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小二黑结婚》确系赵树理婚恋小说优秀之作,但非最杰出的作品。稍后的《登记》无论是题材的典型,情节的真实必 或是结构的精美性,人物的丰满性,以及反映生活的深广性较之《小二黑结婚》均有实质性的超越,蓁我赵树理婚恋小说的顶峰之作。  相似文献   

2.
李振 《东岳论丛》2012,33(9):48-52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文学叙事模式,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学叙事模式的一次大转变,并且开启了所谓"赵树理方向"。考察这篇小说的叙事策略,却不难发现它的奥秘:在创作中以政策史实取代生活史实,化悲剧为喜剧,以致如果没有深入研究,就很难发现那些进入作家视野的历史事实与文学重述的关联。"文史互证"曾是文、史领域的重要方法,《小二黑结婚》却开启了一个"文""史"断裂的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3.
李钧 《东岳论丛》2023,(6):28-41+191
母题学和叙事学带来的穿越思维有助于破除赵树理作品的“两极阅读现象”,有助于确立赵树理小说经典在中国现代叙事学建构过程中的地位与意义:《小二黑结婚》不仅隐含着赵树理对乡土中国的寓言省思,也为“人民文学”提供了新农民、新农村、新社会的想象母题;它不仅是赵树理“民间文学正统论”的创作实践,而且以“新评书体小说”的文体试验、“文腔革命”的语体创新、“细节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等为中国现代叙事学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分析,以前多强调其创新性,却忽视了其继承传统的一面,因此,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小二黑结婚》,可以发现《小二黑结婚》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在男女主人公身上存在着古代才子佳人痕迹,故事深层更暗合着才子佳人程式,是现代版的才子佳人故事。  相似文献   

5.
朱庆华 《江汉论坛》2003,3(5):98-100
《祝福》与《一生》均是“五四”文学中揭露封建礼教残害妇女罪恶的上乘之作,《一生》是小说界对封建礼教的第一声喊叫,《祝福》则是对礼教最沉重的致命一击;《一生》是现代白话小说拓荒期的佳作,技法的幼稚在所难免,近于速写,《祝福》则是现代白话小说的圆熟之作,艺术上已臻炉火纯青之境。《祝福》是对《一生》根本性的改造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于涛 《天府新论》2019,(2):138-144
“婚恋时中”是《诗经》的一个研究方面,它是儒家中庸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时中”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拘常规,应时世之变而随时变通,包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思想进取、变革的精神。在《大学》与《中庸》的引诗中“婚恋时中”思想明显且前后具有承继性。“婚恋时中”与亚氏“幸福中道”的伦理差异可做进一步的比较探索。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伤逝》与茅盾的《创造》同为婚恋题材小说,且都融入了作家各自的情感生活经历,折射出作家独特的情感体验。同一般的爱情小说不同,小说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君实与娴娴既是恋人,同时也是启蒙者和被启蒙者的关系。因而,这两篇小说通过对这两对青年恋人情爱故事的描绘和展现,不仅揭示出女性的现实处境和未来的解放之路,也对启蒙和启蒙话语进行了质疑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门》是夏目漱石青春前三部曲的收篇之作,运用叙事学中的空间理论进行研究,认为《门》中独特的空间运用不仅增强了小说叙事结构的张力,还促进了意义生成和主题表达,使《门》的叙事空间艺术独具特色又意蕴丰富.通过地志空间、时空体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维度分析了《门》中的叙事空间艺术,剖析了空间变化对小说人物、叙事结构及社会关系等产生的深入影响,表现了夏目漱石对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阶层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旧道德与新道德的碰撞冲击下出现问题变化的敏锐思考,具有唤起读者在社会伦理层次,尤其是明治维新时期婚恋家庭观上深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三仙姑人物塑造看赵树理创作的缺憾陈兴《小二黑结婚)中的喜剧性人物三仙姑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从接受美学看,三仙姑是作品的主角之一。五六十年代,三仙姑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足见其影响之大。但是,如果剔除掉作者过分的情感因素,考虑到三仙姑的婚姻背景,并把...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9,(4):87-92
《好了歌》《好了歌注》是小说《红楼梦》中两篇著名文本。以往的研究者多借助探究二文本所传达的内容意涵、思想倾向等方面来考察小说作者曹雪芹的精神世界,而并未关注二文本间所存在的科举因素。首先,《好了歌》《好了歌注》都是小说作者曹雪芹代小说中人物之所作,与八股文的"代古人语气为之"相似。其次从作注人的身份来看,甄士隐是一名曾做过七品官的乡宦,这一身份标示着甄士隐曾经有过科举经历。再次,从《好了歌》《好了歌注》二文本的关系来看,其借鉴了注疏体、骈体文以及律诗的某些特点,这些都与八股文所具有的特点相符合。由此可知,科举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庄子》中的得道之人为论题,对《庄子·逍遥游》作了解释。首先,从《庄子》内篇《大宗师》和外篇《知北游》两章找到庄子心目中确然存在着得道真人的理念;随后认为《逍遥游》是《庄子》的总纲,而在这个总纲里主要论述的是"得道真人"的含义、特点以及实现的方法途径,以此来揭示人之存在的各种不同的境界,从而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强调自由之极至境界的至高无上性及其实现之可能。  相似文献   

12.
异类婚恋指人和禽兽神鬼之间的婚恋,从题材上可以分为人神婚恋、人鬼婚恋、人妖婚恋三类,从主题上可以分为艳遇类和惩戒类两类。《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异类婚恋故事大部分是人妖婚恋题材,主题绝大部分是惩戒类。因为《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婚恋故事绝大部分是艳遇类,纪昀对此深感不满,所以创作《阅微草堂笔记》以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莺莺传》是一篇感动人心的作品,然而小说中作者元稹对张生始乱终弃行为的庇护使得这一文本略显怪异。在后世的改编之作中,张生的形象得到了改变,这是人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二郎宝卷》与小说《西游记》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郎宝卷》因其卷末有“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壬戌刊”的字眼 ,一般被认为是嘉靖年间的宝卷 ,但根据宝卷所载的一些内容 ,如吕祖归圆等祖师的事迹以及《伏魔》《泰山》《十王》等宝卷 ,可以判断它是万历四十五年之后的一部宝卷 ,有可能出现于崇祯元年。理由一 ,宝卷所记之归圆主要活动于万历年间 ;理由二 ,《伏魔宝卷》产生于万历四十五年 ;理由三 ,宝卷提到戊辰年 ,万历四十五年之后的戊辰年 ,应是崇祯元年。尽管《二郎宝卷》晚于万历二十年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 ,但并非是小说《西游记》影响的产物。在南方刊行一系列小说《西游记》前后 ,北方的民间宗教中普遍流传着西游故事 ,这些故事不论在故事形态上 ,还是宗教譬喻上 ,与小说都有很大的区别 ,有些还留有明初《西游记平话》的痕迹。民间宗教家们基本上是农民 ,知识有限 ,他们接受宗教思想基本上是口耳相传 ,不可能成为小说的直接读者。这说明在北方可能流传着以唐僧取经为底本之讲唱文学。这种讲唱文学可能与百回本《西游记》都是明初之《西游记平话》的后代 ,其最终形态的差异 ,应该是传播过程中 ,被不同接受群落改写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掀起了拟晋唐小说之风,一直到清末才渐渐消减,鲁迅曾用“风行数百年,模仿赞颂者甚众”来评价《聊斋志异》仿作.清末,《聊斋志异》仿作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仿作中的女性形象真实生动,成就不亚于《聊斋志异》本身,同样具有艺术吸引力.仿作中的女子或婀娜多姿,或情感丰富,言语优雅活泼,形象热辣逼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小说人物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16.
理查德.莱特小说《native son》是美国"抗争小说"之首创,更是黑人文学代表之作。该作品运用现实主义的写实之法,表现了美国社会20世纪30年代那种残酷的种族歧视与阶级斗争还有黑人悲惨的生活状况,它给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美国这时期历史提供很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肉蒲团》产生于明末清初,其对后世的创作影响,则首推《石头记》两书不仅故事结构大致相同、人物性格特征相似,而且更有着作册、人物命名、人物之死、退婚、撕扇子、人体香、人体感觉、性心理性感觉等多处相似、相同的情节、细节描写。在此基础上,可以说,没有《肉蒲团》便没有《石头记》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隋志》对小说家的理解源于《汉志》,其在子部小说家《燕丹子》附注提到的《宋玉子》,不应该是在集部著录的《宋玉集》,而是一部在唐初已经亡佚的小说集。宋玉既是著名辞赋家,也是有代表性的小说家,他的赋家和言语侍从之臣的身份与利用俳谐言语娱乐君王的俳优颇为接近。俳优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一支,而谐隐、俗赋是俳优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隋志》编者对宋玉的重视以及对小说的理解,使其对已经亡佚的小说集《宋玉子》给予了特别关注,其所确定的宋玉的小说家地位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9.
《汉书·艺文志》著录之《虞初周说》探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虞初周说》是《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汉代小说家的代表作品。但只见于著录,未流传下来。称《周说》者,除《尚书》之《周书》和《逸周书》外,尚有唐宋人所引来历不明的所谓《周书》,而其内容或多解释性和知识性;或具传奇性和故事性之短篇。皆符合汉人对《虞初周说》的注释和方士小说的特点,故这些引文很可能就是《虞初周说》的佚文。  相似文献   

20.
《狼图腾》和《藏獒》两部相继以动物为主角的小说,是近两年来出版界和文坛的盛事.《藏獒》在发行之初,打出了要"PK"《狼图腾》的旗号.读者群中已分裂成"狼迷"獒迷",双方争论热烈.笔者认为《藏獒》虽是摽着《狼图腾》出版发行,有跟风之嫌,但从文学的层面,《藏獒》和《狼图腾》在故事及情节的安排、形象的塑造以及环境细节的烘托渲染等方面,各有千秋;从文化的层面,《狼图腾》的思想切合了人们的生态焦虑和生存焦虑,拥趸者自然居多,而《藏獒》所倡导的"獒性文化"即"英勇、忠诚、责任、牺牲、规则"可能更得人心,客观上也对《狼图腾》掀起的滚滚"狼文化"有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