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梁启超提出了内容丰富的新闻思想。在新闻价值上他提倡"事实";在新闻自由上他主张报馆独立于政治势力,立足社会公益;在报馆作用上,他认为报馆应该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在新闻业务上报纸内容应尽量丰富,重时事与特色。他的这些新闻思想与今天的新闻理念并没有断裂,今天的新闻思想正是对前人新闻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近代中国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他早期的新闻学著作反映了他早期新闻思想日趋成熟渐成体系的变化。他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述了报纸的社会政治功能、地位 ,办报原则 ,并且初步形成了具有西方自由主义色彩的新闻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近代报业奠基人之一的梁启超,在长期新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理论。其新闻思想可以以189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强调报纸的"去塞求通"作用;后期则是新闻自由以及新闻的教愚民、振民气作用,他对新闻事业的贡献则是不容否定的。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作为中国新闻学的一代宗师,他的新闻理念影响了当时的新闻发展,时至今日,他的观点中仍不乏我们可借鉴之处。从梁启超关于报刊的性质功能说、新闻自由、新闻道德入手,来分析当下我国大陆报纸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古往今来的对比,提出整改建议,以期推动中国大陆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报业的先驱,梁启超十分重视报纸在政治运动中的作用.正是在充分认识到报纸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梁启超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新闻职业价值观.他围绕报人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价值规范所做的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对后世的新闻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梁启超前期的新闻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梁启超前期的新闻思想 ,用“去塞求通”四个字是无法全面准确地加以概括和反映的 ,“去塞求通”仅仅是其新闻思想的一部分。梁启超前期的新闻思想集中表现在对“报馆有益于国事”及“报章体例”的探讨上 ,提出了开风气、求通达、教愚民的报刊功能观以及文义并举的新闻业务思想。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报刊政论家。在其漫长的办报生涯中,梁启超形成了自己的报刊理论和新闻思想,从中可以透视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他早期的新闻学著作<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等反映了他早期新闻思想日趋成熟渐成体系的变化,他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述了报纸的性质和作用、地位,以及办报原则和宣传方法,并且初步形成了具有西方自由主义色彩的新闻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9.
对于梁启超后期的新闻思想 ,以“言论自由”和“言论独立”为标志性理论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是欠准确的。梁启超在接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新闻学说之后 ,无论是在理论阐释上 ,还是在新闻实践中 ,都将新闻自由作为一以贯之的主导思想和始终不渝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报人梁启超,在中国新闻史上首次系统论述了新闻舆论思想,开启了中国近代舆论观嬗变的端绪,影响了中国近代舆论观的变迁。回顾中国近代舆论观的演变过程,可以透视梁启超舆论现的历史地位与其超越时空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报人。他把办报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有力手段,他也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集大成者,一位杰出的新闻理论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报刊舆论观、报刊功能观;报刊自律观;报刊编辑观;报刊文体观。  相似文献   

12.
晚清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梁启超在继承前人新闻理论基础之上,经过自己长达27年的报业实践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新闻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梁启超的社会政治理想构成了其新闻思想的根据。随着他主张的君主立宪制的失败到后来对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接受,其新闻思想也由早期的封建主义的报史观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报史观,对报刊职能的认识也从报刊的“去塞求通”转变为监督政府、引导国民不断完善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尼赫鲁认为,思想自由、表达自由和写作自由是个人自由的重要内容。提倡相对的新闻自由并反对压制新闻自由是尼赫鲁新闻思想的核心。他认为,政府和官员要接受批评.但是要赋予被批评者以答辩权;反对报刊垄断;报纸要启发人们独立思考;强调发挥报纸的社会教化功能;报纸要保守国家秘密。尼赫鲁的新闻思想是其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受到欧洲近现代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和甘地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开民智"是梁启超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开民智"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代报人加强新闻的社会教育功能开了先河,但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未能通过报刊实现培养"新民"的最终社会教育目标,反而加大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知沟".本文试图以"知沟"理论分析梁启超"开民智"的新闻思想的功过得失.  相似文献   

15.
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新闻思想主要包括: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报纸的作用是迅速广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舆论一律又不一律,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政治家办报。毛泽东新闻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无产阶级的报刊实践结合起来,使新闻事业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但毛泽东新闻思想中也有严重的缺陷,如片面强调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片面对待新闻自由问题,轻视报刊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于右任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他的新闻思想具体包括:报纸兼具革命喉舌与民众喉舌的双重功能观,首重社评的言论观,德才兼备的新闻人才观。在新闻业务方面,于右任认为报纸要重视记者队伍的建设、重视外电翻译与国际新闻报道、重视报纸的经济属性、要有丰富多样的专栏形式。  相似文献   

17.
历史伟人斯大林,一生先后办过18种报纸,在成为前苏联领袖后,对新闻工作仍怀有深厚的感情。不可否认,斯大林新闻思想明显受到马、恩、列的形响,但斯大林对自己丰富的新闻实践有独特的思考,如报纸的作用,通讯员的地位及新闻出版自由等等。这些见解曾在前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尽管斯大林后期新闻思想中有反民主的一面,但积极方面作为一笔有历史价值的精神遗产,早已溶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一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的宪政思想是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在中西学兼具的理论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梁启超的究政思想大致包括:废专治,立宪政;立究政必兴民权;无宪法不足以立国;立宪国必分立三大权这四方面内容.梁启超的宪政思想有由于时代条件所致的历史局限性,也有其积极的历史贡献.梁启超的究政思想对于当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梁启超宪政思想的渊源、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内容、梁启超宪政思想的评价三个方面对梁启超宪政思想展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地方报纸由于版面所限,"必读性"内容减少,少数报纸不断扩版但新闻比重不断降低。因此,在读者方面出现报纸新闻性弱化的评价。克服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坚持综合性办报的同时强化报纸的新闻性,把开放性办报和强化地方新闻相结合,向地方新闻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从机制上保证新闻质量,真正体现"新闻立报"的办报思想。  相似文献   

20.
论毛泽东土地革命时期的新闻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根据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对党和红军的新闻宣传提出了具有现实指导性和理论创新性的思想。其主要内容有:武装斗争与新闻宣传并重的思想;报纸是一切工作之武器的思想;在新闻业务上,密切联系群众生活、增强内容的吸引力、维护真实严禁扯谎、消息中不排除议论,语言文字浅白通俗等等。这些思想在当时对党和红军报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今天的新闻事业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