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镜像理论是拉康早期思想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拉康镜像论的主要出发点,是改造过的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它的核心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欺关系;其另一个重要的内里逻辑是由形象———意象———想象为基座的小他者伪先行性论。拉康的先行性,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不是我的他物事先强占了我的位置,使我无意识地认同于他,并将这个他物作为自己的真在加以认同。  相似文献   

2.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电影及其他媒介影像的镜子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镜像理论“是拉康早期思想中一个关键性环节,主要描述人类通过自我误认而逐渐失去真实自我的过程。本文力求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电影及其他影像媒介与“真实“世界之间关系的简要分析,指出“镜像阶段“只是个体完成的第一次自我认知和自我构建的过程,而通过电影及其他媒介影像的镜子功能,则使个体又开始了新的第二次自我认同和自我构建。  相似文献   

3.
"镜像理论"是拉康早期思想中一个关键性环节,主要描述人类通过自我误认而逐渐失去真实自我的过程.本文力求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电影及其他影像媒介与"真实"世界之间关系的简要分析,指出"镜像阶段"只是个体完成的第一次自我认知和自我构建的过程,而通过电影及其他媒介影像的镜子功能,则使个体又开始了新的第二次自我认同和自我构建.  相似文献   

4.
当代电影的女性意识在它发展的初期,以抹杀差异性来寻求平等,“花木兰”式的女人,成为当时主流意识形态中女性的最为重要的镜象。新时期电影女性形象的复归,却未能跳出传统妇女观念的藩篱。在商业经济大潮下,男性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则成为欲望的代码。透过近60年来多姿多彩的中国镜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妇女的生存状况,女性在社会中所遭遇的话语霸权和男权中心、以及谋求自己独立的生活、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5.
对拉康来说 ,黑格尔的关系性自我意识 -主奴辩证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关系式 ,个人主体不能自我确立 ,它只是在另一个对象化了的他人镜像关系中认同自己的 ,可是 ,拉康的新发现是 ,这种认同却以他者对主体自己的取代而告终。我们知道 ,在黑格尔的这一理论中 ,欲望和劳动是这一取代关系的转换要件。可是 ,作为心理学家的早期拉康在接受黑格尔的这份遗产时却直接抹去了劳动 ,暂时悬置了延迟的欲望。当他用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镜子映射关系取代黑格尔的现实 (劳动 )关系时 ,他获得了一种反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核心———现实自我论的有力武器。在…  相似文献   

6.
镜像问题是贯穿雅克·拉康哲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分析镜像理论的基本内涵,指出在镜像理论中实际折射出来的一系列相互扣联的问题,即自我、他者、自我的确证和他人的形式问题.正是这一系列问题与镜像理论多层次的结合,丰富和深化着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哲学,使之走向镜像与现实的交织.  相似文献   

7.
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历史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秋瑾并不是天生的革命家,她的革命家形象是通过多种历史因素的机缘际会而建构起来的。秋瑾案引起的广泛的社会舆论,促成了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孙中山等革命领导人的褒扬与各种民间的尤其是政府的纪念活动,使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建构获得了政治权威合法化保证;学术界的学术研究为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了学理上的支持;从小说、戏曲、话剧到电影与电视有关秋瑾的各种文艺形象的塑造,使秋瑾的女性革命家形象逐渐获得民众与世俗社会的广泛认同。在所有建构秋瑾革命家形象的诸种历史因素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她作为女性的性别优势。可以说,"女性"是秋瑾革命家形象建构的基石。近代中国是一个革命的时代,革命离不开作为"半边天"的女性。秋瑾有幸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因而成为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帜:一个代表近代中国革命女性的、颇具象征性意义的标志性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8.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晚期拉康哲学思想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了拉康晚期关于真实域的理论。拉康的真实是指人的存在在被象征性符号杀戮后的一种不可能在场的关系存在,这种存在是否定性的。同时,晚年拉康开始关注镜像认同(如没有被镜子捕捉到的剩余部分)和象征性语言在对存在杀戮之后出现的某种不可能被言说的现象,或者叫无法彻底象征化的剩余物,即他称之为对象a的东西。最后,拉康提出了继想象、象征和真实之后的第四个核心范畴,即他用集合符号"∑"来表示的症候,这个症候成了链结想象、象征和真实域的重要存在性纽结。  相似文献   

9.
身体作为视觉图景,与其他视觉对象有较大的不同.身体是我们的居所,是介入社会的物质依据,也是自我与他者进行区分和认同的重要凭据.拉康的阐释者麦茨、富瑞,将个体镜像延展为一种文化分析的社会镜像.借助这一阐发,我们可以发现,若身体镜像被消费主义所收编与操控,必然产生更为复杂的意识形态效应.  相似文献   

10.
莫雷 《晋阳学刊》2009,(1):68-70
阿尔都塞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都借鉴了拉康的思想,所以他们的思想存在着共同之处。区别在于阿尔都塞主要运用了拉康早期的镜像阶段的思想,齐泽克则主要运用了拉康晚期关于真实界的思想,由此出发,齐泽克认为阿尔都塞的质询理论并不彻底,他进一步发展了意识形态幻象理论。但是两者存在的问题也是共同的,一旦把意识形态的概念过度膨胀化,那么这个词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蔡郁婉 《北方论丛》2022,(3):115-122
母亲神话往往将母亲描述为贤惠慈爱、牺牲自我的形象。近年来,女性创作者开始了对母亲形象的重新审视。国产女性电影亦不例外。电影《嘉年华》《送我上青云》《春潮》都涉及了对于母亲形象和母女关系的再思考,塑造了反神话的母亲形象。在重审的基础上,电影之中的女儿们纷纷反叛母亲,意欲成为与母亲不同的新女性。但电影对母亲的审视却悬置了对造成母亲之卑劣和不堪之原因的追问。这一割裂的反思遗憾地使女儿们陷入了“厌母症”的泥潭。在《送我上青云》《春潮》之中,女儿们都在背离母亲的道路上遭遇困境。但《嘉年华》却富有启示性地告诉我们,理想的母亲镜像对女儿突破困境与禁锢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呼唤更全面、更深刻地探讨母女关系的作品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韩剧凭借其唯美的画面、浪漫的剧情、精美的制作成为中国观众追捧的热点。剧中所展现的服装、造型、美食、话语表达等都影响着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本文以热播剧《清潭洞爱丽丝》为例,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剧中的女性形象,认为该剧的女性角色体现了工具化的自然人、镜像化的社会人、符号化的商品人和冲突化的自由人四重属性,并运用社会建构论、场域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该剧女性形象的成因进行剖析,提出作为受众的我们,应现实化"清潭洞",平衡物质与精神;应认清自我身份,走出童话梦境,正视现实角色;在女性生存方式的选择上,迎合规地生存,渐进式生活。  相似文献   

13.
刘小艳 《云梦学刊》2007,28(3):111-112
镜像是“我”在他者中反射出来的象征物。镜像使个体永远处于幻想之境,无法真正获得自我认同。虚幻的镜像不仅是人关心的对象,更成为人无止追求的动力。镜像的虚无性、象征性催生着人的一切欲望。  相似文献   

14.
池莉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覆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莉虽然不是女权主义,但在她的小说中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她试图通过对市民阶层女性的一系列反传统反道德的行为描述,来展示自己告别传统女性形象、凸现女性的破坏性以及彻底否定男权神话的创作意图。池莉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覆盖,使得她的创作在中国坛上极富个性。  相似文献   

15.
无意识主体理论是雅克·拉康哲学的基本内容与根本特征之一,也是他与其他精神分析学家最明显的区别。在雅克·拉康“无意识主体理论”阐述中,可以找到三个基本观念与弗洛伊德“无意识主体理论”来比较,分别是:现实界一想象界一象征界与本我一自我一超我;研究弗洛伊德“无意识主体理舌爸’’与雅克·拉康无意识主体理论多层次的耦合关系,是雅克·拉康未完成的问题,也是当前雅克·拉康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镜子与他者     
赵建华 《江淮论坛》2007,(2):165-170
对唐传奇《古镜记》的阅读理解一直以来是在单一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进行的,“器”与“道”的二元结构使得镜与道在话语中获得一种契合,镜子作为器的象征之物出现在两种话语之中:政治话语、亚宗教话语.当置身于拉康“镜像阶段”理论下阅读时,则凸显出镜像对主体形成规范、召唤、揪斗,直至最后的决裂.本文将文本置于东西方不同文化体系,解读因维度不同而导致的主体地位、主体形成及成长的方式、他者介入的方式等不同,来探讨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通过对这一关系的演绎得出他者之缺失的结论,并揭示出现行阅读理论的不足,呼吁对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英国"短篇小说大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因处于社会的"他者"地位而受到关注。作者把独特而深刻的自我性别体味与确认、女性思考与现实感受、道德焦虑与生命热情贯注于作品当中,塑造了形形色色处于社会边缘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建构男性主体力量的"他者"女性形象,另一类是颠覆男性主体的"他者"女性形象;前者是认同父权文化传统的女性形象,后者则是颠覆父权文化传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电影生产充满活力,故事片产量和票房数据显著提升,但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尚缺乏竞争力。电影产业的文化资本呈现为三种形态,即生产者的文化能力、客体化的影片和体制化的评价体系。文化资本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并塑造电影产业的面貌,但文化资本的分布并不均衡。拥有强劲文化资本的电影生产者和电影作品有必要先行进入国际电影市场,建构中华民族的集体认同。电影生产是建立国家形象、传播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从政府部门、电影生产者、观众三个维度进行探索,更好地发挥电影生产及其文化资本的力量,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至70年代,台湾电影里的女性形象被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阴霾所笼罩,她们被矮化、边缘化和色情化。80年代,大胆反抗男权、走向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登上银幕。90年代以来,女性形象更趋多元化,并受到酷儿理论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当代台湾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一个从被刻意歪曲、到被努力还原、继而被深度探究的嬗递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当代台湾电影与菲勒斯中心主义艰难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女性解放的道路与民族解放的胜利获得同构性的呈现,但是中国男导演的女性叙事,一直难以超越性别视角.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影银幕上男导演对女性进行了堪称时代最强音的叙事,但这以女性性别的消失为代价,并不等于性别认同,依然是对女性性别特征的漠视.其后,虽然谢晋、张艺谋一向执著于表现女性的生存状态,但从其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来看,他们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展示和叙述依然未摆脱男性视角.香港导演关锦鹏虽是一个例外,女性角色成为其叙述主体,但他关注的却并非女性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