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以重庆市旅游收入和GDP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VAR模型,并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及方差分解检验,对重庆市旅游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旅游收入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经济增长是引起旅游收入增加的原因,而旅游收入增加并不是引起经济增长的显著原因;(3)经济增长对旅游收入产生正面影响,而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却有一定的滞后期,在短时期内会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负面影响;(4)经济增长促进旅游收入增加的作用力远大于旅游收入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力。针对以上结论进行相应的原因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外汇收入、FDI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相关性和协整检验方法,分析旅游外汇收入、FDI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FDI和国内生产总值共同促进了旅游收入的增长,同时旅游外汇收入不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显著地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FDI和旅游外汇收入不存在协整关系,国内生产总值与FD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受滞后期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论文利用1994—2009年的数据,通过协整方程建立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探讨我国旅游收入与GDP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我国旅游收入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江西省11个地级市1997—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面板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江西省旅游经济效应分异特征。长期内,江西省整体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发挥了正向带动效应,但国内旅游发展水平与国际旅游发展水平不均衡,国内旅游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同时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尚无法形成两者相互促进的良好局势;而江西省内部旅游经济效益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失衡已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产生决定性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已致使国内投资与消费结构发生显著改变,造成出口导向倾向的不断加深和对利用外资依赖性的持续增强,因而迫切需要进行及时调整.在现阶段,应将收入分配作为独立的政策工具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搭配使用;应将收入分配调节的重点从国民收入的增量部分转向存量部分,以彻底消除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剧;通过收入分配的转移以达到增加国内消费、改善供求结构的目的,并逐步摆脱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以及国外资本流入的过度依赖,促进内外经济实现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6.
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实证研究确定了旅游业(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构建了一个用于测度它们之间量化关系的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国内旅游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到国际旅游存在单项因果关系。运用VAR模型预测2006年和2007年国内旅游收入,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借鉴已有研究,以2004—2015年国内文化产业增加值和旅游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构建回归模型,用E-G两步协整检验法检验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用格兰杰因果模型检验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来看,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2)文化产业发展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32%,并且二者相互作用关系均为正向。因此,政府在制定第三产业发展政策时,应统筹考虑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推动二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计量逐步回归的方法,对九华山旅游收入及其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探究影响九华山旅游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国内城镇人均旅游花费、国内旅游人数以及入境旅游人数等因素促进了九华山的旅游发展,而国内农村人均旅游花费、旅游车辆以及星级宾馆对九华山旅游发展的影响较小。为此,应通过完善旅游地区产业体系和调整入境旅游市场结构等因素,努力促进九华山旅游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个人可支配收入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在促进旅游人数增长上和提高旅游总收入上,增加农村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要比增加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如果以发达国家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平均水平1.5左右为参照标准,在新常态下欲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国家既定发展战略目标,那么从理论上就要求农民收入必须实现"超常规增长",而且这一"超常规增长"必须是在较高国民收入增长水平基础之上实现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水平的长期超越,同时这种长期超越应该在未来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保持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两到三个百分点的水平。未来中国欲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和差距缩小的对策为:一是应合理改革居民初次收入分配体制,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二是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三是加大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稳定缩小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四是明确农民收入倍增总体框架,提高农民收入增长质量,优化农民收入结构,最终方能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目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重庆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重庆市1997--2010年的统计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Granger的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旅游产业和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之间不仅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也具有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同时,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重庆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以及入境旅游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安徽省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经济增长三个经济变量,选取1998—2015年统计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检验.实证研究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经济增长和研发投入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互为推动、促进.安徽省经济增长推动了科技进步,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但技术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不显著,存在时间滞后.为促进三者的协调发展,建议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创新升级等方面进行战略定位,以推动安徽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根据旅游资源禀赋的不同将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6个旅游区,采用2005—2016年旅游经济数据,利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山东省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呈波状下降趋势,入境旅游收入差异明显大于国内旅游收入差异; 6个旅游区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 6个旅游区内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区域内的差异呈下降趋势,贡献率也呈波状下降的趋势;人均入境旅游空间集聚趋势增强,呈现出高速发展和低速发展两大集聚区;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是影响山东省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全社会对乡村旅游投资越来越多。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以浙江省为例,选取2014-2018年569个连续样本村的面板数据,在考虑资源禀赋、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旅游投资对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的影响。首先,通过LM检验、F检验、Hausman检验判别面板数据模型类型;其次,运用Stata13.0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旅游投资对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旅游投资每增加1%,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就提高0.24%。政府旅游投资对提高乡村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最后,针对提升乡村旅游投资效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GDP与居民消费行为的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消费在国民收入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对于把握区域经济的宏观平衡和动态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区域居民消费倾向实证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区域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本文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对北京市GDP与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人们当期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但同时消费也受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消费需求的增长,进而也会影响整个经济增长的速度。从收入与居民消费动态计量经济学ECM模型可以看出,北京市GDP与居民最终消费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与消费总额存在着动态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经典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对于军费开支和国民收入的关系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国内外对于经济增长和军费开支的实证研究的结论也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对新中国建立以来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国民收入增长率是国防费开支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协整检验也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协整关系,且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均表明国民收入变动对国防费开支存在动态的持续正向影响关系.这一结论较好地诠释了我国国防费开支的决策机制:"量入为出".根据国民收入增长的实际来决定国防费的规模,因此也就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着健康与可持续性,军事力量稳步增长.可见,我国的国防费开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适当增加,但是都处于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一研究结论有力地驳斥了某些国家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系数等指标分析广西14个地级市2006年至2016年旅游收入的时空差异,并建立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广西区域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旅游收入有着绝对差异逐渐变大、相对差异逐渐减小的趋势;空间布局呈极化式发散分布格局,且其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内部;人均GDP、公路里程总数对各区域的旅游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资源丰度、旅行社数量及星级饭店数量的增加可以促进不同区域旅游收入的增长。因此,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交通网络布局、加强旅游资源品质提升以及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重要的宏观议题.随着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偏上水平,中国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探索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收入门槛效应对于转型时期精准实施差异化的区域金融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7—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门槛变量,运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地区收入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在地区收入水平跨越第一门槛值前后,金融发展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当地区收入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后,金融发展才开始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机制方面,市场化建设为"双重门槛"效应提供了解释,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强;而以人才错配为代表的要素市场资源错配并未显著影响上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低收入地区,政府应给予更多的金融扶持政策,提高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而在高收入地区,要敢于将金融资源配置的决策权交给市场.上述举措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9.
FDI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是吸收FDI最多的国家之一,FDI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1979~2009年数据,通过引入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对FDI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型检验。实证研究表明,FDI的增长降低了农村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而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有显著正向作用,由此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即FDI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能。为此,提出要通过引导FDI的产业投资倾向、促进就业市场的的统一及增加教育与培训投入来缓解FDI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日本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行对比发现,当前的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不合理的。这主要体现在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而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占比呈此消彼长的上升趋势。从参与收入分配的不同主体(企业、政府、住户)对住户部门收入挤占的角度来看,应当减少企业侵蚀和政府侵蚀,适时适度地使国民收入分配向住户部门倾斜,以优化下一时期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