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从关于人性的道德评价、人的本质的社会规定、人格完善的具体途径、理想人格的崇高典范、基于人性的政治理想等五个方面对孟子、荀子的人论作了比较,指出其思想意义和理论局限,说明它们对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和对民族文化的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文化即人化。就是说人在文化定义中的本质因素,人性在文化场域的种种遭遇反过来就规制了文化的发展路向,这样,人性就成为文化发展内在动力之一维。以"人性"为基点,考察人性在物质、制度和精神这三个层面上的进退逡巡:有待与无待、监禁与自由、理智与情感,有助于我们寻求并破解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 )古代“德刑之辩”是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的重要的历史渊源中国古代的儒家和法家曾开展过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就是如何看待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儒家认为应以德治为本 ,法家认为应以法治为本 ,这就是有名的“德刑之辩”。“儒法之争”或者说“德刑之辩”的焦点 ,表面上看是要不要道德或者说要不要法律 ,深层次的问题却是人性之争 ,即人性是善良的还是恶的。儒家在主流思想上是强调人性善 ,最直接的道德结论就是人是可以教化的 ,即人的善良本质是可以教化出来的。或者说 ,只有通过教化方能得来。这种思想 ,使人对人性…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将人性与人的本质区分开来,认为人性仅为人的本质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基础,人之为人的现实意义上的本质要经过个体的自主努力才能得以实现,这种对人性的看法,从理论上说明了对人进行教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此思想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很早就形成了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重视教育、重视学习成为普遍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交换"与当代人的人性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人面临人的生命本性生成的"物化"困境。当代中国人则因现代性发展的不完全,面临更加严峻的人性生成问题。蕴涵于马克思人性观念之中的人的"本质交换"的生命活动方式是人性生成的基本方式。当代人人性生成的"物化"困境是人的"本质交换"正、负双重效应的悖论性表现,是人性历史性发展的必然阶段。当代人需要通过现实的本质交换实现人性"物化"向"人化"的转换,走出人性生成的"物化"困境。同时,作为西方哲学中的一种生命意识,人的"本质交换"观点也是当代中国人人性未来生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具有多方面非常丰富的内容,仅就它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认识来说,就至少包含有以下几点相互联系的基本思想: 1.人的现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在马克思以前,人性问题,如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一样,是哲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二千多年来,出现过各式各样的人性论。但是,所有这些学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某种意识、精神,诸如“自我意识”、“理性”、“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书简》不是一部系统的理论著作,但通读全篇,感到仍有一个"隐系统"存在于其间,它对美与艺术的本质、人性的本质、人性与其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其中心问题是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核心则是使艺术和审美从科学与道德领域区别开来的审美游戏本体论。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两个问题马跃进谢东方中国传统道德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就像是河中的流水,不断地向前流动、发展,从而使文化的河流逐渐变得充实、丰盈,孕育了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精神。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也正是...  相似文献   

9.
对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理解是所有关于人的理论的基础性命题,也是经济学研究和经济思想形成的重要哲学前提。本文从亚当·斯密的人性论理论基点出发,重点论述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等著作中所阐发的关于人性问题的哲学思想并分析之,同时亚当·斯密对人性哲学思想中的利己心和利他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理论上说有益于马克思主义人性问题研究上的深化发展;从实践上说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本质特征,有益于社会健康转型和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人性与人的本质二元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人性与人的本质的二元对立统一中出发,提出了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既是二元的,又是一元的,既对立又统一,是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问题。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和一系列其他属性的总和,它包括人的本质和其他属性两个方面。人的本质是人何以成为人的内在原因,二者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借鉴马克思哲学的系统论、整体观思想来理解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四人帮”横行文坛的时候,文艺理论中曾出现一个“流行公式”:在阶级社会里,人性=人的社会性=人的阶级性。它到处充斥在报章杂志及教课书中,成为人性问题的代表论点。在阐述这个论点的时候,往往又摆出一条权威性的根据,就是马克思讲过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搞清人性、即人的本质这个问题,就不能不首先分析一下马克思这个论断是在怎样特定条件下提出的?把这个论断放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论述的整个思想和理论体系中应作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活发生转变与个体的独立化相伴互动 ,构成了中国今天向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型的两个侧面。由于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品性是市场经济社会所迫切要求的 ,而且有道德价值目标引导的生活才是合乎人性本质的生活 ,我们就必须关注这一转型时期的个体道德价值面貌 ,并研究、解决个体发展道德价值的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3.
席勒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人性美学体系。席勒的人性美学体系是以人性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这个人性美学体系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性分裂的事实,它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古希腊时代的人性完整,恢复人性完整的必要途径就是美和艺术的审美教育,它的理论根据就是对人性分析所得出的人性的三种形态:感性的人(自然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或政治的人)。席勒的人性美学体系是西方人道主义美学思想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抽象人性论,虽充满着内在的矛盾,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美学体系,反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性本质,倡导人的解放,是黑格尔、马克思以及现代和后现代反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学思想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14.
人性即人之本性 ,有自然人性和社会人性之分。前者是带有“私性”的需要或欲望 ,是原始人性 ,先天形成 ,是人辛勤劳动的原动力 ;后者是遵守真正的社会联系规则的人的意识、意志、理性、道德等 ,是人的特殊本质反映 ,后天形成 ,根本途径是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人性规律 ,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任务决定 ,是自然人性和社会人性的特点决定 ,也是防止和纠正自然人性恶性膨胀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席勒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人性美学体系。席勒的人性美学体系是以人性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这个人性美学体系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性分裂的事实,它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古希腊时代的人性完整,恢复人性完整的必要途径就是美和艺术的审美教育,它的理论根据就是对人性分析所得出的人性的三种形态:感性的人(自然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或政治的人)。席勒的人性美学体系是西方人道主义美学思想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抽象人性论,虽充满着内在的矛盾,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美学体系,反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性本质,倡导人的解放,是黑格尔、马克思以及现代和后现代反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学思想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国家发展的强大支撑,是社会文明的鲜明体现,是时代进步的衡量尺度,是民族复兴的恒久动力。要在全社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在社会道德积极、进步、向善的主流情况下,本文对我国现阶段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关于培育民族精神对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新时期加强道德建设,就是要坚持以民族精神的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全局;坚持以民族精神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方向;用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民族精神的基础——和谐文化化育人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从人的社会性中揭示人的本质,解决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根据与相对于这种内在根据的外在表现之间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实质,是本质与反映本质的现象间的问题。中国传统对人性的讨论,其实质也是对人本质的揭示。中国传统人性学说相对于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理论而言,主要是从人的道德意识层面去揭示人的存在,侧重于本体论与价值论研究,忽视了人存在的现实性、多样性与全面性。但中国传统人性论又有着深厚的理论资源,对深化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哲学大师和文化巨匠罗素提出并坚持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伦理信条——人性无善恶之分;道德必然要顺应自然人性;政治必须有人性参数;自由在本质上是消极的;缺憾是幸福的一个条件;成功常伴有困难;有钱并不一定快乐;妒忌是民主的基础;不能忍受寂寞和厌烦就不能有所创造;对两性关系要最大限度的宽容。这些伦理信条,这不仅展现了一个西方人的哲思慧眼,而且为我们获取美好的人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化即"以文化人",它是人的本质属性,对个人、民族以及国家的生存发展有着极为重要意义。文化自觉是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自知之明,是对文化的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德化人",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与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觉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意在探讨道德的本质问题,因此,由标题所揭示的本文的这个中心论点主要在作为道德的本质而提出来的。也可以拿标题这句话当作道德的定义,但笔者之意决不在于否定现行道德定义的合理意义,而只希望不同角度的定义综合起来将更有利于把握道德的本质。一、人性与道德道德是属于人的,人是道德唯一的主体。道德由人所产生,依人而存在,为人而服务。在探讨道德本质问题时,“人”这个概念不只指单个的个人,人是个人与群体的统一,正象“人类”这个概念不单指群体一样,它同时也指个人,人类是群体与个人的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