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成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进行评价成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更好发挥作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急需为中小企业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适应其发展需要的信用评级体系。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评价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出发,建立了涵盖财务类指标和非财务类指标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择优比较法和专家评价法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评价的主要方法,并对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这将对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更好开展担保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重庆南岸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信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通过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重庆市南岸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经历了从1999年"破题"成立,2000年运作"开步",到2001年"走稳路"三个阶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南岸区信保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沈阳市现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存在结构性缺陷,低层级中小企业对互助担保贷款融资需求十分旺盛以及互助担保所具有的天然优势,使得在沈阳市大力发展互助担保十分必要.同时,沈阳市现有中小企业力量不断壮大,企业产业集群迅速发展以及东北地区"爱有差等"和"重感性"的人文特征使其发展互助担保具有可行性.根据沈阳市信用担保发展现状,应建立政府参与的互助担保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层级较低但信用较好的位于"金字塔"底端的大量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4.
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其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本文设想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探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发展,借鉴国际经验,从信用担保立法、基本框架构成、市场运作等方面对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信贷约束意义重大,基于2008-2010年数据,围绕着担保体系建设、担保机构实力、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关系、风险防控等问题对福建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情况进行归纳,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动因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困境。剖析了阻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 3大发展障碍 ,即认识障碍、法律障碍和社会信用体系的障碍 ,指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经营信用风险的具有经济杠杆作用的金融机构。为保证信用担保体系的健康发展 ,建议建立完善的资金支持体系 ,采用优先股的形式引导政府资金进入商业性担保机构 ;健全风险补偿机制 ,强化担保投资的机制 ;规范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资信评估机构的连带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8.
结合企业"金融缺口"模型,对辽宁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进行理论分析,指出缓解辽宁省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辽宁省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断完善,信用担保机构实力、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促进中小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信用担保发展事关中小企业发展。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结构性缺陷,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风险联动机制,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等,严重制约了其发展,不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国应通过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加强行业监管,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规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评级制度等手段,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动信用担保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由于企业自身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足,再加上资本市场的高门槛、间接融资发展滞后以及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排斥等原因,融资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大力发展企业互助担保;还应引入风险分散机制,与银行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再担保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对信用担保风险进行承保等,以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制度缺陷及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经初步具备行业规模,它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现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结构、经营和功能上存在三重制度性缺陷,文章在分析上述缺陷的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保持该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及其上下游环节两个层面上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江浙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量、推动各类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方面所起的作用日益突显,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使中小企业融资极其困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多种模式,其中保证或抵押贷款模式较受关注,而这种模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比较关键的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江浙地区,担保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尤其是信用担保机构的引入,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贡献了不少力量。本文着重剖析江浙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经验,以期对我国其他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担保行业的迅速发展,使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即便如此,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开展再担保以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已刻不容缓。笔者将全面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已经存在的信用再担保模式、列举出我国已经存在的再担保形式并分析各自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找出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经济转轨过程中凸现的大量信用风险问题,人民银行和各地政府正牵头在全社会建立完善信用体系,改进信用制度,可是对于担保和保险在信用制度建设中是否可相互替代的问题,还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通过对比研究得出:信用担保和信用保险有相统一的一面,同时存在巨大的差异;两者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替代,但是不能完全替代,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信用制度的建设应该包括保险体系和担保体系的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制度创新: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关键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初具行业规模,它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现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结构、经营和功能上的三重制度性缺陷。文章在分析上述缺陷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保持该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及其上下游环节两个层面上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信用保险乃是防范信用风险,保障债权人利益顺利实现的有效手段。信用保险定义应当从其保险合同性质、标的、被保险人和作用范围四个方面展开研究,进而总结出信用保险内涵,然后才能概括出信用保险应然的定义。信用保险是完全不同于保证保险的独立财产保险类型,二者在主体、性质和制度价值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差异,所以信用保险不能为保证保险所包含。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入RAROC方法对企业客户赊销风险进行分析,计算经企业赊销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以及企业为防备非预期损失导致破产或自身信用的转移而必须的”风险资本”,进而计算RAROC(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使企业赊销产生的收益与所承受风险匹配。这不仅使企业能够在整体上控制赊销风险,正确处理赊销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均衡关系,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而且还可用于单笔赊销业务的评估以及对企业信用管理部门、销售人员等的业绩考核。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信用环境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运作模式应采用政府组建,市场化运作或混合组建,市场化运作;其组织形式应是事业法人制;其运作规则应为公平、多元、规范、稳健。从担保基金的盈亏上看,决定担保规模的因素实质上是一个地区企业的总体信用状况,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将成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加强法制建设、社会征信机构建设和企业伦理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国外混业经营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国内银行业和保险业的业务合作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开展银行贷款信用保险可有效防范银行信用风险,并为保险业提供更广阔的业务空间。本文就我国银行贷款信用保险业务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拓展我国银行贷款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使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流程化、科学化、规范化,特提出了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必须遵循综合循环、环环相扣、成本效益、螺旋上升的原则,采用“计划、执行、检查和优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以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