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波普”是英语Pop一词的音译,而Pop是popular一词的缩写。翻开英语词典,我们可以看到对该词的如下解释、①favo-uredbymanypeople(流行的);②Suitedtotheunderstanding,likingorneedsofthegeneralpublic(通俗的);③oforforthegeneralpublic(大众的)因此,所谓“波普文艺”也就是流行的、通俗的、大众化的文艺,而非深奥的、高雅的专家们的文艺。五、六十年代出现并流行于美国的波普艺术(PopArts)是波普文艺的嫡始。当时,波普艺术是指美术创作的一种手法和风格。其基本特征是直接以生活中的物品,即所谓“现成品”(r…  相似文献   

2.
美国司法制度对黑人人权的践踏李世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一、美国司法制度的特点美国司法制度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另一个是经验主义。这两个特点使美国司法制度形成了种族歧视的传统。美国标榜司法独立,然而美国司法并未独立,相反受制于总统与国...  相似文献   

3.
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苦难与自找解放一直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mMorriso)关注的焦点,也是她小说创作的主题。(秀拉》(Sula)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本文将主要从象征层面上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此来再现莫里森在该书中所描绘的本世纪20~4O年代,美国黑人女性追求、创建自我的历程。“黑人妇女确实存在着,她们的经历、文化,以及导致这一存在的残酷压迫制度都与白人的真实世界并存着……”①黑人女性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由于社会长期种族与性别压迫才使她们迷失了’自我。而黑人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  相似文献   

4.
黑人英语与标准美国英语差异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人英语(Black English Vernacular,BEV)是指那些居住在美国南部和其它地区大城市里的、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所讲的非标准美国英语。黑人英语应属于英语的一种社会集团变体(social variety)。这种种族变语言体已在很大程度上被标准英语同化,而且与社会集团变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艺术运动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社会参与”作为其美学基本要旨的文学运动,它以激进理想和政治热情狂飙般地冲破了美国民权运动时期黑人“抗议和请援文学”的传统,成为“黑人权力”运动的美学之翼。索妮亚·桑切斯正是在这一时期崛起于文坛,成为黑人艺术运动的中坚人物之一。这篇访谈探讨了对索妮亚的思想艺术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揭示了她在这场运动的不同阶段对宗教、人性、艺术等的思考,展现了她对黑人艺术运动独特的理解、贡献以及她对后来的黑人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坚持“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深入黑人特别是女性的内心世界,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了美国的黑人文学。她的小说《宠儿》围绕杀婴情节,以边缘话语的策略,再现了黑人女性在性别与种族双重压迫下的心灵史,并通过由这一事件所引发的对母性、自由等问题的重新思考,质疑了美国的政治文化。但另一方面,文本中也存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无意识建构。  相似文献   

7.
美国黑人英语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的差别是引起语言变异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美国黑人在使用英语时难免烙上其种族的印记。黑人英语作为美国英语中最重要的种族变体,无论在交际实践和文学创造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了“黑人土语”(BlackEnglishVernacular)的起源和语言特征,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黑人英语的变异及使用进行了论述。过去曾将黑人英语视为“次等的”或“低劣的”语言变体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任何一种语言变体只要能满足使用者的言语交际就应该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8.
突显了艾丽丝·沃克最为独特的女性主义观——公开反对美国社会对黑人女性作家的性别歧视,勇敢面对她的跨族婚姻和同性恋所带来的各种种族威胁和社会争议。尤其是她弃用“女性主义(feminism)”的传统字眼,而创造了“妇女主义(womanism)”来阐述她的女性主义见解。沃克的“妇女主义”作品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在美国社会的奋斗抗争、谋求独立平等的历程,使美国黑人妇女恢复和重建了身份意识和自我价值,并将反性别主义、种族主义和阶级歧视三个任务统一起来。她的“妇女主义”理论主张建立姐妹情谊和女性联盟,并团结黑人男性,丰富了女性主义的思想内涵和斗争方式,也为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美国女性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桩相当引人注目的怪事,即臭名昭彰的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在“削弱”种族歧视,“改善”种族关系,“使各民族履行不可剥夺的自决权”的喧嚣声中,接二连三地宣布“承认”国内一些黑人部族成为分立的“黑人共和国。”南非白人政权搞的这种“黑人独立”,绝不是一项任意的政策所导致的结果,而是它长期  相似文献   

10.
从边缘到中心:非裔美国文学理论的经典化历程论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裔美国文学理论(黑人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比黑人文学史的地位在美国文学历史上确立要晚得多,这个漫长的经历体现了黑人文学批评艺术的“杂糅性”特征,它正式发端于20世纪初叶,历经了黑人美学的确立、黑人文学理论的勃兴、黑人女性主义的发展壮大以及黑人文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四个重要阶段。各阶段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各异,但是总体趋势是逐渐走向成熟,呈现多元发展态势,非裔美国文学理论不仅从边缘化的地位走向了文学研究的中心地带,而且已经步入美国文学理论经典的殿堂。  相似文献   

11.
罗斯福“新政”与黑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的所有少数民族中,作为奴隶后裔的黑人,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都处于美国社会最底层。他们极其贫贱的处境,使他们的问题成为“难于解决而又同样难于置之不理”的突出问题。对于黑人问题,罗斯福的“新政”是怎样对待呢?本文对此将作一简要叙述。 1 初期“新政”与黑人。在就任总统以前,罗斯福既有反对歧视黑人又有歧视黑人的纪录。1932年竞选总统期间,罗斯福曾答应将黑人“绝对地和没有偏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其长篇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利用视角变异,生动地描写了“父亲”鲁宾逊在死后重新审视自我和父爱,逐渐理解和修正父亲角色,进而重塑父亲形象的亲情变化过程,从家庭这一社会细胞折射出黑人父辈必须正确面对且亟待解决的教育理念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美国南部现代化对民权运动兴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5~1968年间席卷美国的民权运动,是自内战以来,在解决黑人与白人种族关系问题上发生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全国性运动。这场运动之所以在50年代中期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根本性的原因是美国南部经过30年代和40年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南部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发生了彻底改变。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美国(尤其是南部)黑人逐渐改变了经济上、政治上无权的地位,精神思想经历了从对不平等的不满到对平等的渴求的转变,1955年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公共汽车运动揭开了民权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关“李大钊研究”曾长期存在着一些重大史实性错误。如把早年———辛亥革命时期的李大钊说成是一个政治上完全成熟的“激进”革命民主主义者,把他当时的政治思想觉悟说得比孙中山和黄兴还高,是他,而不是孙、黄,“最早”认清袁世凯盗权窃国的“反动本质”,“首先”发表反袁文章。这种与历史事实完全不符的论断,长期被认为是正确的,甚至是天经地义的。这种状况,经30余年而无人提出异议。由此可见,它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误解与曲解,究其思想根源,是和我国现代史研究中长期流行的某些先验性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紧…  相似文献   

15.
尼采决不是第一个谈上帝死了的哲学家,但他对上帝观念抨击却具有震撼时代的威力,“到现在仍未能完全找到处理之法,亦无法完全复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流行美国的“上帝死了神学”就深受尼采、朋霍斐尔(D.Bonhoeffer)等人的影响,以至神学家汉密尔顿(W.Hamitton)雄心勃勃地要把“上帝”一词从词典里拿掉,他在《把上帝从字典中拿掉》一书中说,“今天我们甚至不能理解尼采关于‘上帝死了’的呼喊,因为即使这样,我们又如何知道?不,现在的问题是‘上帝’一词死了。”“在上帝死亡神学家看来,不仅上帝死了,而且“上帝”一词…  相似文献   

16.
美国黑人艺术运动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社会参与”作为其美学基本要旨的文学运动,它以激进理想和政治热情狂飙般地冲破了美国民权运动时期黑人“抗议和请援文学”的传统,成为“黑人权力”运动的美学之翼。索妮亚.桑切斯正是在这一时期崛起于文坛,成为黑人艺术运动的中坚人物之一。这篇访谈探讨了对索妮亚的思想艺术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揭示了她在这场运动的不同阶段对宗教、人性、艺术等的思考,展现了她对黑人艺术运动独特的理解、贡献以及她对后来的黑人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2001,(5)
普京东方文化很新奇,但不是我们的脾性,我们的心态仍属于欧洲文化。 穆加贝(津巴布韦总统)我们得到的只是富国餐桌上掉下来的面包屑。 金庸“复古”和“环保”是未来两大趋势,原因是,两者都是全球发展下的产物。复古,即是追求摩登;而环保,势在必行。 田长霖(著名工程物理学家)华裔移民面临的最大挑战,过去和现在都是一样,就是怎么样参与或者说深入美国的社会,怎样与美国这个社会打成一片。 邓文中(著名桥梁专家)要使别人尊重我们中国人,还是要凭自己的勤奋干出成果。我们不能要求人家尊重,而是靠自己的表现去赢取人家的尊…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晚期,在美国文坛上刮起了一阵“黑人旋风”。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种族落后”、“智力低下”的黑人,在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戏剧、史学和科技等各个文化领域里才华毕露,大显身手,在盛行种族歧视的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震动。在音乐舞蹈方面,黑人取得了巨大成就。黑人富有音乐天赋。早在奴隶制时期,黑人的  相似文献   

19.
先秦名家之学并非名学。先秦名家是先秦智者学派。他们讲的是哲学(方法论)而不是逻辑学(名学)。其中,惠施是典型。本文从惠施十个命题加以论证,认为惠施“合同异”学说,就是普遍联系的学说,“合”就是联系。分析中,作者见解有一些是独到的地方,比如,“大同异”和“小同异”的论证之类。对不能归结惠施为相对主义,作者也将惠施和庄子对比,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20.
美国黑人的三维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多年前,美国黑人运动领袖、杰出学者杜波依斯曾经写道:“黑人总是感觉自己具有两重身分———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具有两重灵魂,两种思想……”①或许由于时代的原因,他忽略了另外一个方面,这就是由于重新获得非洲遗产,给他所说的两维人增添了第三维②。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