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矛盾较为突出,法制现代化西方化范式在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出现很多矛盾,不利于法治秩序的建构与法律权威的树立.反思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作用十分必要.文章从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入手,对两者作用进行辨析,并提出整合办法.  相似文献   

2.
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矛盾较为突出,法制现代化西方化范式在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出现很多矛盾,不利于法治秩序的建构与法律权威的树立,因此反思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前提就是依宪治国 ,实现社会主义宪政。宪政现代化既是法制现代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法制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中国作为后发型法制现代化国家 ,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宪政现代化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用国家———社会相互关系的分析工具研究宪政现代化的发生和发展 ,从而在阐明宪政现代化一般模式的基础上 ,透过对具体模式特征的解析和对中国宪政现代化历程的考察 ,揭示中国宪政现代化的模式及其独特品格则无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学界对“现代中心主义”的反思、对法律性质问题的复杂性的追问,有关民间法、习惯法的研究呈现出强劲态势。在此情形下,由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和青海民族学院法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民间法、习惯法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6日—8日在中国夏都———西宁举行。主要内容如下:一、民间法的一般理论人类秩序之达成,并非国家法一端之功劳,生于草根社会之民间法亦不可或缺。因此,本次会议首先针对民间法的一般理论展开探讨。从宏观角度而言,有学者通过透视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现代化与本土化之冲突,研究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二元建构,探讨现代法制…  相似文献   

5.
民间法或习惯法的研究是随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深入而出现的学术现象,它在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越来越占有显著的位置。从目前民间法研究的进展来看,可以作为学术类型进行探讨的有三种理论,分别是苏力的本土资源论的民间法、梁治平的法律文化论的民间法及谢晖的规范法学的民间法。由于它们所依凭的方法依然是西方的,还缺乏中国学术的自主性立场,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借鉴和移植外国先进的法制思想、法制经验及法律规范本身,这是我们建立现代法制国家不可或缺的选择.全球化的主要标志是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中国侵权行为法在21世纪的发展,是以法的现代化与全球化为社会背景的.这就要求我国侵权法立法应注重立法民主、广泛借鉴各国先进立法理念与成功经验,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解决国际侵权行为的功能,在人权领域则应通过侵权法私法加强法律救济与保障.  相似文献   

7.
法制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颇为关注的社会问题,政府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如何,不仅学术界应予考虑,而且发展中国家政府也必须作出回答。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形成的法秩序,但不可照搬和重演。发展中国家的法制现代化应在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引导下进行,日本、新加坡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范式。法制现代化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而且需要一个强劲而开明的政府来主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2-2005年)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法学界极为关注国家法之外的习惯法、民间法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一研究热点的出现表明,法学理论研究逐渐走出价值呼唤和法条注释的初级阶段,日益摆脱对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依附,脱离单纯的法制浪漫主义情结,开始从中国社会的现实条件中找寻法律秩序的本土资源,读解中国人生活秩序的文化意义,探求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民间法研究不仅拓宽了人们对法律的认识视域,而且其对社会学、人类学、诠释学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的借鉴更为法学研究带来清新的学术风气。本研究报告通过对民间法研究成果的综述,追溯这一学术研究动向的发生过程,回顾和总结其中主要的学术热点,评述民间法研究的理论发展和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9.
民间法研究     
主持人手记登载在本期的稿件,分别是《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2-2005年)》、《民间法与习惯法:原理、规范与方法——全国首届民间法、习惯法学术研讨会综述》和《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理论说起——关于民族国家法制本土化理论的几点再思考》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法文化中,受“和合”观念的影响,国家对制定法之外的行为规范采“和而不同”之态度而给予认可,从而使法制实践中的行为规范体系呈现三大板块:国家制定法运行于国家有效控制区;家族习惯法运行于农村;民族习惯法运行于少数民族地区,其间又有交叉依赖的情形。国家法与民间法多元并存的格局,是中华法系区别于世界其它法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