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对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多种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负效应。实现网游产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和谐,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从政府、企业和教育等各个层面,我们都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规范网游相关产业,促进网游的健康发展,在网络游戏产业发展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之间达到和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网络游戏行业在休闲娱乐服务市场异军突起,行业产值连续几年都出现了成倍增长的现象,这一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向来被人们视为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电脑游戏在短期之内实现突破,一直以来都让世人费解。但是不容置疑的一点就是国内网游迅猛的发展势头,已经决定了其要从休闲娱乐服务市场的幕后走向台前,网游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篇文章正是通过对我国目前网游产业化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分析,寻找我国网游在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内外部阻力,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网络游戏的交互式群体共生的创作方式,将文艺的静态审美过渡为动态同步伴随,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文艺着重个人理解的单向度传播方式,它以不断升级的娱乐体验和情感宣泄方式,满足了大众娱乐的新诉求,摒弃传统文艺"高于生活"的精英性和教化,追求"低于生活"的大众宣泄,在娱乐至上的消费时代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网络游戏与文艺之间并不是势同水火的关系,而是互利共生的合作,文艺是网游内容的重要来源和审美认同的前期培养,网游则是文艺不断扩大的表现形式和新思维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网络游戏装备定价问题,以盛大网游“冒险岛”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游戏装备价格与其属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属性组合特征的网络游戏装备定价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游戏装备价格可以由装备属性特性来确定,装备的属性组合特征对其价格有正向影响,且该定价模型可以较好评估游戏装备价值? 该模型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游戏市场效率,增加市场交易额,推动我国游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潘雁飞 《兰州学刊》2005,(5):272-274
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人离不开美育,审美情趣与审美想象的培养成功与否,最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在古典文艺教育中遵循美育规律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想象便是最切实际最有效的素质教育之一.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先生曾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和由此带来人们对素质教育实施的关注等,也不能忽略宗教对人的作用.通过对"关于人本身"、"个性与共性"、"情感"、"理想境界"、"生存方式"等几个共同关注的话题的展开,探讨了"以美育代宗教"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看书、看电影、网游时,或许你已经屡次遭遇"沙发客"这个新名词.曾有人以为这是指代那些卖沙发的销售商,闹出了一大笑话.而作为一名背包客,一名驴友,圈内的人都应该对这个词驾轻就熟.  相似文献   

8.
洪毅然作为我国20世纪著名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和美育家,他先后探索了美学领域的诸多问题,为20世纪中国美学和美育的现代理论建构及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和卓越的贡献.他强调美学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美育的任务是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端正人们的审美观点.其目的是促进人们的审美实践.他认为,实施美育的基本手段是艺术,实施美育的场所主要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为了进行美育,他主张普及美学,因而提倡大众美学.在美育与大众美学方面他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影响较大,推动国内出版了一些这方面的读物,由于他在大众美学上的建树,被誉为"大众美学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力求把审美的外在目的和内在需求统一起来;把美对社会进步的间接作用与直接作用结合起来;把审美的自律和社会的他律结合起来.这些尝试和努力清晰地反映在其文学作品关于"新民"、"新小说"、"趣味"和"生活的艺术化"等思想的表述中."新民"和"新小说"启蒙民众的目的明确,彰显梁启超美学思想对进步、民主、科学和自由的精神追求;"趣味"和"生活的艺术化"潜蕴生活审美,用广义的生命趣味和艺术给审美以本体规定与价值定位."趣味"美论和"生活的艺术化"思想与"新民"和"新小说"思想折射出梁启超以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独特美学品格,对于今天的文化审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峻冰  李欣 《天府新论》2018,(3):152-159
以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为标志的信息、数字技术革新,使21世纪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重点自觉不自觉地由现实世界向数字世界转向。互联网、智能手机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大多数年轻的“网生代”来说,网络、智能手机所营建的虚拟想象性世界成为其自我表达的新阵地。由新技术与新媒介合谋催生的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对文化和意识形态强力渗透,技术失控论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流行文化和奇观世界天生好奇的青少年群体愈益成为网游、手游的受害者。本文尝试探讨电子游戏的文化蕴涵,并就如何应对“数字化生存”对青少年的危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