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改革的目标是要建成一个既充满生机和活力,又具有良好调控功能的新的经济运行体制。这无疑是一项十分繁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试图从系统论的角度对新经济体制的实现过程作一理论探讨。改革方式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的转折点城市经济改革的起步是以“简政放权”“减税让利”作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证明,以放权让利为思路的一系列单项改革措施诊准了旧体制的基本弊症,在突破旧体制的运  相似文献   

2.
<正> 十多年改革,我国商业体制虽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它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新旧体制处于胶着状态,新体制还在形成中,不具备与旧体制相对峙并取而代之的力量;在经济生活中,旧体制往往处于主导地位,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过热、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  相似文献   

3.
东欧各国的经济改革采取了两种模式:一是“松散和合理化的管理计划经济”,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经济改革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解决新产生的问题,东欧各国在经济方面实行部分变革的同时,仍将坚持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点更应该是改革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方都提出了寻找“经济新增长点”的口号。新增长点给我们创造巨大效益的同时,它的新运作方式也带来了一些新的体制。其间,一条重要的经验值得我们在“九五”期间借鉴:用新体制建设、管理新的项目,是一个花钱少、收效大的办法;搞新项目,特别应当注意避免沿用旧体制下的那一套东西。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包括一些经济开发区和高新  相似文献   

5.
<正> 经过十年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经济机制下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一、计划者主权机制和多元机制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在十年改革以前,基本是一种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其运行机制基本上是计划者主权机制。即在公有制经济中,社会生产结构、收入分配比例、资金积累等一切主要经济决策,都按照作为所有权主体的计划者的“偏好”作出,其他经济行为主体的“偏好”原则上不起作用。在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行为主体:计划者、地方、企业。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说到底,就是要充分调动各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各行为主体的作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  相似文献   

6.
学术广角     
农村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与化解对策辜胜阻在《教育研究》2 0 0 4年第 10期上撰文指出 ,目前 ,我国农村教育正经历两项重大体制转变 :一是管理体制转变 ,由乡镇管理转向“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是投入体制转变 ,在税费改革中 ,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中央与地方共同负责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基本形成。在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在税费改革过程中 ,教育费减收对农民减负有很大的贡献 ,但财政投入增量与教育费收入减量之间存在着缺口 ,义务教育经费需求与财政供给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  相似文献   

7.
学术信息     
改革攻坚阶段的十大难题范恒山在《中国改革》2005年第8期撰文指出,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十大难题:一是建立健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体制保障问题;二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创新问题;三是产权多元化格局下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四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无形障碍的克服与有形监督的体系建设问题;五是地区发展与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问题;六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中效率和公平的协调问题;七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格局下政府的有效管理和调控问题;八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体制机制建设问题;九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股份合作制,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的创新,进一步增强乡镇企业的活动。”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为我们发展乡镇企业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这几年,抚州地区农村经济在由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变中,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使农民走向市场的好路子,那就是各地不断涌现了“公司十农户”、“工厂十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例如东乡、金溪出现的生猪运销公司十农户,南城汽车运销公司十农户,南丰白舍禽蛋服务公司十农户,金溪丝绸总厂十农…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江苏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在此进程中,江苏经济的主要目标任务是要紧抓区域协调发展,苏中苏北如期全面小康,苏南率先基本现代化;大力促进基本成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向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转变;大力促进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深度转变;大力促进引进为主的自主创新经济向原始创新为主的自主创新经济转变;大力促进投资拉动型经济向消费拉动型经济的转变;大力促进传统工业主导经济向现代服务型经济转变;大力促进城乡分割二元经济向城乡一体化经济转变;大力促进省内“π”型开发战略向“#”型开发战略转变;大力促进全面小康向初级富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是关系全局的十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认真抓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开拓和培育农村市场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早在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要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问题;所谓进一步,就是说在方针问题、认识问题解决之后,还要解决体制问题;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坚持“三改一加强”的方针,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深化企业改革,全面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搞活国有工交商贸企业,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对促进彝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我们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楚雄州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和存在问题 楚雄州国有企业的改革,同全国一样,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1978年至1983年)。这一阶段的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人手,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和实行“利改税”,初步打破了“国有企业统负盈亏”的旧体制格局。第二阶段:(从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改革20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改革的主题,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20年的改革,总体上我们已经脱离了传统体制轨道,不再是计划经济国家,而已是一个基本市场化的“准市场经济”国家了。但新经济体制尚未最终确立,经济改革还没完全成功。虽然我们已无后路可退,但前路却仍有不少难关与陷阱。本文立足于20年改革的总体,主要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现状和问题,旨在对这场正处于关键时期的伟大改革进行一个概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赵紫阳总理在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谈到横向经济联合与打破条块分割问题时指出:“改革就要解决条块分割问题。”“衡量每一项改革的方向对不对,要看它是否符合打破条块分割的要求,看它是有利于削弱条块分割,还是强化条块分割,这是重要标志之一。而横向联合本身,正是对旧体制的冲击,对条块分割的挑战。”深刻认识横向经济联合对解决条块分割问题的重大意义,逐步建立国家对企业以间接控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制度,以便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新的条块结合,这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在当前和今后必须努力解决好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改革正在改变着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以下简称“西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个变革时期,我们充分感触到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含义。古老的与现代的、传统的与科学的、旧的与新的等等,处于历史的同一平面上交织着、冲突着。在这个新旧经济机制的交替过程中,一股新的活力正在“西部”经济机体内孕育、滋长。  相似文献   

16.
由于影响的系统性和广泛性,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和相关的制度创新只能由政府来加以提供。总体上分析,新时期我国粮食市场改革的问题,主要不是执行与能力问题,更多的是制度本身的设计问题。因此,我国粮食制度改革的出路不是“模范”地执行旧的制度或者是效仿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而是要以全新的、能适应新经济模式的制度安排来代替旧的、失去了生命力的制度安排。事实上,只要让市场在粮食的生产经营中起基础性的作用,粮食市场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可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7.
承包制的体制特点:兼顾平等与效率“平等”与“效率”,是现代经济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目标。由于这两个目标通常存在着矛盾,所以有了“兼顾”的问题。能否较好地兼顾二者,是衡量一种经济体制优劣的最基本的标准。因此,兼顾这两个目标,也就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方针。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兼顾效率与平等两个目标,首先具体表现为兼顾企业预算硬化和企业间平等这样两个目标。这是因为,要使经济实现高效率,就要把产品经济变革为商品经济,要使在旧体制下作为“国家工厂”的一个“车间”的企业,变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实现这一转变,首要的任务就是要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搞活企业,搞活微观经济活动的同时,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控制与调节。否则,国民经济运行就可能产生某种失控,甚至出现一定的混乱。为什么呢?因为旧体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集中统一,依靠行政手段。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在旧体制下,社会经济生活形成了统、死、放、乱四个字的恶性循环,即一统就死,一放就乱。 为什么会一统就死?因为旧经济体制统的不是宏观经济活动,而是微观经济行为,从中央一直统到基层企业单位,把企业的手脚捆得死死的,使其丧失了生机与活力。改革中,全国许多企业发出“松绑”的呼声,也正是要求松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五大花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体制改革的本质是体制结构的改革。近几年来的体制改革,基本上是在保持旧的体制的前提下而进行的较低层次的变革,由于旧的体制结构不能保证新的政策、法规的正常运行,以至于常常导致“新政策失灵”的现象。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体制结构是体制改革的基础。新的政策、法规只有与相应的社会体制结构相配套,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来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改革现行的体制结构,是从宏观上变革传统文化、观念的基础,精神文明的建设、“双百”方针的贯彻也是如此;目前理论界和现实中提出的重大问题的解决,也都必须以体制结构的改革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邓小平的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对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的论述 ,旨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消除饥饿和贫困 ,促进农民致富 ,倡导全民控制人口、保护资源和环境 ,以发挥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功能 ;对科技、教育和人才辩证关系的分析 ,集中于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农”战略 ,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农业高校应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农战略的目标为工作中心 ,改革旧的科教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