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固的公文批评思想主要体现在<汉书>中,在公文的功用论、风格论、主体论、写作论等诸方面都有阐述.班固的公文批评有其自身的特点,采用了包孕式的体例、儒家的批评视角,以及主客观结合的批评方式.班固的公文批评在公文批评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两汉的公文批评,延续先秦公文批评存在的方式,依附于经、子、史、集四部之中,依然没有专门的公文批评文献,也没有出现独立的公文批评.从总体上说,两汉公文批评经历了一个从汉初的"尚俭尚质",到汉武盛世的"典雅醇正",再到东汉初期的"复归简质",东汉中后期的反对"增饰",要求"有补于世"、能"为世用"的轨迹.两汉的公文批评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简质"、"雅正"、"实用"的批评标准,成为后世公文批评一直延续的几个核心标准.  相似文献   

3.
王充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可谓是最关心个人命运的思想家。在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思潮泛滥成灾的社会环境中,王充的"命"论敢于否定"天",倡导"命",挑战正统思想,蔑视权贵。因此,王充"命"论思想客观上蕴涵着反对专制统治、重视人生自我的启蒙思想。通过王充的"命"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史上的又一线曙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文学理论研究经历了从新时期向新世纪的跨越.对30年发展历程的总结理所当然成为文艺学关注的重点话题.同时,问题意识的突显和文化转向的深化特点也鲜明地体现出来,"新世纪文学的新现代性"的讨论虽然属于当代文学批评的范畴,但其自觉的理论化也吸引了文艺学的注意,并参与"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讨论;西方文论研究不再满足于断章取义式的接受,理论创新的冲动和西方文论的学术史分析也使得以叙事学和巴赫金研究为代表的西方文论研究在近两年走向深化.在文艺学的文化转向中,视觉文化和都市空间领域的开拓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王充及其文章观在现当代得到的主流评价是很高的,但王充及其文章观是否真应该有这么高的地位却是另外一回事情。总体说,王充主张颂汉颂今,这对其文章功用观打上了巨幅的阴影,而其真实观也大多停留在经验真实的层次,他的文章创新观一味主张创新,却又违背了人类以故为新的创新常态。  相似文献   

6.
冯雪峰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念,并在其运用中表现出政治边界的扩大化倾向;他的文艺批评经历了由机械的政治功用论转向到辩证的文艺功能观的过程。文艺工作的革命者身份表现了他政治批评的合理性,而其"尴尬"的中间人又使他受制于两种文艺观之间。无论是其早期的重视文艺的政治批评,还是后期的政治与审美的并重,都没有离开他政治批评的主线,表现了他政治批评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曹丕的<典论@论文>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文学批评,从重视文章的文辞艺术游移到重视作者人生价值的实现.这导致他对"文"的内涵有两层不同的定义.曹丕的这种文学观,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密切联系.认清曹丕的双层"文"的定义对帮助我们准确认识"文"的历史流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章太炎以法相唯识学为理论基础,广泛吸纳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和叔本华的思想,并展开积极的批评:以"三性"说为依据,建立真如本体论,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物自体、以及有神论、唯理论等各种哲学思想;对西方三段论、<墨子>的名学和因明学三支论进行比较研究,突出因明三支的优点.同时,以佛家"四分"为依据,吸收康德等人的先验论,批评其不可知论;批评进化论的乐观主义和黑格尔绝对精神观念中的强权主义,突出个体自主和独立.其熔铸东西思想于一心的哲学思考,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思考和论述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在汉代,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是天人感应论。王充是反对天人感应论的。在《论衡》中,他以天道自然论为武器,对天人感应论以及这一理论下滋生的种种迷信大加批判,斥之为虚妄不实。王充的批判对于天人感应论的没落和富于批判精神的魏晋玄学的兴起是有积极作用的。这是王充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5):116-122
"人民性"问题是文艺创作与批评的核心问题。深入研究"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思想和学理基础,有助于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精神。新时代语境下,"人民性"文艺创作和批评的学理资源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理论,是"人民性"文艺思想生成、话语表现的逻辑起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民本"思想、"人学"文论,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的思想建构、文化传承提供了话语资源和精神血脉;中国现当代"文艺社会学"思想、"人本主义"文论,为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人民性"本质认识、内涵掌握创造了条件和语境;西方文论中"现实主义"的理论阐发,可为"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问题反思、艺术表达提供思想资源及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曾在1990年《求是》第6期上发表《关于“超越”论之我见》一文,对近些年来出现的“超越”论思潮提出批评。《人文杂志》同年第6期上,发表翁寒松同志的《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超越性”问题》一文,对我和其他同志对“超越”论提出的批评进行批评。翁文对我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我误解了高清海同志的“超越”说,不能在“超越”说的本来意义上去批评“超越”说,因而显得我是在跟风车进行战斗了;第二,我的整个批评,表明我仍然  相似文献   

12.
<正> 《人文杂志》1988年4、5期连载刘承思同志《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一文,从商品经济的原因等基本理论到发展商品经济是不是利用资本主义等实践问题,全面批评了以卓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我们认为,刘承思同志的许多观点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都是值得商榷的.一 商品经济的基础是私有制还是社会分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私人劳动论和列宁的社会分工论?  相似文献   

13.
刘壎的文论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又由于受到宋代理学的影响,他主张为文要根据性理。针对受科举时文影响所导致的文章尘腐和刻板之风,刘壎主张为文要语意不陈。但是对于当时江西文坛上刻意求新而尚奇险之风,刘壎也提出了批评。他以"简古"为最高的审美境界,崇尚"风骨",以"自然"为旨归。他的文论既具有宋代文论的特点,又反映了宋元之际文论寻求新变的趋势,是宋元之际文学思潮的一种折光。  相似文献   

14.
明清戏曲序跋是一种重要的戏曲批评形态,在反映戏曲理论走向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明清戏曲序跋发展阶段及批评特点的揭示,能清晰认知明清戏曲理论的走势。在对大量明清戏曲序跋进行细读的基础上,把明清戏曲的发展归结为四个阶段,并认为明清戏曲序跋的批评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曲—戏—文的戏曲本体批评;一是教化—达情—教化的戏曲功用批评。  相似文献   

15.
“文”“质”之争是先秦以至两汉时期思想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提出文质彬彬的价值原则,主张外在的仪节与仁义的品质协调相配、先天的生理素质与后天的礼乐教化和谐相济,但其无法割舍对“礼文”的价值追求,这使儒家的文质论在现实中表现出文在质先、文繁难究的弊病,也招致了儒家以外诸子的攻讦.他们或批评儒家质论的偏颇,指出其以道德本性代替自然本性,或批评儒家“礼文”的价值立场所带来的奢靡之弊.作为回应,汉代儒者将“文”“质”发展成为两套礼乐制度,并与“三统说”相关联,形成一套“文质再而复”的社会历史观,以“文质相救”的动态平衡取代“文质彬彬”的静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周敦颐"文以载道"说的批评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分别针对"文以载道"的"文""载""道"提出批评.周敦颐在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将游山玩水理解为一种"主静"的修养工夫,将吟风弄月理解为这种修养工夫的文学表达."文以载道"说建基于《通书》的"道"论与《太极图说》的宇宙论和修养工夫论,奠定了宋明理学文论的理论基础,开拓了中国文学的新境界,其哲学奠基与文学贡献应被重新估定.基于"文以载道"说的哲学辨析及相关文学作品的诠释,上述三类批评对周敦颐的文论要么存在无心的误解,要么出于有意的攻击,都应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17.
王符评传序     
《后汉书》以王充、王符、仲长统同传,三人都是特立独行之士,都是具有远见深识的进步思想家。王充著《论衡》,以疾虚妄为宗旨,批判了当时关于天人感应的种种迷信;仲长传著《昌言》,深研“理乱”之故;王符著《谮夫论》,畅论当时的风政得失。王符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有明锐的观察,进行了深切的揭示。如论当时(后汉  相似文献   

18.
曹丕所处的建安时代,是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自身,真正地去认识自己作为人的地位和价值,从而走向人的自觉的时代,这在文学的创造和批评方面则表现为"文学的自觉".而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他关于人生价值思考的成果,体现了"人的自觉",而他对于文学的地位和价值的肯定,对各种文体的区分,以及所提出的"文以气为主"的主张和文学批评的原则等等方面,则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并赋于文学以真正独立的地位,它是文学自觉的第一声号角.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建筑的意识形态批评:在文化与形式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当代中国建筑,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综合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中的"反映论"和"中介论"等经典分析方法入手,构建一种以文化为中介的"多维与辩证的建筑意识形态批评"模式,是建筑批评的一种致思方向.当代中国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当展示的两个维度:一是,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穿越建筑形式的表层结构进入"比深度本身更深、比现实本身更真实"的社会文化层面,探求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文化动力;二是,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该超越建筑形式被动反映社会文化现实的机械思维,努力挖掘建筑形式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构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46至1949年西方文论的丰硕成果,为我们书写了一段令人缅怀的批评史。短短几年间,竟有如此众多的批评经典竞相问世,而且每一部都非同凡响,的确堪称批评史上的一个奇迹。尽管那一代批评家早已风流云散,但他们的批评论著却至今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而奥尔巴赫的《摹仿论》、布鲁克斯的《精制的瓮》、利维斯的《伟大的传统》、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无疑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代表了这段批评史的主导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