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甘肃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对人口总量控制和人口素质提高方面,从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增加扶贫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的事业投入保障机制,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等方面进行论述。要着力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家庭的生育决策选择取决于边际孩子预期成本与效益比较,通过利益调节,有效降低计划生育家庭的孩子成本和计划外生育家庭的孩子效益,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的孩子效益和计划外生育家庭的孩子成本,达到影响家庭生育决策的目的。本文结合浙江省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实际,对利益导向的理论、改革、实践、问题与启示进行比较深入的阐发。  相似文献   

3.
计划生育提高农村家庭生活质量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家计生委2000年全国5省农村家庭选点调查数据,分析评价计划生育对家庭生活质量诸方面产生的良性影响.结论是,计划生育使家庭生育行为向"少生、优育"转变,由此带来促进家庭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子女抚养教育质量的提高、增进母亲身体健康、促进妇女地位提高和家庭幸福等效益.  相似文献   

4.
人口拾零     
农村计划生育要形成自我约束新机制。北京经济学院的魏津生副教授在记者采访中提出这一观点。他认为,目前农村把一个孩子养育成人每年只需120元,加上现行农村改革实质鼓励农民多要孩子,因此计划生育在农村推行不顺利。所谓“自我约束新机制”包括一是降低家庭生育孩子的社会经济价值;二是提高家庭生育孩子的成本,以对农民家庭生育需求产生实质性影响,从而少生优生。  相似文献   

5.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在资金和发展经济上给予帮助,使其增加收入,进而也增加了养老积蓄;对计划生育夫妇子女的各种优惠,是帮助家庭增加对孩子的抚养成本投入,以期将来转化为更高的养老价值;政府和集体承担的那部分计划生育养老保险金,是直接给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投入;新启动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更是与国家退休养老保障制度性质相似的新机制。必须建立相应的,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的计划生育投入机制,通过公共财政支持,才能保证上述养老保障工作的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平衡。  相似文献   

6.
实践与思考: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以阳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南方人口》2006,21(4):1-6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指政府从宏观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上采取综合措施,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宏观调控作用,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多方面的优惠、优待和照顾,使不符合法定条件而生育多子女的公民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和制约,激励生育主体从切身利益出发,衡量生育孩子的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利弊得失,从而达到使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以调节人口规模的目的。这种从经济利益、价值取向、个人及家庭社会地位及荣辱出发引导群众自觉调节生育行为,自愿实行计划生育的工作机制,被称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本文对阳江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实践加以…  相似文献   

7.
为了鼓励人们计划生育,国家陆续出台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节育技术,到目前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主要目的都在于激励群众自觉生育,减少违法出生的人口,稳定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农村人口比例大,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传统婚育观念尚未根本转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一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仍面临生产、生活和养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探索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特别是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养老保障制度,有助于解除农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9.
谢朝武 《人口研究》2005,29(5):81-84
近年来,我市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抓住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有利时机,优先加大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投入,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积极构建立体式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人口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影响因素的介入,我们在实践中通过“奖”、“优”、“扶”、“补”、“减”、“免”以及限制、制约等手段,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多方面优惠、优待和照顾,使不符合法定条件而生育多子女的公民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和制约,激励育龄对象从切身利益出发,衡量生育孩子的成本与效益之…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扎实推进“生育关怀”行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有效促进了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结合落实结对帮扶计生家庭活动扎实推进“生育关怀”行动。洛龙区每年都以区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文件的形式,对全区生活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实施结对帮扶计划,通过投入帮扶资金、提供致富项目、传授致富技术、帮助就业、协调销售农副产品等不同形式的关怀,使其年终人均收入在上年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全区每年落实380多个计划生育家庭进行“结对帮扶”。  相似文献   

11.
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可大致分为早期主要控制人口数量的利益导向政策和当前倾向于综合治理的利益导向政策两个时期。本文在回顾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利用1991-2010年我国29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家庭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较于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主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倾向于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生育水平的影响效应更强,并且更有利于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在倾向于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下,家庭会调整发展策略,通过风险外部转移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等多种方式,缓冲由于子女数量减少导致的不确定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2.
龚为纲 《南方人口》2012,27(3):13-22
本研究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建构了农村的分家模式,通过回归分析论证了分家模式与家庭规模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阐述分家模式与家庭规模在历史变动、区域差异等两个维度上的内在关联。文章最后从市场消费、土地利用、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等角度对其影响做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13.
稳定低生育水平与中国家庭养老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稳定低生育水平不会对家庭养老功能带来负面影响。主要理由是 :1.衡量家庭养老功能的标准已经变化。2 .家庭养老的本质是国家性家庭养老。 3.稳定低生育水平与家庭养老的关系不是单因素对单因素的关系 ,而是系统与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土改前私有土地制度下,核心家庭是最大的家庭类型,但它并非居于主导地位;直系家庭虽居第二位,其所容纳的人口却处首位;复合家庭位居第三,约有1/4的村民生活在这类家庭中。集体经济制度对家庭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父家长失去了对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控制权,进而缺少了对已婚儿子分家要求的抑制能力。复合家庭渐趋式微乃至消失;家庭核心化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即已实现。调查村庄劳动力近距离的非农择业活动并未使其中多数人离开家庭,农民就业方式的非农转换并未对家庭结构产生大的影响。目前65岁以上多子父母被轮养具有一定普遍性。轮养父母周期性地依附于某个子女生活,与该子女组成间歇式直系家庭,在子女之间则形成轮转式直系家庭。将这一类型单列使轮养直系家庭的特殊性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农村女性流动打工经历对其家庭经济地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玲杰 《南方人口》2009,24(4):59-63,51
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对是否外出打工及不同类型打工地的农村女性家庭经济地位差异进行对比,考查在资源因素与文化规范变迁的多重影响下,不同的打工经历对农村女性家庭经济地位的影响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农村计划生育社区自治是未来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方向 ,本文探讨了农村社区计划生育自治的内涵、意义、理论基础、操作方法、自治的施用条件以及在自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17.
家庭变迁背景下的中国家庭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转变和经济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中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逐渐简化、传统家庭功能趋于弱化。这对维系社会正常运作的各项社会政策带来巨大冲击,并由此将家庭政策的完善与改革提上议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庭政策在影响人口发展、提供家庭保障和促进性别平等等方面有所建树,但仍未脱离含蓄型和补缺型模式的囿限。文章认为,中国的家庭政策体系应实现向明确型和发展型转变。首先应创建专门的家庭政策机构,在此基础上明确将家庭整体作为基本的福利对象、以发展家庭能力为目标进行家庭投资、推进家庭政策的适度普惠性,并尽量避免其他政策安排与家庭政策的相互制约乃至冲突。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 ,吉林省在控制人口数量 ,稳定低生育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对吉林省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队伍建设、技术服务设施和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 ,发现存在专业技术队伍文化水平偏低、业务素质较差 ;技术设备整体水平较低 ,常规设备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 ,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县”活动 ,提高技术服务队伍建设 ,改进县乡技术服务站基础设施条件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管理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家庭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航空  李双全 《南方人口》2010,25(6):40-45,53
家庭流动会在未来一个时期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形式,本文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的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程度和区域差异从实证的角度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化存在区域差异,部分流动人口家庭是通过在流入地生育孩子组成。针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给流入地和流出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客观地看待。  相似文献   

20.
苗景锐 《南方人口》2001,16(4):20-23
目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新阶段 ,要求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干部素质 ,教育培训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本文探讨了原有培训形式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计划生育干部培训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