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赛珍珠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性作家,她一直处在“争议”的边缘。其主要原因就是她异国的写作风格,而让她成名的主要原因也恰恰如此。如何看待中国式小说创作是评价其文学贡献的重要因素。文化相对主义理论无疑为赛珍珠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文化相对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赛珍珠进行其跨文化写作。对于赛珍珠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及其影响下的跨文化写作的文学价值的肯定,为我们研究跨文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与赛珍珠本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中西文化论争”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赛珍珠文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的描述与分析,客观地揭示出赛珍珠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开始重新评价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并不断推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姚君伟十余年来潜心研究赛珍珠,并完成了以赛珍珠为研究对象的英文博士论文。在此基础上,他又推出了国内第一部有关专著《文化相对主义:赛珍珠的中西文化观》。他率先从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视角切入,对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小说和非小说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精神作了一次全面而公正的探析;与此同时,他也展示了自己的异质文化之间差异共存、互相尊重、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文化观,以建构起一种积极的中西文化诗学。从当下的跨文化语境看,该专著的出版既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更有其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赛珍珠传播中国文明、沟通中西文化的作用分析,阐述了赛珍珠作为文化桥梁和大学文化的国际使命之间的关系,以及赛珍珠博爱精神和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的关系。宿州学院校训中的“友善”“务实”与赛珍珠创办“欢迎之家”并亲自践行她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把赛珍珠的精神内化为宿州学院的大学文化来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和中国文化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赛珍珠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和看法。从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入手,探讨赛珍珠通过打破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原型"、展示中国千年承袭的民俗文化以及中西文化联姻的三种方式来实现"天下合一"的中西文化融合理念。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在创作中国题材小说的同时,长期阅读西方小说,同时博览中国作品,特别是小说,最后走上了研究、宣传和翻译中国小说的道路,发表多篇中国小说论,包括诺奖受奖演说《中国小说》。她的研究跨越中西文化,将中国小说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之中进行历史考察,同时带有自然而强烈的比较意识和对话性,并倡导、也体现出一个跨文化对话者所应具备的他者智慧。研究赛珍珠所做的中国小说研究的特征以及其中存在的局限,对于当下的赛珍珠研究、中西小说比较以及跨文化对话的深入展开,对于国际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均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解构主义以层层拆解的方式将传统之牢固建构一一摧毁,从而开启自由思想和新的生命之门;和合哲学凭藉中国传统“和”的思想而阐发之,以融突而至生生之境。二者殊途而同归:拆解旨在新生,和合却非凝滞。此固是中西文化之差异所致,却亦可是中西哲学思想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新的碰撞与合璧。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我们对赛珍珠非小说作品的研究仍须加强和深入,赛珍珠的中国小说研究是其非小说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中国早期小说源流》中,赛珍珠从历史入手,追根溯源,客观地研究中国小说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过程,使自己的研究深入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层面;她采用比较的方法,将研究对象置于世界文学的参照系中,公正地品评其得失;同时,她的研究也体现出一种健康的文化心态和良好的跨文化素质,凡此种种,对于人们从事跨文化研究均有很深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和合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合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流经常伴随着民族价值观、世界观、认识论的历史碰撞。任何一次跨文化交流要实现“共赢”,就必须建立在传受双方相互理解、沟通的基础之上。开放的传播系统中,不同的文化努力寻找“共语”空间,积极交流,融会发展,是中西文化交流,以至繁荣必经的一个艰难过程。  相似文献   

11.
赛珍珠的创作以她1934年回美国为分界线呈现出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她的中国题材的作品都受到了中国读者和学者的诟病,这是有深层次的文化原因的。而她在《群芳亭》中所显现的美国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是削弱该作品影响力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也给全球化时期异质文化交流问题提供了反面参照。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众多的跨文化交际都是通过英语来完成的。由于中西方文化之差异,中国人在英语交际中常常犯“文化错误“,导致“文化休克”现象。只有了解并理解中西方文化中的社会规范及其价值观念之差异,明确并掌握汉英不同的语用规则,以及中西方不同的交际风格,保持文化差异意识,才能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西方大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饮食文化作为非语言交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方大学生交流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饮食技术体系方面和饮食基本观念两个方面的差别,分析受饮食文化影响的中西方大学生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解析了中西方大学生受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在社会交往、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的差异。深入研究这些文化差异可以帮助中西方大学生消除跨文化交流引起的误解和障碍。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有着多种源头、多层蕴涵,栖息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先民,在各自具有独特规律的进程中,又在相互交流、吸收中,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共同创造了五彩缤纷的古典文学。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黄河流域中原文明领先发展,一旦与周边少数民族富于活力的文化发生碰撞、结合,往往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中国文学出现崭新的景观。文章仅以黄河流域华夏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交流现象突出的楚辞、汉赋为例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5.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以马作喻体的隐喻,英汉“马”隐喻的偶合体现了中西文化的重合性;两种语言中“马”隐喻的失配现象,反映出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在地域文化、价值观念、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而英汉“马”隐喻的交融,则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中西文化随着相互借鉴与交流而日益趋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第二章《白虎山学道》中以中国传统故事中的花木兰为原型,通过融入中西文化元素塑造了一个现代“女勇士”形象,集中展示了她作为华裔作家的跨文化叙事策略。汤亭亭在《白虎山学道》中通过对于圣经、佛教和道教典故的改编和移植,在文本中建构了融汇东西方不同宗教文化的跨文化空间。跨文化空间的构建和“汤氏花木兰”形象的塑造不但在文本想象层面实现了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对话,同时也传达了作家对于消解现实生活中以男权主导的性别对立模式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对比是为了加深对两种文化的认识 ,促进交流 ,取长补短。以适当的立足点和方式进行对比才能更好地认识不同的文化。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中的长处和弱点 ,清醒地分析存在的文化现象 ,处理好交流、借鉴和保护、继承的关系 ,才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索尔·贝娄的犹太身份和美国生活的双重背景使得他的作品兼具浓郁的犹太性和美国味。在他6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的犹太性逐渐减少,而美国味逐渐增强。对索尔·贝娄三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中主人公进行分析,探索他写作中的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表现了贝娄的跨文化写作特性和世界作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文化和语言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可以选择从英语翻译的视角,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详细的描述,从而提出克服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语用失误与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的语用行为受制于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 ,由于语用中文化差异的存在 ,在跨文化交际中 ,人们往往因使用的外语不符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而无法实现预期的交际。作为英语学习者 ,我们只有通过对比中西文化的不同 ,找出英语语用失误中的文化根源 ,才能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