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它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属性。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人,是素质教育的至上目标和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行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为者自身。人的意志是主动选择、主动坚持的能力,行为善还是行为恶,最根本地取决于行为者自身的选择和实践。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揭示德行形成发展的规律,培养和提高公民道德行为的主动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从行为的主动被动、行为选择、行为自制及习惯培养等四个角度分别对亚里士多德这一思想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行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为者自身。人的意志是主动选择、主动坚持的能力,行为善还是行为恶,最根本地取决于行为者自身的选择和实践。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揭示德行形成发展的规律,培养和提高公民道德行为的主动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从行为的主动被动、行为选择、行为自制及习惯培养等四个角度分别对亚里士多德这一思想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是教育的核心。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我只想把出发点归之为‘人’。回到人!回到人!只有进行‘人的教育’,无论主观愿望如何,回到人,进行‘人的教育’,便会有真正的教育。”可以说,小原国芳这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只有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还原教育的真实面貌。因此,回归主体既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大学文化是文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育本身是一种传承、适应、批判、选择、创造文化的活动。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可以说,研究大学文化和建设大学文化之根本目的在于如何促进学生发展。本文在对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大学文化影响学生发展的直接的和间接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育的精神向度与精神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世界是人的世界、人化世界 ,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大学世界的精神取向 ;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是大学精神世界的根本构成 ,大学科学 (求真 )精神与人文 (求善求美 )精神为大学精神世界的支拄 ;大学精神教育便在相应的三个层面上展开  相似文献   

7.
论学校在人格教育上的不足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教育之根本首先在于培养人,而且是培养拥有健康人格的人.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人格教育上的种种不足:教育目标方面的以政治教育代替人格教育、智育第一的教育、片面的人格教育,助长了学生不良人格的形成;教育方法的失误直接导致学生形成不良人格;教师人格不完善也是学生不良人格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最近的一些调查显示,目前在大学中普遍存在着大学生严重人格缺失的现象,并且人格障碍的极端行为时有爆发.再一次提醒我们:学校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的切入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学校教育从根本上重视人格教育;重视民主平等精神的传播;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从人的本质入手 ,分析了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联系和区别 ,揭示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认为素质教育的内涵虽然丰富 ,但其本质内涵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且其着重点在于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这正是素质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的大学德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根本问题在于德育主体价值的丧失。德育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德育主体 ,这是道德本质及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也是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要。德育创新应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着重唤醒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培养新型农民,而新型农民培养的实质在于通过制度和立法扩大农民的选择权利、提高农民的可行能力保障农民的权益。通过对选择权利和可行能力的界定,市场经济中新型农民基本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培养具有自主选择权利和可行能力的新型农民的主要途径,旨在为政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与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 ,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开展诚信教育 ,是职业道德的需要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学生立足社会和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中开展诚信教育应遵循 :专业针对性原则 ;知行合一原则 ;教师的为人师表原则。  相似文献   

12.
“行动”意识之于教育实践的根本旨趣在于消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张力,还教育以创造生成的本性。基于行动理论的内涵,反思教育行动的发生机制——行动与实践是“互感”的人类创始性活动,教育行动与教育实践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需要将教育实践统合于行动的“范畴”,从而打破教育实践的唯理论惯性,将教育实践看作是人与人直面相对、相互影响并具有创新精神的行动过程。〖JP2〗同时,教育行动兼具主体性、交往性、生成性和公共性等属性,因此,基于“行动”的教育实践的建构策略在于以批判反思、探究创新和智慧建构行动规约,凸显教育的个性化培养和创造性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确定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它建立在人才培养的本质归属上,关联着教育的政治和社会属性,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彼此相互联系并协同支撑,构成逻辑严密体系并具有基础性、本源性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紧密联系我国实际,形成了回答教育根本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本质要求,并对我国教育根本问题作出时代回答,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在纽伦堡人文中学开设的哲学课程展示了19世纪德国哲学教育的基本状况,也揭示了哲学教育的本质是要开启学生的"思想"。中学生学习哲学的意义在于把自身培育成为成熟的人,培育关于科学和真理的普遍精神。因此,黑格尔设计了以"逻辑学"为基础的哲学课程,以培养青少年真正的哲学思维,并在获得纯粹理性思维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人的精神能力。高尚的精神是与一个人自主地获得"普遍见识"这种能力相联系的"教养"。人只有获得了理论教养和实践教养才可能形成自由人格,才能体现教育的最终目的:让人成为人并享受人格的尊严。在重思黑格尔中学哲学教育的基础上重启儿童哲学,一方面是对当前儿童哲学理论的反思,一方面是对当前应试教育对人的异化的批判,以唤醒教育回归人的精神家园,重塑人之为人的精神形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确定规格和质量的人才。合格人才的标准在于他具有必要的能力,因此,可以认为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能力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地方高校机制专业学生能力的构成以及如何加强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进行了探讨,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论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立全面的素质教育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的教育运动。它把人的和谐而全面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并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主张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基础和条件,是造就跨世纪创新人才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英语活动课程三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然而乐于实施者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课程教学理念。英语活动课程的交际化理念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活动课程的真实化理念重视开发学生思维,英语活动课程的人性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化的最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根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审美活动来实现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都会无动于衷。”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一、对音乐专业班学生进行审美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主要表现为感知音色。节奏、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语言要素的美感,辨别各种音乐要素的美与丑,体验感觉音乐所表达感情方面的能力。具备音乐审美感知力,是音乐…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以和谐促复兴的世纪,民族的复兴以人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人在科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求实创新、造福人类、追寻和谐的精神是人之为人的科学的人文价值的表征.科学发展的本题价值是人文价值,然而科技理性的膨胀和霸权造成了人文精神的缺失,教育本质属性忽略了教育根本的人文属性,科学教育应以追寻和谐的人文精神、洗涤世界的一切邪恶和不公、缔造和谐世界为使命.同时也以人之超然万物之上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