上河图》之类的典范之作——但那也只是农耕社会型态的都市。到了20世纪50、60年代,都市一时成为歌颂新中国的重要题材,新兴的都市还与林立的烟囱演绎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图景。不过那时当代性的艺术观念还不可能产生,因而并没有出现都市水墨或"城市山水"等概念。因此,堪称表现现代都市景观与生活方式的都市水墨,成为中国画科中的全新概念,都市水墨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的水墨样式,也是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一个范例。它往往是与传统山水画相异乃至于对立的姿态出现。概而言之,都市水墨就是传统水墨的一种当代表现方式,是反映都市人文内涵、形式趣味、文化心理的一种新型艺术门类。本文对都市水墨的界定、表现内容、当代沿革做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同时还对都市水墨的绘画语言突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对王秋童、赵绪成、聂危谷等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分析,阐述了都市水墨在笔墨语言、作品题材、审美意境等方面的探索。最后,通过自己《都市意象系列》的构思、创作实践表达了自己对都市水墨诸多方面的理解。笔者以为,随着不可阻挡的都市化前进步伐,一方面,都市水墨将会成为中国画多元发展趋向中的重要一员,另一方面,都市水墨的表现内容与形式语言探索将为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提供有益的例证和参照。  相似文献   

16.
展示日本民族文化的精神美,是川端康成创作的追求,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因素.民族的深层意识和审美情趣,美的"物哀"色彩,美的"幽玄"理念,具有自然美的形式,这是作家对古典美的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展示.走向世界的文学,应该是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学.  相似文献   

17.
水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绘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虽然表现建筑的中国画——界画古已有之,然而界画所描绘的只是山林建筑,或者说是画中带有亭台楼阁的山水画.算得上表现都市景观的古代中国画作品似乎仅有《清明上河图》之类的典范之作——但那也只是农耕社会型态的都市.到了20世纪50、60年代,都市一时成为歌颂新中国的重要题材,新兴的都市还与林立的烟囱演绎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图景.不过那时当代性的艺术观念还不可能产生,因而并没有出现都市水墨或"城市山水"等概念.因此,堪称表现现代都市景观与生活方式的都市水墨,成为中国画科中的全新概念,都市水墨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的水墨样式,也是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一个范例.它往往是与传统山水画相异乃至于对立的姿态出现.概而言之,都市水墨就是传统水墨的一种当代表现方式,是反映都市人文内涵、形式趣味、文化心理的一种新型艺术门类.本文对都市水墨的界定、表现内容、当代沿革做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同时还对都市水墨的绘画语言突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对王秋童、赵绪成、聂危谷等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分析,阐述了都市水墨在笔墨语言、作品题材、审美意境等方面的探索.最后,通过自己《都市意象系列》的构思、创作实践表达了自己对都市水墨诸多方面的理解.笔者以为,随着不可阻挡的都市化前进步伐,一方面,都市水墨将会成为中国画多元发展趋向中的重要一员,另一方面,都市水墨的表现内容与形式语言探索将为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提供有益的例证和参照.  相似文献   

18.
“没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有没有古典诗论”?一位研究中国文艺理论的学者这样问。他的提问,促使我探讨侗族琵琶歌《旋桑嘎》(即《歌师传》)。这首歌是己故侗族著名歌师吴居敬同志四十年代向广西三江程阳歌师吴学清老人学来的。民间歌手口耳相传,保存下这难得的诗史诗评之作。《歌师传》全歌116句,叙唱13位歌师及其16部作品:(1) 高步乡杨信斌:《二度梅》  相似文献   

19.
袁少芬同志在《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第4期上,发表了《那坡"土瑶"述略》一文.这篇文章从民族学角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荣屯这部分少数民族的名称、来源作了考究,对服饰、习俗也有比较详尽的叙述,但在语言问题上作墨不多.本文除简要介绍语言情况外,打算把它与有关语言进行共时对比,试探一下这种语言的系属问题.下面以那坡县龙合乡仁合村荣屯自称"耶容"jε~55joη~12的语言为代表(下称耶容话),分语音、词汇、语法和系属四个部分叙述.  相似文献   

20.
耐读文章总是精简却又有创见的,比如莱辛的《拉奥孔》,比如钱钟书的《读〈拉奥孔〉》,尺幅之间,窥见千里山水。《读〈拉奥孔〉》看似钱钟书的一篇读后札记,却有着深刻又独到的理论发挥——牵合中西文艺理论,在大同的境界中妙悟"东海西海,心里倏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的文心。其中又以中国山水诗画为径,指引来者通向电影艺术的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