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研究了《残疾人就业条例》对我国城镇地区残疾人就业和收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疾人就业和收入在该条例出台前后并无显著变化。结合2001-2013年的城镇残疾人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残疾人就业条例》实施后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幅度减少、残疾人个体就业的政策门槛较高、申请程序复杂等是导致残疾人就业不乐观的重要原因。据此,文章从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和个体就业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3年上海市金山区农村户籍务农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对农村残疾人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研究,结合实地调研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了目前农村残疾就业存在的困境并且对其成因做出经济解释.研究发现,残疾人的就业具有持续性,有过就业经历的残疾人更倾向于期望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目前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效果并不是很好:集中就业普遍存在"挂靠"的"假就业"现象,而按比例就业则存在用人单位更偏好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而不是雇佣残疾人的"缴费偏好陷阱",这两者导致了农村残疾人非农就业意愿和就业实现之间存在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就业政策: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残疾人8296万,残疾人就业难成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国际经验表明,适当的政策可以促进残疾人就业。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发现他们的残疾人政策主要集中在收入支持、就业计划和康复计划三个方面。通过比较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残疾人采取的就业政策和措施,得出促进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启示,包括制订康复计划,转变雇主对残疾人的观念,针对残疾人就业制定专门的法律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残疾人就业的成就、问题与促进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参与社会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率、就业规模和就业服务均取得很大进展,但在总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背景之下,作为最困难群体的残疾人就业更为艰难,存在就业层次低、收入水平低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实现残疾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必须采取系列有效措施,大力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5.
黄剑  曹洪华  唐杰  王爽 《西北人口》2008,29(5):111-113,119
我国残疾人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区域产业结构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亦有显著区别.本文从区域视角出发,对残疾人就业能力进行分析,依据残疾人空间分布状况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差异,提出了残疾人劳动力空间转移的一些途径和相关措施.以期提升残疾人就业率,达到提高残疾人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解韬 《人口学刊》2014,(1):54-63
婚姻家庭状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对于残疾人,婚姻含有生存的意义,家庭是他/她们生活的主要载体,甚至是生存的唯一依靠。但残疾人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帮助解决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问题,是全社会应该关心的一件大事。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研究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成年残疾人口婚姻状况的重要因素包括就业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经济指标。另一方面,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与其本身的残疾程度以及因残疾带来的自身理解与交流能力的差异、与他人相处能力的好坏、对于社会的参与能力的差异等有显著关系。此外,性别、户口性质、教育程度等基本人口特征指标也显著影响到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7.
婚姻家庭状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对于残疾人,婚姻含有生存的意义,家庭是他/她们生活的主要载体,甚至是生存的唯一依靠。但残疾人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帮助解决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问题,是全社会应该关心的一件大事。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研究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成年残疾人口婚姻状况的重要因素包括就业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经济指标。另一方面,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与其本身的残疾程度以及因残疾带来的自身理解与交流能力的差异、与他人相处能力的好坏、对于社会的参与能力的差异等有显著关系。此外,性别、户口性质、教育程度等基本人口特征指标也显著影响到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中国残联第二次全国抽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工具变量与分位回归等方法研究了残疾人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认为具有残疾程度高、家庭规模大、受教育程度低和不经常参加公共活动等特征的残疾人更容易陷入贫困。此外,在控制一系列个体、家庭变量后,文章还对中国现有的残疾人扶贫政策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深圳、南昌、兰州三市问卷调查为基础,就当前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水平、满意度和需求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残疾人社会权利整体上还处于浅度配置和轻度配置阶段,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整体偏低。因此,作者建议从社会权利重度配置和深度配置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残疾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残疾人服务需求巨大但服务供给短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4月1日,全国各类残疾人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34%。残疾人由于自身身体机能缺失,与健全人相比,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借助服务体系来克服自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当前我国的就业政策必须从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空间;加强劳动者素质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改变传统就业体制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有序地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梁宏 《南方人口》2009,24(2):28-34
本文利用1998年和2008年“广州市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原始数据来分析广州市老年人口的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广州市老年人口总体的消费水平并不高,并且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异,但城乡老年人口的消费结构有很大的一致性。同时,不同特征老年群体的消费层次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在十年间存在着很大的变化。在统计控制的条件下,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地区和退休前职业对老年人口的消费层次有显著影响,其中,退休前职业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未来劳动力供给进行准确预测判断将有利于我们未来就业政策、现实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科学制定,也是对未来人口与经济形势准确判定的依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劳动参与率年龄模式变动以及受教育水平提高影响的基础上,对未来劳动供给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65岁及以上人口的就业,到2016年将达到从业人员的高峰7.58亿,其后持续减少,到2050年前后减少到6.4亿;如果考虑65岁及以上人口的就业,我国的就业高峰将出现在2022年前后,到2045年以后,劳动力供给将大规模减少。届时劳动供养人口将会大大增加,这必须引起当代人在规划人口发展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贺丽丽 《西北人口》2007,28(6):117-122
家庭养老是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主要的养老保障形式。对甘肃省镇原县张老庄村家庭养老现状的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在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对家庭和子女的依赖性较强,尽管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较低,但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满意度较高。笔者从历史、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对家庭养老长期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新时期家庭养老的诸多弊端,提出了家庭、社区、社会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5.
青年就业的政策体系属于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当下,研究青年就业的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应用对于提升政策效能,避免政策盲目性和片面性,完善国家积极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各省在疫情期间青年就业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应用,探析其政策工具的特点和不足,为提高各省青年就业的政策效能,进一步促进青年就业提供策略参考和政策建议。构建政策目标—工具整合性分析框架,运用NVivo11 Plus质性分析软件,对疫情前后22个省级层面青年就业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得到引领动员型、能力提升型、保障支持型、监督评价型4类政策工具类目,并进一步细化得到14个政策工具条目,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阶段、不同施策对象政策工具的结构特点及其组合应用。研究发现,各省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落实过程中的枢纽协调作用较为明显,在保障青年就业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疏解了疫情期间青年对就业产生的恐慌感,提升了青年就业者的专业技能,保障了青年就业环境稳定。未来,各省应进一步挖掘需求,使政策更加精准地服务青年就业;加强各类政策工具的统筹组合,整合各类政府、社会资源,多功能向度、多...  相似文献   

16.
在对人力资本衡量指标详细讨论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一手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投资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发现那些能够积极影响求职结果的人力资本变量,并不一定能在决定就业质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这一反差表明,在中国转轨的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实现机制和就业质量决定机制存在差异:要想提高顺利就业的概率,大学生必须扩展人力资本的宽度和广度,拥有一个合适的人力资本结构;要想获得更高的就业质量,大学生必须增强人力资本的深度,从而拥有一个更高的人力资本质量。  相似文献   

17.
闫臻 《西北人口》2007,28(5):59-62
本文通过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兰州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数据,探讨影响兰州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表明,在与兰州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相关的各种因素中,经济生活满意度、文化程度、物质生活设备、健康状况以及养老保障是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最后通过总结和讨论,进一步指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还应把关注点拓宽至微观因素、观念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开发是有效促进就业扩大和失业压力转化的治本之策。但在就业结构非农化转换的关键时期 ,由于各国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与水平不同 ,失业压力的转化趋势也很不同 ,有的失业压力转低或高失业压力转缓 ,有的失业压力转强。其中韩国准超前型开发模式的成效较高、社会成本较低、高失业压力转低最快 ,是我国较为可行的开发模式选择。为此 ,我国首先要积极创造必要条件 ,特别要采取非常措施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优化开发结构并创造相应经济社会条件 ,加快向准超前型开发模式转换 ,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新时期严重失业压力的缓解。  相似文献   

19.
华玉超 《南方人口》2002,17(2):25-28
阐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和就业岗位与就业形式多样化对人们生育心理的影响 ,提出了消除这些消极影响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extensively collected, data on people's reasons for their behaviour provided retrospectively have been met with some scepticism on the grounds that they may be subject to biases and errors that jeopardize their usefulnes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for a sample of 1,327 births, the reliability with which women in Peninsular Malaysia recalled, at intervals 12 years apart, reasons for not initiating or for stopping breastfeeding less than 3 months after a birth. Overall, we find low to moderate reliability of recall. Levels of reliability are relatively high for some reasons (the child died and no or insufficient milk) but low for some others (child ill, breastfeeding inconvenient). Results from selection models show that reliability does not vary with the length of time since the child's birth but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socio-economic status (proxied by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Social status, social norms, and health-related factors appear to b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women's consistency of repor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