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定财产保全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法院生效裁决的有效执行,解决实践中长期以来“执行难”的问题,从而维护生效判决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但对财产保全的范围不加限制容易导致当事人尤其是被申请方利益的损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将行为保全纳入保全对象的争议也有待理论上的分析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设定财产保全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法院生效裁决的有效执行,解决实践中长期以来"执行难"的问题,从而维护生效判决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但对财产保全的范围不加限制容易导致当事人尤其是被申请方利益的损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将行为保全纳入保全对象的争议也有待理论上的分析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资本保全:一个综合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会计领域,收益计量是会计计量的核心内容,而资本保全理论又决定收益计量.有些会计文献中"资本保全"几乎被作为一个会计基本概念.但回顾会计文献,并没有发现对资本保全理论的完整论述.本文研究了资本保全的理论起点;传统资本保全理论的扩展;资本保全观念对会计基本理论的作用;资本保全模式及我国国有资本的"不保全性".构建了资本保全理论的一个综合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与台湾地区相比,我国大陆民事证据保全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民事证据保全是一种程序;没有认识到民事证据保全制度除保全证据外,还具有开示证据的功能。应扩充证据保全范围。允许口头申请,准予对驳回申请的裁定上诉,依照证据调查程序进行证据保全,并建立诉前证据保全程序中的调解协议制度。  相似文献   

5.
李平 《兰州学刊》2005,(4):148-150
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是证据保全制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立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有利于维护正常的诉讼程序.当前学术界对是否应建立该项制度有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这些观点的分析论证在我国建立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必要性和价值,进而对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6.
从比较法视角探析我国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保全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根源的民事保全制度,最早可以追溯至罗马法,也是现代各国的立法通例,大陆法系的假处分和英美法系的中间禁令就是行为保全的两种典型形态。但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未对行为保全作任何规定。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事纠纷愈加错综复杂,已远远超出了财产保全所能及的范围,这一立法漏洞所引发的诉讼实践矛盾日益凸现。因此借鉴域外各国的立法与实践经验,设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在民事诉讼法中设立行为保全制度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彤 《学术研究》2001,(4):87-93
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设立行为保全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借鉴国外及台湾地区在这方面的立法,进一步提出在我国设立该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彭语良 《兰州学刊》2013,(5):214-216
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我们正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在这一时代中,商务活动逐渐由传统模式转向电子模式。在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的存储与交流均是以数据作为媒介。然而数据所具有的不稳定性、流动性以及易被篡改等缺点使得电子数据变得极不安全。因此电子数据保全工作便成为电子商务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就试图从该角度出发,对电子证据的保全与使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的民事保全制度可以追溯到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程序试行通则(草案)》,行为保全制度在当时尚未初创;1992年到2012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法制建设、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背景下,行为保全制度呈碎片化地在知识产权诉讼和海事诉讼等领域初步创设起来;2013年,以民事诉讼法的新一次修正为标志,行为保全制度正式被纳入到基本法律层面的民事保全制度体系中来。这一历史进程体现了实践变迁与制度规范变迁的双重互动规律以及我国法律制度变迁特有的"稳而慢"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环境仲裁制度有利于更加及时、有效的解决环境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保护环境资源。鉴于我国当前适用的解决环境纠纷的手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兹建议建立环境仲裁制度,把仲裁制度的优势体现在环境纠纷的解决中,连同其他的纠纷解决方式一起,共同为环境纠纷的解决提供一种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首次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然而,在民事诉讼中为当事人普遍采用的财产保全措施,在同样含有民事赔偿事项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却鲜有被采取。财产保全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领域出现空转的原因具有多样性,要充分发挥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价值,需建立被告人财产调查和告知制度,厘清财产保全与刑事扣押的关系,合理减轻被害人的担保负担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法律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继承中华法系之传统和经历清末改制之变革。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后,两岸法律体系处于各自独立发展的状况,社会经济的差异也衍生出不同的法律制度。现在海峡两岸往来日盛,为了交流之方便,需要学者们对两岸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增强彼此认识之程序,排除合作之障碍。  相似文献   

13.
14.
付国华 《兰州学刊》2004,(3):152-154
债权人为数人时 ,可以单独行使代位权 ,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多数债权人代位权诉讼。当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未到期 ,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的时效即将届满时 ,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而有担保的债权 ,债权人不能行使代位权。著作权人的财产权、税收债权都可以成为代位权的客体。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债的保全和债的担保法律制度相互联系,二者密切交织构成了债的安全网。本文从二者的宏观差异、立法例中的体现、主体、权利内容、性质以及行使等诸多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比较分析,以期达到对债的保全与担保制度的更加明确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债的保全与担保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财产保全制度存在着制度利用门槛偏高、隐含漏洞较多、结构失衡等重大缺陷.由于这些缺陷,现行财产保全制度在其运行中产生了“保全难”、财产保全的功能障碍、对财产保全各方利益保护不平衡等弊害.这与财产保全的目的相抵牾.因此应进行制度设计上的相应改进,以发挥财产保全制度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劲松 《学术界》2003,(2):227-230
如何确立我国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临时救济措施 ,设立“行为保全制度” ,可以弥补现行程序法对商业秘密权利人救济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民商事纠纷仲裁制度在我国是一种较新的法律制度 ,其结构属于民间组织性质 ,因此 ,在仲裁中 ,当申请人需要申请财产保全时 ,仲裁机构应依法提交人民法院裁定 ,这就涉及到两种程序法的衔接问题和仲裁文书与诉讼文书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增设了行为保全制度,为法院通过责令一方当事人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的命令的方式,在诉讼前或诉讼中为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免受侵害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该制度生成和适用过程中,由于兼受大陆法系假扣押假处分制度和英美法系强制令制度的双重影响,产生了与财产保全、先予执行和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制度边界不明、功能重叠和适用混乱的问题。为优化制度设计,宜对行为保全的功能定位、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进行重新厘定,并对周边制度的改革进行整体安排,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仲裁财产保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承铭 《学术研究》2002,(10):76-78
仲裁财产保全是一种比较严厉的强制性措施 ,从各国的仲裁立法来看 ,决定和实施财产保全的机构大致有三种模式 :仲裁庭和法院都有权作出财产保全的决定 ;由法院作出财产保全的决定 ;当事人可以选择由仲裁庭或法院来决定保全问题。三种模式各有优劣 ,笔者赞同第一种模式。综观各国仲裁立法以及有关仲裁机构之仲裁规则的规定实施财产保全的条件包括 :由当事人向有权的机构提出财产保全的书面申请 ;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财产保全申请 ;申请财产保全要有正当理由 ;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文章还对完善我国的仲裁财产保全制度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