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注是传统汉字结构理论的“六书”之一。对转注的解释,历来争议颇多,但不少在论证方法上存在问题。根据许慎关于转注的名称、定义及用例,结合文字学理论和汉字发展史知识,转注指根据事物的类别,用最能代表这类事物意涵的字作为表达这类事物的字的部首,而表达同类事物意义的字可以采用其同类字的部首。转注不能直接造字,但它是造字的重要补充,不能简单地认定为用字法。转注的提出,有助于完善汉字构造理论、促进汉字的发展、成熟和规范。  相似文献   

2.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日:“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关于“转注”,许慎并没有明确界说,而且除“考、老”以外,他在《说文》九千多字例的诠释中,也没有明确指出哪些属于转注结构,由此导致后人对“转注”的理解有颇多分歧.近两千年来,学者们关于“转注”的讨论,众说纷纭,难有定论.本文拟以赵古则《六书本义·转注论》为基点,比较古今学者的观点,试就转注的定义、性质、特点,及其在文字学中的作用作一浅显探析和说明.转注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其他“六书”一样,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造字法.相比较而言,转注造字更为灵活、便捷.在“六书”中,转注、假借之所以区别于前四书,关键在于前四书是从孤立的角度用平面静态的方式建构汉字,而转注则是从动态的角度用联系的方式来建构汉字,把字与字之间“形、音、义”的关系结合地更为密切、灵便.转注为我们厘清了新字如何孳生的途径.“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是转注造字的根本原则,即两字之间形体结构相似或相类,意义相通.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六书     
(一) 什么是“六书”?一种解释是,六书是六种造字方法;另一种解释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是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二书是用字方法。前一种解释,无法解释清楚转注和假借是怎样的造字方法;后一种解释;也无法解释清楚为什么造字和用字两类性质不同的方法并列而名之为“六书”。所以什么是六书,这是文字学家迄今还没有  相似文献   

4.
说“转注”     
说“转注”蔡英杰“六书”为汉字的六种造字法.“六书”之中,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假借五者,学界众口一辞,无甚异议.唯有转注,由于对许君的界说及例字理解不同,遂至众说纷纭,这无定论.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到转注字的要义所在,并阐述其在整个文字...  相似文献   

5.
转注假借新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深入探讨了造字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二书,从这二书的名称,“书”字的本义、许慎对这二书的定义、以及适字的结果、二书的不同使用等五方面分析,认为这二书实际上不是造字法。又从用字法提出者的论述及语言实践两方面分析,认为转注和假借实际上也不是用字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字学的核心是“六书”,“六书”中说解最纷纭的是“转注”和“假借”两书,本文想从新的角度给这两书作些新的解释。“六书”是西汉以来的古文经学家接受古代遗产时从研究、比较篆文字形里归纳出来的六种“速字法”和“写词法”。“六书”一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六书”的细目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其次见于郑众的《周礼》注,所注“六书”名称、次序有的和班固不同,他说:“六书: 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班固、郑众的“六书”都可能是从刘歆《七略》里接受来的,不过他们只列名  相似文献   

7.
也谈"转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符号学角度观照"六书",并讨论其中的转注.转注是一种能产的造字法,它与形声同为意音符号,但本质迥异;转注字是在转注原体字(声符)基础上加上"类首"(义符)构成,转注字的意义与"类首"意义相同.  相似文献   

8.
一、导言“六书”中的转注、假借,在“许学”里是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于百年来,小学家们围绕着许慎的八字定义和两个例字,推求探究,各抒己见;但纷如聚讼,迄今难以定论。究其争讼之点,那就是;转注,假借“二书”是否造字之法?如果不是,何以在“六书”之内?如果是,那是怎样的两种造字之法?如何依据《说文》析字的体例,以解释、阐发许慎对转注、假借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  相似文献   

9.
"转注"是"六书"中意见分歧最多的造字法则之一.文章论述了"转注"与"六书"中其他类别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的"转注"观体现的转注字的特点,并从历史与心理的角度揭示"转注"字的成因,根据<说文?叙>及历史背景来探明许慎"转注"字解说失误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六书”新论——论先秦六书与东汉六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定班志六书与郑、许六书性质不同。班志所载六书大约是产生于战国中后期由齐鲁间儒者提出的“字义一字性教学法”,是哲学与语文学研究的结晶体,其次第无关造字先后。四象主要是按思维逻辑方式划分的字(词)的功能类型,转注、假借属字义研究的内容,转注即互训,假借也包括引伸。郑、许等人从捍卫古文经学出发,将四象改造为形义学理论,仍保留转注、假借的原貌。形义学六书的提出和完成都在东汉,应当正名为“东汉六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