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遵义市“四在农家”活动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遵义市开展以“富、学、乐、美”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活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改善计划生育卫生服务环境和农民的生活环境。“四在农家”活动加强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了农村人口文化建设,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农村人口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 人口健康素质通常是指人口发育的健全程度、体重、体质、耐力等等。反映人口健康素质的综合指标是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以下简称平均寿命)。这个指标不仅是各年龄组死亡率的综合反映,也是人口营养状况、医疗卫生水平等健康指标的综合反映。本文主要根据这一指标的变化来论述人口健康素质的转变。一人口健康素质转变,是指人口健康素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折。是人口平均寿命从几乎静止进入到迅速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青州市人口计生系统坚持在"思想认识上、优化环境上、实际行动上、主观能动性上"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建设乡风文明、培育新型农民,在发展全市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化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云彦教授指出: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流入沿海地区和城镇地区,既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大量农村劳动力的流迁为城市化提供了动力。为此,应不失时机推进城市化,加快人口与劳动力转移,为已经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提供融入城市社会的渠道和政策环境。在人口的流动迁移过程中,促进了信息、技术的交流,劳动力素质得到提升,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利的人口环境。应按照城市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青岛市坚持把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网络优势,积极开展以"甜蜜之家"为主题的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推动农村家庭走向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把提高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素质作为人口计生部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以增强育龄群众生殖保健意识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关爱妇女生殖健康服务村村行”活动。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灵石县人口计生局注重将建载体和搞活动与新农村建设、家庭文化、媒体宣传等方面有机结合,融入渗透,推进了人口文化的健康发展。融入农村文化活动。依托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阵地,在文艺演出、社火表演活动中广泛宣传新型人口文化;将14支农村电影放映队投放到农村,为群众提供生动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养殖等知识。融入校园教学活动。开展"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采取专题讲座、图文讲解、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在农村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为新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动力。关注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把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人口计生委将利用自身完整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联合相关部门,针对目前多数农民致富、健康、育儿和保障四大需求提供服务,以农村家庭为着力点,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生育方式,积极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农家,建设新农村。为此,2006年6月18~19日国家人口计生委邀请15个部委领导、全国著名企业领导人、人口计生系统十几位省区主任以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在河北省定州市召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计生网络发展研讨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人口计生网络的发展献计献策。会议旨在进一步探讨人口计生网络作为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载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发挥的作用。此次会议的目的一是引发各部门、各系统、政府、企业、社会、学界对人口计生网络的公共服务作用的思考;二是引发人口计生系统对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三是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的基本思路,即将人口计生工作与帮助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幸福家庭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的转变而努力。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主持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人口计生委将利用自身完整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联合相关部门,针对目前多数农民致富、健康、育儿和保障四大需求提供服务,以农村家庭为着力点,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生育方式,积极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农家,建设新农村。为此,2006年6月18~19日国家人口计生委邀请15个部委领导、全国著名企业领导人、人口计生系统十几位省区主任以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在河北省定州市召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计生网络发展研讨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人口计生网络的发展献计献策。会议旨在进一步探讨人口计生网络作为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载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发挥的作用。此次会议的目的一是引发各部门、各系统、政府、企业、社会、学界对人口计生网络的公共服务作用的思考;二是引发人口计生系统对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三是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的基本思路,即将人口计生工作与帮助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幸福家庭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的转变而努力。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主持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探讨了人口的乡城转移经济与转移不经济,以此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口迁移问题。笔者认为,人口的乡城转移从长期和总体上是经济的,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是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因为速度、规模等问题使得人口乡城转移发生不经济问题,所以,通过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和农村,可以矫正这些不经济现象。人口乡城转移不经济的发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诱因,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为了使人口的乡城转移合理、有序、渐进和经济。  相似文献   

12.
李永贤  杨军昌 《西北人口》2011,32(2):119-123
统筹贵州城乡人口文化建设工作的实践中。农村地区人1:7文化因为民族性和传统性而显得更加复杂,开展程度参差不齐、形式多样。有的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有的以多种多样的创新形式专门开展,这更彰显了农村地区人口文化建设研究的重要性。当前的人口文化建设模式还存在问题,这项工程在农村面临着特殊的挑战和困境。因而,符合贵州农村地区人口文化建设要求的科学道路,是一条包含了主流新型人口文化、民族人口文化和传统地域性人1:7文化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互推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增进人口健康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农村人口的健康无从保障。以人口健康为切入点,分析农村人口医疗保健的现状与需求,依据当前国情,提出从"合作"和"新型"两方面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并指出该制度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贵州省道真县、雷山县农村居民问卷调查资料,了解贵州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健康知识的掌握及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健康的需求。文章最后对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关注农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构建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吉林省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各地发展不平衡,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分析结果为各级政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素质的高低,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从科技进步为先导的轨道上来,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极其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计划生育投入是指为满足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所需要的投入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从计划生育的投入到家庭效益的产出是个有机联系的过程 ,这种效益集中体现在 :促进了农村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转变 ;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整体上提高了计划生育户的家庭消费水平。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投入还存在低效误区 ,今后要抓好计划生育投入机制的转换 ,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投入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人口学刊》2006,46(6):52-56
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却存在质量低下、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分析其现状之成因,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转变观念是前提,发展教育是主要途径,制度支持是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9.
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建设和谐家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构建和谐家庭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利于抑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构建和谐家庭必须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家庭的性质、特点、以及各种类型家庭的不同情况进行设计,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China's basic medical care system has achieved universal coverage, faced the system transformation with substance fair. 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from universal coverage to integration o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direction from the "medical care" to "health for all", through the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path on system design, service delivery, fi nancial suppor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how to improv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and optimizing the level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match sustainable funding system and improving payment system, which in public health, medical services, medical care and medicine supply,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from universal medical care to health 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