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为广西新生代作家之一,壮族作家李约热具有清醒的小说文体意识,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后现代小说文本的个性特色。“不确定性”是其主要特色和创作风格,也是作者观照世界的方式。“不确定性”在其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作者思想意图、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的不确定性和语言的跳跃性强等方面。“碎片化”是造成李约热小说“不确定性”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肖莉 《北方论丛》2015,(5):57-62
新世纪以来,“80后”小说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语言学—文艺美学双重视域下的“80”后小说语言,有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和审美追求,这是对传统美学范畴的丰富和发展,更是对文学语言的独特贡献。本文选取“80后”作家代表性作品,探讨“80后”小说语言的审美特点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荒诞的黑色与灰色的有趣——海勒与王小波的幽默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海勒和王小波都是中外文学批评界公认的具有幽默风格的作家,但其不同之处也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语言表层结构和作品深层意义上,而更为根本的是两人的哲学思想不同。海勒的幽默更具“荒诞的黑色”特点,而王小波的幽默更带“灰色的有趣”色彩。  相似文献   

4.
作家的语言风格是指文艺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艺术特色。文艺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是语言的艺术。研究作家的语言风格,尤其研究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不仅对指导文艺创作,培养好的语言风格,而且对提高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都是有帮助的。因为只有把握了这一作家的语言风格,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其作品的内容,它所反映的广阔的生活图景和思想风貌,以至于得到美的享受。 我们听说的作家语言风格,不同于语体风格,也不同于文风。作家的语言风格乃是作家的创作特色,是作家特有的和惯用的语言表现手法。任何一个伟大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作家的语言风格就是由作家运用语言材料时所体  相似文献   

5.
新闻情析     
对于新闻作品,不仅应关注其时效性、公正性,而且应关注其寓情性。本文对寓情性在新闻作品中所占有的位置、新闻作品如何体现“情”字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刘加夫 《兰州学刊》2007,(12):114-116
南朝文人的乐府诗创作受到汉乐府民歌、魏晋文人乐府诗和南朝乐府民歌的深刻影响.南朝文人乐府诗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吸取汉赋铺排夸饰的艺术特长,形成了繁富华艳的语言风格,这类作品从诗史的传统看来,主要体现了魏晋文人乐府诗和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南朝文人乐府诗中还有一些作品受到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其语言风格表现出浅近自然、婉转流畅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花雅之争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文艺现象。花雅之争涉及花、雅两部。雅部之“雅”,具体体现为文雅、雅致与典雅,其总体的审美精神是与素朴美相对的华丽美。花雅之争花部最终取胜,原因既在于其对戏曲通俗性本质的张扬和表演性、娱乐性特征的强调与实践,更在于其审美精神的返朴归真和美学风格的素朴本色。花部戏曲的审美精神和美学风格在创作以及作品中体现得十分显著,文人作家唐英对花部戏曲的改造,花部作品通俗浅近的语言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为了争取族裔及性别的平等地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文学作品《女勇士》喊出了世间最强音。这一主题思想的成功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作品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既体现在宏观层面,也体现在微观层面。分析和体味这一语言风格对我们理解该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海明成的语言风格在西方文学中独树一帜,文笔含蓄简练。清新流仍、善用小河短句,人称“电报式”风格。这一语青风格可视为语言的变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笔者权“Atw”SWait”为范例,试作一粗浅分析。一、分析方法和术语涵义1.作者或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作品本身的客因陋门已  相似文献   

10.
论苏童小说的叙述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貌的形成,对任何一个作家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语言是构成作家文学叙事、文体风格及其个性化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体现一个时代文学水准的重要标志。苏童小说的话语方式、修辞造诣,叙述语言的经验、质地、砌成的意象,无不显示出作家“这一个”的独特写作风貌。其叙述的浪漫和唯美品质,抒情风格及气质在相当高的程度上表明苏童作为当代唯美主义作家写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峻岫 《云梦学刊》2010,31(1):25-28
西汉韩婴之《韩诗外传》杂采先秦之经子传说以说《诗》,其中援引最多的当数《荀子》,以致前人多认为《韩诗》为“《荀卿子》之别子”。实则就《韩诗外传》一书来看,韩婴固然在诸多方面受荀子影响,但也吸收了孟子的很多观点,表现出一定的尊孟意识,韩婴在人性论、法先圣等问题上都体现了其兼综孟荀的倾向。在权变观、并田制等观点上则与孟子思想一脉相承。《外传》袭取《荀子》“非十二子”之论而删非思孟之文;引《荀子·儒效篇》而删去“法后王”一段均是出于其尊孟意识,亦是其自身思想倾向之合理要求一  相似文献   

12.
韩愈诗风恢宏凌厉、变幻神奇的一面较多受到认定,而实际上韩愈亦有一种任真率直、平淡闲雅、古拙清远的诗歌笔调。这种诗歌风格接近于陶渊明,具有渊明诗歌之真、趣、淡和质的特征,我们可以称之为"渊明风气"。  相似文献   

13.
杨厚均  胡扬 《云梦学刊》2009,30(1):91-96
对谭谈长篇小说的再考察,在研究新中国一代作家的成长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谭谈长篇小说创作过程是一个生命意识不断觉醒与深化的过程。谭谈的长篇小说创作是20世纪50-70年代成长的一代作家在改革开放后集体转型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樊伟峻 《阴山学刊》2009,22(6):35-37
汉代古文经学对文学的创作深有影响。古文经学不为章句之学.追求简明的文风,消解了长篇巨制,文学创作也由繁趋简。古文经学不谨守家法师法,讲求兼通,能博采众长,故古文经作家能够出入经史,表现题材也包罗万象,几乎无所不至;而且作家的思想也不为经学所拘,开始表现内心的情感:同时,古文经学反对谶纬,迷信成分极少,这在客观上增强了文学的理性批判精神,这在政论散文中表现得尤为鲜明,同样的光芒在汉赋和诗歌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15.
全华凌 《云梦学刊》2009,30(6):100-103
文学接受是从文学文本接受开始的,对韩文本版的校雠接受是韩文接受的第一环,韩文善本观的出现、形成和发展。不仅对研宄韩文接受史意叉重大,在中国古籍版本学发展史上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昝风华 《兰州学刊》2008,(9):167-170
汉代风俗文化对汉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风俗文化是汉赋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汉赋喜用铺陈夸张手法、风格闳富奇丽等艺术特点的形成与汉人喜爱奇谈虚语的风气、汉代的神仙信仰、汉人追求完整繁富的审美风尚以及其他种种多姿多彩的风俗事象都有一定关联;汉代文人赋对本时期民间文学有较多借鉴。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早期生态作家之一,他的威塞克斯小说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天人合一,物我平等"的自然观和生态观,透视出哈代对人与自然、文明与环境关系的探索和反思,本文从自然书写、动植物情怀和哈代对现代文明的态度三个层面分析哈代渗透在小说文本中的自然情结和生态思想。在人类面临环境危机的今天重新解读哈代的生态思想对重建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瑶族维持自尊身份和文化特质的族群行动对立着汉族统治者治国的行为,使抗争成为瑶汉历史民族关系的重要特征。抗争的失败和自由生境的丧失,瑶族逐渐流变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成员。新时期,两族相互采借先进文化,形构起和谐友好的新型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9.
蔡邕是汉灵帝时代文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对鸿都门学的批判,表明当时的创作环境仍处于经学笼罩时期,不可能产生个人体验为中心的文人诗。作为当时文学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蔡邕自身的诗歌创作并未达到《古诗十九首》的成就。同时,假设《古诗十九首》产生于汉灵帝时代,诗歌作者不可能遗失姓名,从而得出结论,直至汉灵帝时代都不可能产生《古诗十九首》。  相似文献   

20.
入汉士人之精神困局与大赋之体的先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江 《云梦学刊》2009,30(3):104-110
大赋发生于汉初,直接动因有二:其一,入汉士人出于天生的社会责任心,不忘刺世;又面对从未有过的盛世,油然而生颂美。对汉大赋而言,文人徒有兼顾美、刺之念,终于只能将刺、关二端分置于大赋的评论和创作两个方面。赋家呈现出了一种较为典型的具有分裂倾向的双重人格特征,折射出入汉士人面对新的社会形势所选择的权变的处世方式。其二,真正开启大赋体式的却是面对刘汉新政权尚能保持更多文人本性的陆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