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20世纪的哲学界,哲学思维中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和科学万能主义盛行,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较为激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遭到颠覆和解构。哈贝马斯谴责否定真理和主体性的价值虚无主义倾向,主张对理性、主体性、真理等进行重新定位。哈贝马斯的哲学面向的是现实生活世界,以语用学为维度,通过实践理性和主体间性来建构其哲学基础,推崇哲学与科学富有成效的合作,他把自己的这一哲学称之为后形而上学。深入分析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的实质,是探究20世纪哲学演变的路径和了解哲学方法论朝着21世纪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用形而上学思维概括始自巴门尼德、柏拉图,止于康德、黑格尔的哲学传统。认为形而上学思维与意识哲学范式有着天然联系。因此,克服意识哲学范式是超越形而上学思维的必由之路。交往范式保证人们能够使用历史的、具体的理性把握普遍的共识性真理,故能打开后形而上学思维境城,提供建构后形而上哲学的基础。后形而上哲学是一种生活实践哲学,扮演着“示范者”和“解释者”角色,旨在促使具有多元价值取向的文化系统在生活世界的实践经验语境中组合起来并获得应有的秩序。  相似文献   

3.
形而上学批判是形而上学之后现代思潮的中心任务,也是哈贝马斯建立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前提之一。哈贝马斯在厘定形而上学概念的基础上,并试图以一种新的哲学理论对之加以超越。本文认为,形而上学和后形而上学以及交往行为理论为不同的哲学范式,形而上学向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是一种范式转换,两者之间存在断裂性。哈贝马斯的新的哲学范式——交往行为理论,正是在同一性和差异性之间寻求一种由沟通行为获取的新的统一性,给从形而上学中发轫而在后形而上学中又倍受质疑的现代性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的理论旨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拒斥形而上学"曾经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潮流,而哈贝马斯则用"交往"范式打开了"后形而上学"思维境域之门。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哲学以生活世界为源泉,反对工具理性的泛滥,主张通过交往主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主体间交往活动,推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道德共识的达成。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皮尔士原则"虽然强调概念的效果,但是其根本性目的在于澄清形而上学概念的意义;皮尔士所主张的科学探究方法及其科学探究方法所必然要求的科学共同体致力于确定形而上学信念;而科学形而上学的对象则是具有独立性和可知性的实在.对皮尔士的形而上学见解的讨论有助于克服对皮尔士哲学乃至整个实用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倾向,从而推进实用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魏屹东 《文史哲》2003,3(4):86-91
科学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是指“超经验的本体论”。即超越以经验为基础的实证科学范围 ,研究关于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知识和学说。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就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的特点而言 ,经历了一个“拒斥形而上学→肯定形而上学→内化形而上学→回归形而上学”的发展过程。其具体表现是 :逻辑经验主义拒斥形而上学 ;证伪主义肯定形而上学 ;历史主义内化形而上学 ;科学实在论回归形而上学。这一过程表明 ,形而上学在科学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只要还有哲学 ,就少不了形而上学 ;只要还有科学 ,就摆脱不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将交往理性引入人权讨论之中。他主张以人权的文化间性来解决后形而上学社会中的人权的外在的形式冲突。人权具有道德和法律两方面的内容 ,在当今 ,强调人权的法律内容对加强人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哈贝马斯的人权观是一种理性的、后形而上学的人权观 ,这种人权观对解决当前的人权冲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人类因果思想是在对必然性的追问中曲折发展的.必然性作为人类理性的认识对象,也是因果观念合理性的基础,及其形而上学预设“宇宙齐一性”的逻辑推论。本文以必然性为线索,追溯了因果观念在哲学传统和科学传统的分离以及其现代困惑。科学前沿成果呼唤看两个传统的重新融汇,并启发我们在自然目的论中,重建复杂世界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形而上学出自西方哲学,意指以普遍概念或范畴的逻辑推论为形式的纯粹思辨的哲学;而在中国哲学中,形而上学被理解为关于道以及为达到道的目标而进行的超越经验的追求的体验或学问。前者是以本体论为核心的形而上学,后者是非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本文通过对中西两种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的比较研究,指出二者的共同点与差异之处,探讨了它们对科学文化的不同影响及各自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0.
理性缩减成知性的过程被提炼出一种迄今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客观主义观念。这种观念认为 ,科学可以无视自身得以成立的条件而科学地把握业已对象化的存在。在人文社会科学中 ,这一观念经常会演变为认为能够远离生活世界前反思的各式各样的纯粹理论独白。这在韦伯、法兰克福学派、哈耶克以及其他一些人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流露。哈贝马斯试图以批判思维克服先验哲学与经验考察之间的紧张 ,其结果是给出了一组同样匿名的关于共识的普遍要求。因此 ,必须通过知识社会史实现观念向生活世界的返回 ,才能把观念从观念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的哲学运思始终都是自觉地以形而上学的基础问题即存在问题为中心而展开的,并不属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主导问题即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问题范畴。他希腊式的形而上学之思总是呈现出克服传统形而上学,尤其是笛卡尔以降的主体性形而上学的特征。把握海德格尔克服形而上学的立场和观点是理解西方二十世纪哲学走向的一个关键,在他的思想历程中,有三个环节或术语:解构(Destruktion)、克服(berwindung)、经受(Verwinden),这是准确理解他克服传统形而上学的枢纽所在。  相似文献   

12.
价值哲学的困惑与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困难,表现了价值哲学的困境。后期海德格尔通过对主体形而上学的批判,力求超越把存在价值化的价值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通过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摧毁了一切理性批判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力求在后形而上学的时代重建某种普世的价值和伦理。这些当代价值哲学的思考和探索,为我们在一种先验形而上学的思路中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3.
理性缩减成知性的过程被提炼出一种迄今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客观主义观念。这种观念认为,科学可以无视自身得以成立的条件而科学地把握业已对象化的存在。在人文社会科学中,这一观念经常会演变为认为能够远离生活世界前反思的各式各样的纯粹理论独白。这在韦伯、法兰克福学派、哈耶克以及其他一些人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流露。哈贝马斯试图以批判思维克服先验哲学与经验考察之间的紧张,其结果是给出了一组同样匿名的关于共识的普遍要求。因此,必须通过知识社会史实现观念向生活世界的返回,才能把观念从观念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4.
彭彦华 《东岳论丛》2005,26(5):167-169
中西哲学同主张“精神超越”,但在理论形式上却有重大差异。其根源在于,其一,中西哲学对“形而上”的理解有重要的不同在西方哲学中是实体的形而上学;中国传统的形而上学则是境界的形而上学。其二,西方人把“天道”看作是外在于人的存在,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天道,目的在于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性;中国传统哲学是从价值论、主体论的角度理解天道,旨在以天道的必然性来证明人道的必然性,以天道的合理性来确定人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抽象性危机,是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根本性危机之一。怀特海融合科学与哲学的最新成就提出的"事件"理论,克服了以往科学和哲学的抽象性弊端,为现代科学和哲学提供具体而可靠的形而上学背景,为克服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的抽象性危机作了原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凤才 《学术月刊》2023,(10):15-24
社会合理化问题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在哈贝马斯视域中,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行为合理性问题就是社会合理化问题。如果说,合理性问题是《交往行为理论》的逻辑起点;那么,社会合理化问题就是《交往行为理论》的目标指向。“社会合理化问题”不仅经历了从历史哲学构想到社会学模型的转变,而且还存在着从文化合理化向社会合理化的过渡。“文化合理化”包括科学和技术的合理化、文学和艺术的合理化,以及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合理化;“社会合理化”包括经济合理化、行政管理合理化、法律合理化。这就意味着,社会合理化不仅指目的合理性行为在社会生活领域里的扩展,而且指交往合理性行为在生活世界中的扩展。要想克服生活世界殖民化、解决现代工业文明危机,就必须重新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重新协调系统合理化与生活世界合理化的关系,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合理化。遗憾的是,当下走出现代化之困境依然在路上。  相似文献   

17.
韩潮 《人文杂志》2001,(3):31-36
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批判提示了一种哲学自身转化的可能性.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一方面是对哲学思维的批判,另一方面是对科学性的不断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是批判的科学性.本文考察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对待哲学与科学的异同,认为与一般哲学的普遍性反思不同,历史唯物主义是以历史合理性为目标的综合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官僚制”的文化省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以及他的合理性、合法性范畴 ,是 2 0世纪最有影响的学说之一。但是 ,在韦伯的这一学说中 ,却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缺陷 ,而且在实践中造成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等诸多社会问题。面对官僚制和合理性问题上的各种缺陷 ,韦伯和哈贝马斯都作了思考 ,并提出了人文救治的方案。但是 ,韦伯的方案只不过是在官僚制外部寻求补救。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合理性 ,但交往合理性如何内在地包含着整合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目的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动力 ,却是不清楚的。所以 ,他们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其实 ,科学的发展已经展现出了走向与文化重合的客观趋势。即使在过往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理性建构中 ,如果进行哲学的终极追问的话 ,也可以看到文化和价值特别是信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全面生活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在本质上意指两种生活、两个世界。哈贝马斯的生活理论指向抽象的知识生活、神秘的观念世界,马克思的生活理论指向以感性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真实世俗世界。在同哈贝马斯的比较中,马克思唯物史观、马克思哲学是一种真正的、世俗性的生活理论、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20.
俞宣孟 《社会科学》2007,(4):115-139
意识到中西形而上学有形态上的重大差异,我们暂时悬置西方形而上学的观念,仅以《周易·系辞传》关于“形而上”、“形而下”的意思,把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阐述为追求得道而转换自身生存状态的活动及其体验式的反思。根据这一中国哲学形而上学的观念,我们探讨具有生存自觉性的修身养性活动的哲学意义,并将它看成是中华民族“其命维新”的源泉。中国形而上学意义的澄清也为中西哲学的会通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