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试论高校学报名栏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色栏目是高校学报的生命力与价值所在,个性化已成为当代学报的生命线,高校学报要有生命力,就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学报要进行名栏建设,离不开编辑的思维创新,同时,特色栏目形成品牌效应,可以体现学报的风格与品位,也是学报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报目前存在诸如特色定位、稿源范畴、效益与质量、网络化出版等问题,从而面临办刊质量及发展的生存困境。探索创新,摆脱困境,强化精品意识,创办特色学报,是我国高校学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创办特色学报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报目前存在诸如特色定位、稿源范畴、效益与质量、网络化出版等问题.从而面临办刊质量及发展的生存困境.探索创新,摆脱困境,强化精品意识,创办特色学报,是我国高校学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学报特色发展的顶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发展是高校学报在期刊发展中确立自身优势的客观要求.为了解决影响特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进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在国家教育部、新闻出版署等层面联合推进高校学报特色化工程,在期刊刊号管理体制改革、高校学报管理体制改革、学报评价体系和职称、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联动的制度创新.在顶层设计基础上,各基层高校学报要积极发挥能动性、创造性,理顺各种关系,采取多种形式,努力缔造学报的学术个性和文化特征,实现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报特色栏目与编辑思维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色栏目是高校学报的生命力与价值所在。学报特色栏目的形成、稳定和持续发展离不开编辑的思维创新。最大程度地发挥编辑个体和编辑群体的思维创造性 ,使特色栏目形成品牌效应、名牌效应是特色栏目建设的理想境界 ,也是学报应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略论西部欠发达省区高校学报质量提高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高校学报质量提高与编辑事业发展的视角,结合高校学报的内容创新与特色创建、学报质量与编辑人员素质修养、审稿用稿机制与优质稿源获取等问题进行分析。西部欠发达省区高校学报必须加快质量提高步伐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才能使自身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编辑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而编辑意识是随着编辑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据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运作模式和编辑活动的新变化,编辑意识也要打破传统局限,在保持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的基础上,强化编辑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提高高校学报的质量,办出高校学报的特色,以改变高校学报“千刊一面”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是我国期刊方阵的重要力量。但国内高校学报同质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如何解决高校学报同质化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很多,其中创新是十分重要的解决办法。没有创新的高校学报是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没有高校学报生命力。高校学报要高举学术创新的旗帜,全力打造高校学报的品牌,办成创新学报和精品学报,才能在知识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高校文科学报学术质量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的生命在于质量。但我们对学报质量 ,尤其是学术质量的定位与界定还认识不太明确。学报质量是一个有自在结构的系统。其中 ,学术质量是核心。而学术质量则是由开拓与创新、高度与深度、系统与特色三对因素构成。这三对因素的核心是开拓与创新。创新 ,是学术质量的灵魂 ,我们编辑工作的价值归根结底就在于创新。研究现实问题 ,是高校学报开拓创新的一条必由之路 ,高校学报也可由此而达到实践性与前瞻性高度融合的境界。无疑 ,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 ,关键还在于编辑人员。高校学报编辑 ,应当是一支既“博”又“专”的高水平的学术队伍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高校学报办刊观念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探寻和研究高校学报的办刊观念与思路,提出21世纪高校学报发展的模式,向集成管理模式、与企业联合办刊模式、网络模式、开放、创新模式、分科出版模式迈进。高校学报在保持原期刊特色的基础上,必须突破封闭性围墙,扩大服务范围,加强应用科学领域的开发与研究,加快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扩大学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才能实现高校学报历史性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11.
当前,执行救济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执行异议之诉制度的缺失。倡导一项制度的建立,并能得以稳健推进和实施,必须要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该文择执行异议之诉体系中的支柱性问题加以分析,以期对建立该制度和夯实其理论基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学习来自于问题。要破除习惯于教师提问的思维定势、教师教材的权威意识、简单的文体知识的印证式解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质疑的方法有三:自读设疑,以求读懂;深析起疑,以求读深;产生有创意的问题和见解,以求读活。这三种方法融合多种思维品质与思维方法,体现了思考和表达的个性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为了巩固既得利益,急于登上正式大总统宝座,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根本原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力量不断遭到削弱,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前提条件;袁世凯操纵国会党争,促使国会通过先举总统后定宪法的议案,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直接原因;社会各界的推动,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社会条件;西方国家的要挟,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14.
北魏孝文帝以后北朝的清浊官、流外官和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在制度上严格了清、浊官的区分。北魏的清、浊之别与流内、流外官之别相对应。北魏与北齐、隋朝流外官分等方式基本相似,区别只在于魏分七等,北齐和隋分九等;北周则将流外九等称为九秩,而且分等方式与魏、齐都不同。王朝对于流内、流外官采取不同的对待政策,但是,这种分别有时候不明显,流外官有时享有流内七、八品官的待遇。北朝流外官的构成情况与阶级来源现在只能进行片面的推断。北魏的流内、流外官之分实际就是官与吏之分。  相似文献   

15.
识别脱贫农户返贫风险并制定有效的治理策略是现阶段解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针对脱贫农户生活水平不稳定可能导致的返贫问题,基于陕南脱贫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构建返贫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物元模型评估脱贫农户返贫风险程度,深层次剖析返贫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脱贫农户返贫防范机制。研究认为:陕南大部分脱贫农户处于一般风险水平,且差异较小; 脱贫农户成员健康状况、遭遇自然灾害风险、环境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风险和社会关系网是导致陕南脱贫农户可能返贫的重要因素,说明脱贫区的政策制度、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脱贫农户个体能力是陕南脱贫农户可能返贫的影响因素; 建立依据事前防御、事中处理、事后追踪体系的全过程性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脱贫农户思想观念培育,注重内生动力提升,提高脱贫农户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打造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优势产业,促进生态农业、农旅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改善升级乡村教育医疗,提高道路水利、信息网络、天然气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脱贫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提高可持续生计水平和社会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开展群众性师德建设活动应坚持的原则,指出了工会开展群众性师德建设活动的优势和特色,论述了高校工会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提倡高尚师德,制定师德规范等措施,积极推进和开展师德建设,并把深入开展群众性师德建设活动作为高校工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人类起源非洲假说需要分成两种情况:第一次走出非洲和第二次走出非洲。第一次走出非洲是直立人或非语言人走出非洲。这个结论本身就能解释为什么非洲人遗传变异大,但不能推出人类语言都起源于非洲。第二次走出非洲是早期智人走出非洲,这些智人取代了亚洲的早期智人。即使第二次走出非洲的假说成立,人类语言的起源仍然存在一元说和多元说两种可能,多元说可能性更大。目前非洲人遗传变异大这一观察数据本身不能区分是第一次走出非洲的结果还是第二次走出非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学者们用“体制断档”来描述我国从再分配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的资源配置状态。笔者认为,“体制断档”固然形象地指出了这一时期“市场”和“权力”之间的序列关系,但是在更完整的框架内,还是需要进一步深究的。该文指出,在我国当代乡村社会中,资源配置过程不仅是“体制断档”的,更是一种“似断裂非断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长安画派"艺术精神的核心是"融汇-探索-创新"。创新的基本方法是"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创新的表现是"四个出入"——出入于百年来中国画的各种创新路经,走自己的新路;出入于大生活和大生命,以生命体悟催化艺术创新;出入于黄河文化、西部文化,以新异文化因子改变画坛格局;出入于绘画的中法和西法,执守国魂西用,拓出新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信业的幼稚保护与产业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进程中,特别是在面临入世的机遇下,幼稚产业保护问题日显重要。因此,应正确分析和认识我国幼稚产业必须保护的原因,精选幼稚保护产业.并提出积极应对的产业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