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6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应性是主体适应其环境的特性,是物理演化系统和生物演化系统的本质属性,反映在认知上就是适应性表征。适应性表征也因此成为知识显现的方式和创造的核心,具有协调性、匹配性、互补性、模拟性和类比性,其表现方式有直接具象表征、间接具象表征、直接抽象表征和间接抽象表征,分别对应于经验主义、建构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实在论。适应性表征的实现是通过科学理论核心概念的变化、定律的凝练、理论的更替、模型推理和世界观的改变展开的,具有经验上的适当性。这种经验适当性不仅是感知层次的体验,更是一种认知模式。在认知意义上,经验也是基于心理模型的,心理建模的路径有思想语言、心理表象、心理命题、思想实验和心理模拟推理。这种基于心理建模的适应性表征为科学认知和科学发现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神经科学假设的基础是人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可计算的系统,并在基本层次上发挥作用。因此,人工智能可能在更基础层面的功能上重现人脑的计算结构。比如,单个的神经元和神经元的互动是通过突触吗?单个人的大脑可能被上传到一个计算机或不同计算机上?不同的硬件能够准确计算相同的内容,数字计算允许“多重实现”,但对于不同实现之间它们共有的是什么?假如整个大脑是一台计算机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扫描它,启动它的不同硬件,它会产生智能吗?我所讨论的这种共享的计算仅仅是一种句法属性,它仅仅解释了一部分属性,特殊实现的因果力正是由于物理属性和语义属性。即使一棵苹果树是一台数字计算机,它的不同硬件的实现不会结出任何果实。  相似文献   
3.
认知现象历来是哲学家关注的焦点。亚里士多德的认知目的论,笛卡儿的认知预示论,洛克的认知观念论,哈特莱的认知实在论,休莫的认知实证论,康德的认知先验论,这些关于认知现象的观点虽然只是哲学的猜想和分析,但为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魏屹东 《社会科学》2012,(8):117-126
认识的语境论在回应怀疑论难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修正的形式,包括以相对标准修正的语境论,以事实作为原因修正的语境论,以妥协方式修正的语境论,以证据修正的语境论,以预设修正的语境论。这些不同形式的语境论遇到了"斑马悖论"和摩尔主义的反驳,但语境论者认为这两个反驳不一定有效,正是它们忽视了语境的作用,才导致悖论的出现,要解决怀疑论难题,还得回到特定语境中去。  相似文献   
5.
思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论,它往往与假说、假定、预设、假设、猜想及隐语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的界限似乎是模糊不清的.然而,思想实验无论是在科学上还是哲学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基础,特别是它作为思维的认知模型对于大脑认知的潜在判断与分析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非实际的可操作性、非现实的情景再现性、情景的虚拟性、过程的似真性及展现的直接性;其功能表现为解释功能、反驳功能、认知功能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界对中文屋论证的反驳大致采用了四种思路:形而上学预设的错误,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衍生结论的不合理性,否定其论证目的。我们从塞尔提出中文屋论证的目的出发,运用逻辑手段,挖掘中文屋论证过程和论证目的间的类比项及关系,然后依据塞尔提出的类比条件,分析这些类比关系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揭示,中文屋论证过程与论证目的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进而也就否定了中文屋论证目的达成所必须的三段论,从而导致通过中文屋论证过程是无法推导出塞尔要证明的目的的。这是中文屋论证与生俱来的逻辑缺陷。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认知哲学(philosophyofcognition)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其内容涉及认知科学哲学、心理学哲学、人工智能哲学、心灵哲学、认知逻辑和认知语言哲学等。从内容看,它是一门融合自然科学和人  相似文献   
8.
世界观及其互补对科学认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屹东 《齐鲁学刊》2004,20(2):64-69
从科学解释学的视角看,世界观是描述、解释、说明和预测世界所有现象包括自然和社会的有组织的方式,它具有根本性、似真性、公理性、隐喻性、独立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等特征。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了四种不同的世界观,即神秘诗意世界观、有机论世界观、机械论世界观和语境论世界观,这些世界观表面上看是对立的,而实质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彼此可以整合为新的世界观,其中互补性是描述不同世界观之间整合的最佳概念框架,并且它的对科学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个完全生物的人的心灵如何表征其周围的物理世界是一个心理表征的问题。心理表征是承载内容的,其语义属性能够通过自然主义加以说明。这种心灵与世界的关系可以转化为一个表征工具(模型a)与一个表征目标(某种自然现象b)的关系,这就构成一个二元素基本表征模型:a→b。这一过程由于包含了内容,必然要通过基于语言的命题或陈述来说明,这就构成了命题或语句范式。命题或语句又必然包含概念和推理,而概念是具有心理空间特征的,这种空间特征能够通过张量概念与隐喻概念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社会学研究》杂志1986—1995年间的论文内容及学科分布、载文量、论文引文系统、杂志产生的影响以及论文作者群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从而揭示出该杂志10年发展的脉胳,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